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為政第二第十九章

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魯哀公問孔老夫子:「要怎麼樣做,老百姓就會來服從你呢?」孔老夫子對他說:「舉用正直的人,安置在邪曲的人上面,把不正直的人調開。如果你能夠這樣的話,老百姓就會服你。反過來,你把不正直邪曲的人安置在正直的人的頭上,老百姓不會服你。」

一、思惟題綱
1.孔老夫子說為政者要怎麼做,百姓才會服你?為政者怎麼做,百姓就不會服你?
2.為什麼「舉直錯諸枉」,民眾就會服你?為什麼「舉枉錯諸直」,民眾就不會服你?在您生活中有實例應證嗎?
3. 上位者要選用好的人,才可以得到百姓的信服,那為何做不到呢?
4. 本章談上位者如何讓人心服口服,請舉出為政篇那些章也在談為政之道?

三、義理講解
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一) 引用經文及資料
1. 《論語•為政第二》3.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2. 日常師父《論語摸象記二十一》「孔老夫子對於為政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就是「身教則從,言教則訟」。」
3. 《論語•顏淵第十二》22.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問知。子曰:「知人。」樊遲未達。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
4. 《論語•顏淵第十二》19. 季康子問政於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二) 重點摘記
1.為政第二第19、20、21章,這三章談的都是為政之道,從當權的諸侯魯哀公發問,其次是卿大夫季康子,最後是一般的老百姓,從上到下三種不同的角色,當他們居其所的時候,如何運用為政以德這個基本原則,來改善自己的言、行、舉動,進而推己及人,產生最和諧的「居其所,而眾星共之」的運轉法則。希望對於正在學習的我們,未來面對境界、各種關係的時候也能夠運用得上。
2.舉直錯諸枉:「舉」舉用;「直」正直;「枉」邪曲、不正直;「錯」通於措,就是安置、安插、安排。
3.魯哀公問孔老夫子「到底要怎麼做老百姓才會服你?」夫子說:「應該舉用正直的人,把政事交給他,把他安置在邪曲不正直的人上頭,如果能夠這樣的話,老百姓就會服你。相反,如果舉用邪曲的人,把他安置在正直的人上頭,百姓內心是不會服你的。」
4.為什麼說「舉枉錯諸直,就會民不服?」,為政第二章說「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如果你任用邪曲的人在上頭來服務引導百姓,比如任用了一位官員,來執行或宣導交通安全政策,要老百姓不要酒駕,要遵守交通規則,可是他卻屢屢被發現酒後開車,違反交通規則,此時老百姓會怎麼看待?哎!這些官員說一套做一套,自己都這樣,竟然還來要求我!算了吧。而且這把火可能還會往上延燒,百姓會覺得,領導者的眼光是不是出了問題,怎麼會選用這樣的人?於是為政者漸漸會失去民心。
5.國家絕對不是國君一個人就可以治理好的,必須仰賴許多人才,必須知人善任。難道上位者,不知道要選用好人?不知道選用好人才可以得到百姓的信服?為何做不到?
6.為政者的難點,分兩方面來探討:為什麼我會任用邪曲之人?
(1)是否我有私心,還是礙於情面,不想得罪請托的人?還是魄力不夠?此時就必須把人情世故和全民福祉,放在自己心上天平來稱一稱。所以選人,不但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氣。
(2)我沒私心,但我真的判斷不出來所謂的直和枉。為什麼看不出來?這就關係到我自己在學習的過程,是不是真實的依著正確的概念去實踐?當我實踐了,我才能夠判斷,誰是正直之人,誰是有德之人,誰具有真實的實踐經驗。那怎麼辦?當然就先從自己實踐,當我真正有了實踐的經驗,自然能夠判斷得清楚,也能夠選對人,安置清楚。
7.「舉直錯諸枉,則民服」,關於民服,我們分兩方面來說:
(1)對於一般老百姓,讓正直有德的人在上頭來服務百姓,他們用美好的身教來引導百姓,正所謂「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百姓就有美好的典範可以看齊,內心會承許、會覺得「就應該這樣,我也要跟他一樣。」心服了。所為政者所要推動的政令其實也就不難了。這不就所謂的「身教則從」嗎?「」
(2)對於枉者、邪曲之人,我們把他的位置往下安置,會對他產生好處的。
8. 用「為政以德」這個原則,不但自己變得越來越完善,也可以以此來引導老百姓,更可以使條件還不夠的枉者,也可以產生一種潛移默化被教育的作用,而不是被拋棄。「為政以德」這個原則真是美好,它可以讓一群人一起往正直的方向而努力。
9.總結,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上位者,不論您是國君、老闆、老師、父母,我們都必須從自己先以身作則,為政以德做起,當我們自己有了實踐經驗,就可以,是非嚴明,把人看清楚,用對人,甚至安置清楚,讓一群人和和樂樂的一起往正直的方向道路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