論語 學而第一 第十章


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義理講解
1.從本章及季氏第十六第13章-陳亢問孔鯉的公案,可以看出子禽善於學習、善於觀察別人的功德、善於總結自己的學習,善於向同學虛心求教。這是學習者應有的美德,值得我們效學。
2.子貢是孔門四科言語科的代表,善於分析觀察,得出的結果又極為準確。與人論辯有理有據,很少有人能將他辯倒。他和孔子的師生情誼非比尋常,緊緊跟隨老師、依仰老師,對老師無比的尊敬,如對日月。子貢的修信念恩值得我們效學。(參閱: 子張第十九第23、24、25章)
3.要了解「溫良恭儉讓」,從認識它們的反面行相開始,因為是我們的現行,我們所熟悉的;正面的「溫良恭儉讓」是聖人修證的德行,離我們很遙遠,我們不能一下子就清楚的認識。
4.「溫」是溫和、平和。孔子的溫已是恆常存在心裡的德行。弟子們說他「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述而第七第4章),夫子是恒常溫和地對待一切人。
5.夫子周遊列國、風餐露宿、居無定所,被挖苦是喪家之犬,被圍堵斷糧、生命危急,在如此動盪困境中,夫子仍顯現“溫”的美德,包容與寬恕,淡定與祥和。
6.夫子「溫」的美德,如果沒有涵養天地萬物的胸懷是很難做到的。他堅定要游走勸說振興王道、要救民於水火之中。他背負著「不忍聖教衰、不忍眾生苦」的重責大任。
7.「良」心善,反面行相就是惡、心惡。多數人不覺得自己是一個邪惡的人,可是細細觀察,會發現我們也絕不是在任何時間對任何人都可以良善的人。總是善中帶著惡,惡中又夾雜著善。
8.夫子內心良善,具有良的美德,無論對自對他,無論何時何地,都不會改變他向善的生命方向,他都希望對方得到真實的好處,就是儒家仁的體現,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9.祈願我們大家也都能夠努力學習,具備良善的德行,永遠不變生命向善的方向。
===
重點摘記
1.「恭」恭者內肅,一個人呈現恭敬莊儉,是因為他的內心對自己的生命非常莊敬自重。學而篇第八章說「君子不重則不威」,一個君子有生命宗旨,他的舉止行為自然顯現出莊重、有威儀的氣象。
2.「恭」恭敬,敬是德之所至,所以恭敬別人的人,會快速地彙集到別人的功德在自己的身上。有遠大目標和理想的人,一定是時時刻刻恭敬謹慎向他人學習,別人看他,就是恭謹、莊肅。
3.一個有著遠大的目標和理想的人,一定是時時刻刻都處在恭敬謹慎向他人學習的狀態,別人看上去,就是恭敬、莊肅。
4.「恭」的美德在曾子身上看得到,他以學為宗、志力求道,終生恭敬謹慎面對一切人事物,怕有虧損於道。《論語•泰伯第八》第3章,曾子病重,告訴弟子說: 我一生,戰戰兢兢,努力精進,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不敢有絲毫疏忽,怕有損於道,現在我將死了,吾知免夫,我可以放下了。
5.「恭」的反面是不恭、傲慢。《孝經•諸侯章》說:「在上不驕,高而不危 」,《 孝經 紀孝行章》說「在上而驕必亡」,清楚指出恭的好處、不恭的壞處,從你的工作環境觀察思惟,一定可以體會到。
6.不驕傲,就是不會將滅亡和危險引向自己;反過來,驕傲就是等於滅亡和危險的事。歷史上的公案不勝枚舉。
7.一個致力以學為宗的人,他會時時刻刻恭敬老師、同行,乃至於恭敬一切的人事物。因為在一切時處,他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我要好好學習,斷過修善。
8.「儉 」儉樸、克勤克儉。聖人君子具有儉的美德,儉以律己,厚以待人。孔子最為稱讚大禹,說他“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不講究自己的飲食,祭品卻要豐盛; “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平日穿著樸實,上朝卻要衣冠華美;“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自己的住所簡陋,卻盡力興建水利以利農田。(論語.泰伯第八第21章)
9.聖人君子注重德行的圓滿、生命的提升,對於生活可以一切儉約,所謂「君子憂道不憂貧」(論語.衛靈公第十五第31章),所以顏回「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回不改其樂。」(論語.雍也第六第9章)。
10.「讓」謙讓,把好事都給別人,把功勞讓給別人,做事盡己之力,卻不邀功。
11.孔子稱讚過孟之反有「讓」的美德,在齊魯之爭魯軍大敗,退兵的時候,孟之反墊後守護大家,是最勇敢的人,但卻不邀功,還說: 非敢後也,馬不進也。不是我敢殿後,是我的馬跑不快。 (論語•雍也第六第13章)
12.「溫良恭儉讓」是孔子修證實踐出來的光明德行,自然外顯,讓人願意靠近他、相信他,向他詢問生命的難題、國家大事。
13.孔子數次命危卻仍無畏於周遊列國、游走勸說。因為夫子以道為命,心繫道統是否能夠流傳,將生死致之度外。公案:
(1)在匡地,孔夫子被誤認是陽虎而要被殺,他淡定說:如果老天真要滅亡這個文化,我也沒機會學到,如果老天不要滅亡這個文化,我是這個文化的傳承人,匡人又能把我怎樣? (論語‧子罕第九第5章)
(2)孔子和弟子們在樹下習禮,司馬桓魋想殺掉孔子,派兵包圍,再拔掉大樹,情勢危急,孔子卻說:「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老天爺讓我有傳道之德,桓魋又怎能傷害我呢? (論語.述而第七第22章)
14.夫子寧為道死不為佞活,無畏於任何的脅迫!這就是: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15.唯一讓夫子痛心的,是顏淵的死,他哀痛說:老天要亡我呀?「天喪予!天喪予!」他擔心傳承心法的顏淵死了,教法後繼無人!可見,夫子以傳道為使命。他深知唯有王道安住人間,才能救生靈於水火之中。
16.總結第10章,透由子禽子貢的問答,讓我們認識孔聖人溫良恭儉讓的美德,生起效學仰慕之心!感恩孔門師弟相承,締造文明的殿堂、文化的高度!我們非常慶幸能加入這樣一個學習且傳承儒家文化的洪流之中, 無限喜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