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公冶長第五 第4章

子貢問曰:「賜也何如?」子曰:「女(ㄖㄨˇ)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璉也。」


白話
子貢問孔夫子:「我怎麼樣呢?」夫子說:「你是個器。」問:「什麼器呀?」夫子說:「瑚璉。」

文義
1.子貢姓端木,名賜,字子貢,少孔子31歲,衛國人,是孔門言語科高材生。
2.「賜也何如?」,子貢向老師請教問題,稱自己的名「賜」,表示對老師的尊重。
3.「女器也」的「女」通「汝」,是你的意思。
4.「瑚璉」,宗廟祭典中,盛裝黍稷的禮器。夏朝稱為「瑚」,殷朝稱為「璉」,周朝稱為「簠簋」(ㄈㄨˇ ㄍㄨㄟˇ )。

思惟題綱
1.子貢聽到老師講評-公冶長、南容、子賤(前三章),就問老師「我怎麼樣呢?」請問子貢為什麼要主動提問?
2.如果是我,跟在老夫子下面,我會不會也像子貢也這麼問一下?如果會,你的動機為何?如果不會,又為什麼不會?
3.孔夫子對子貢說「女器也,瑚璉也」,這個評價是高還是低?你想子貢聽了,心情如何,會有何作意?

義理解釋
(一)引用經文
1.《論語.先進.2》:「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
2.《論語.雍也.28》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3.《論語.先進.18》 子曰:「回也其庶乎,屢空。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
4.《論語.公冶長.9》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
5.《論語.子張.24》:「仲尼日月也,無得而逾焉。」
6.《論語.子張.23》:「譬之宮牆:賜之牆也及肩,窺見屋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
7.《孟子.公孫丑章句上.2》: 昔者子貢問於孔子曰:『夫子聖矣乎?』孔子曰:『聖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子貢曰:『學不厭,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聖矣!』
8.《論語.為政.12》子曰 :「君子不器」
9.《論語.憲問.31》子貢方人,子曰:「賜也,賢乎哉?夫我則不暇!」

(二)重點摘記
1.本章不同於前三章的呈現方式
前三章記載孔子直接評論他的弟子:公冶長、南容、子賤;第四章是子貢跟孔子的問答,呈現孔子對子貢的評價。

2.老師對弟子的評價有助於學習,敢主動問老師的,要有條件。
(1)仔細思維本章的對話情境,我們可以做一個有趣的想像,當老師在評論弟子的時候,作為弟子的,都希望老師也能夠談談自己,因為老師對於弟子都有很深刻的觀察,當然也有一種真誠的以及長遠的關愛。老師不管是說自己的優點或者缺點,對於弟子來說,都會非常有幫助,不管是鼓勵,還是提點。
(2)一般弟子都不太敢主動詢問老師對自己的評價。如果有人敢於開口,這個學生應該具足幾個條件:第一,對自己有相當的自信,不管是老師正面的評價,或者是反向的提點,他都能夠坦然地接受。第二,能夠善巧地提出問題,希望老師評價自己。
(3)孔門弟子具足這兩個條件的,就屬言語科的子貢。子貢是一個非常有自信的人,很有才華,口才也非常好。本章的問答,就由子貢主動問孔子:「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3.孔子評價子貢有如瑚璉
孔子回應子貢說:你是一個器皿啊!」子貢就再進一步問說:「什麼樣的器皿呢?」孔子說:「像瑚跟璉一樣。」瑚、璉是兩種器皿,非常珍貴,是一種玉器。不是一般百姓使用的,是國家在重要祭祀的時候,拿來裝五穀雜糧,乾淨豐美的五穀來祭祀的器皿。所以這個器皿是一個貴重而又華美的器皿。孔子拿瑚璉這樣的貴重而又華美的器皿來比喻子貢之才,表示子貢是一種廊廟之材,是國家的重要人才。

4.子貢的才能和德行
(1)子貢在孔門四科十哲,屬言語科,口才非常好。子貢外交能力非常強,有強大的斡旋能力。《史記》的《孔子弟子列傳》記載,子貢出使齊國,終止魯國被侵略的災難。

(2)子貢有非常開闊的胸襟跟高遠的理想,他曾經問孔子:「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如果能夠廣博地幫助天下所有的人,做到這樣的境界,夠不夠?孔子的回答:「堯舜其猶病諸 ! 」要子貢不要太好高驁遠,應該從眼前慢慢慢慢去努力。不過,孔子其實也很肯定子貢胸懷天下的遠大的志向。

(3)子貢很會做生意,具有商業的才幹。他出身商賈史家,家裡都是經商的,所以孔子稱讚他「賜,貨殖焉,億則屢中。」對於物價的走向,整個經濟環境的變動,有非常深刻的觀察。所以他做生意,總是能夠以正當的手段獲取最大的利益。

(4)子貢在獲利之後,把財富用來協助孔子宣揚學說。透過他在社會上的人脈,影響力,在跟別人、貨物商交流、貨殖的過程中,也把孔子的學說帶給他身邊的朋友,讓孔子的學說能夠弘傳到各國。

(5)子貢很有自知之明。有一次,孔子跟子貢討論顏回跟子貢,誰比較優秀?子貢就說:他不敢跟顏回比,因為顏回聞一以知十,他自己只能聞一以知二。面對比他優秀的同學,他不會心生嫉妒、不滿,而是很清楚地知道是不如同學,也想跟他效學。

(6)子貢對於孔夫子,非常的尊仰,「依止老師」做得非常好。從有人批評孔子,《子張篇》23、24、25章,子貢的回應可以得知。
《論語•子張•24》:「仲尼日月也,無得而逾焉。」
孔夫子心靈的層次,非常非常地深遂高遠,非常非常地清淨,就好像日月一樣,光明而清淨。
《論語•子張•23》:「譬之宮牆:賜之牆也及肩,窺見屋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
有人說:子貢比孔子優秀。子貢的回答非常地巧妙,他說就好像宮牆,我端木賜的宮牆,就只有肩膀這麼高,所以你走到我的牆外,就可以窺見室家之美好,我的亭院多漂亮、房子多整潔,你都看得非常清楚。可是孔子的牆是數刃,很高,所以你走過去只看到牆,看不到所謂的宗廟之美、百官之富,裡面精彩的陳設、整齊的花園,你都看不見,一定要得其門而入,才能窺見孔子的深遂。可是得其門者非常非常少。
子貢面對有人批評孔子,有人認為他比師長優秀,子貢展現的是對師長的敬仰以及依師,做得非常的好。

(7)孔子是仁且智的聖人,這是子貢首先提出來的
我們評論孔子是聖人,一般也會從仁跟智,這兩個角度去了解,這個是子貢提出來的。他說,孔子是「學不厭,誨不倦」,學不厭是一個智者,對於新的知識的學習,永遠有一種熱情,就像孔子自謂好學者,自己認為最大的特點,就是好學,這就是學不厭,是一個智者。誨不倦,孔子知禮聞名,萬世師表。他透過專業的學習,心靈提升的學習,能夠盡力去幫助身邊的朋友以及弟子,從不厭倦,有非常非常大的熱情想去利益所有的人,這是個仁者。所以“仁且智,夫子既聖矣。”子貢對於孔子,不只是內心的敬仰,而且對於孔子生命的境界,也有非常恰當的一個把握。
所以這樣的一個人才,在孔子心目中就像瑚璉一樣,在宗廟祭祀用的瑚璉一樣,是非常貴重而華美的。也就是說,子貢確實是孔門之中的一個大才,大將之才。

5.參照《論語•為政•12》:「君子不器」,我們發現,子貢雖然是像瑚璉一樣華美而珍貴的大才,還是有所不足,還沒有達到所謂不器的君子的境界。為什麼呢?
《論語•憲問•31》:子貢方人,子曰:「賜也,賢乎哉?夫我則不暇!」方人,就是隨意的批評別人。所以孔子提點他--你好像時間很多噢,在那邊指指點點別人。我啊,學習自我的改過遷善,習於向學,都來不及了,我沒有時間去批評別人。子貢方人的行為,代表子貢有一種高傲,心放逸、向外奔馳,觀過、觀別人的過失,而不知道自我學習跟改過。所以在學習上,子貢有一些局限。

6.本章,孔子對於子貢給予「瑚璉」正面的評價,應該是對於子貢這樣的一個廊廟之材,是很欣賞的,只是說,他有一些地方還不能達到君子的境界。孔子的態度,應該是覺得很可惜,也希望子貢能夠在自己現有的基礎上,再努力地向上跨這一步,成為一個不器的一個君子。從這個角度來看,孔子對於學生,除了殷殷教誨之外,還有一種非常非常殷重的期盼,希望弟子能夠在自己的基礎上,持續地往前往上跨步跟精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