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公冶長第五 第24章

子曰:「孰謂微生高直?或乞醯(ㄒㄧ)焉,乞諸其鄰而與之。」

<白話>
孔夫子說:「誰說微生高這個人直呢?有人向他要醋,他沒有,他就向鄰居要醋,來給這個要醋的人。」

<文義>
1.微生高:魯人,姓微生,名高。素有直名(這個人素來有直的名聲)。
2.直:直者真心,直心是德。
3.醯:醋也。
4.微生高有直名,如:與女子約會於橋下,女子未至,大雨,水至,高守其信,抱橋柱不去,溺死。時人以為信既如是,直亦可知。孔子不以為然,舉轉乞醯而與或人之事,證其非直。

<思惟題綱>
1.微生高這個人,為什麼會被認為是個直心的人?
2.孔夫子提出什麼事跡,認為微生高不是直心的人?
3.何謂「直」?

<義理解釋>
一、引用經文
1.《論語•衛靈公•6》子曰:「直哉史魚!邦有道,如矢;邦無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
2.《韓詩外傳》卷七:「生以身諫,死以屍諫,可謂直矣。」
3.《論語•憲問•36》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二、重點摘記
1.本章解釋
孔老夫子說:“誰說微生高是一個很正直的人呢?”他就舉個例子說:“或乞醯焉。”有人向微生高要醋,“醯”就是醋,有人來向微生高問說“你有沒有醋呢?”微生高實際上是沒有醋的,可是他卻沒有明白地跟來乞討的人說,他就“乞諸其鄰而與之”,他向他的鄰居乞討了一些醋,然後來給這個人。孔老夫子就用這個例子來說,誰說微生高是一個很真心、很正直的人呢?

2.微生高是誰
魯國人,微生是姓,高是名。他,曾經跟一位女孩,相約在橋下見面,可是不巧的,當他在那邊等那個女孩子的時候,遇上了一場暴雨,河水就跟著暴漲起來,微生高並沒有因此而離開橋下,他反而抱著橋柱不肯離去,結果非常不幸地,他就被大水淹沒了。

3.當時人認為微生守信用,必也正直。孔夫子不以為然。
看到微生高這麼的守信用,當時的人就以為,他的“直”也可想而知了。就是他“信”的這個部分,能夠做到如此,那直亦可知也。所以,就很多讚歎微生高是一個非常真心、非常正直的人,即使是遇到危急的時候,他也不會改變原來的約定,當時人就認為他非常非常地正直。孔老夫子就持不同的看法,他就不以為然,就舉了乞醯這件事情,來證明他不是真正的直。

4.何謂直?
到底“直”是什麼意思?在《論語》或者在儒家思想裡,講了很多。衛靈公篇,孔子讚嘆史魚是一個非常正直的人。

(1)史魚的正直,像矢一樣直,表裡如一。
《論語•衛靈公•6》子曰:“直哉史魚!”孔子說:史魚這一位衛國的史官是一個非常正直的人,“邦有道,如矢;邦無道,如矢”,他不論國君有道無道,他都直言直行,像那個矢一樣,矢就是箭,就像箭一樣的正直。孔子就這樣稱讚史魚,子曰:“直哉史魚!邦有道,如矢;邦無道,如矢。”孔子認為不管是他的內心,或者他外在的所做的行為,都是表裡如一,非常正直的人,正直到什麼程度呢?像矢一樣的直,像箭一樣的直。為什麼孔子這樣讚美他呢?因為史魚有話就講,尤其是在勸諫國君的時候,他一定都講正直的話,他即使是冒著生命的危險,仍然直言地勸諫國君,他的內心就是真心地為著國家,不管是裡面還是外面,內外都是很正直的,這個是比較容易看得出來的。

(2)史魚的正直:生以身諫,死以屍諫。
史魚在臨死的時候還留下一個遺言,他說他生前活著的時候,不能夠勸諫國君,進用賢人蘧伯玉,所以,他不配把他的殯棺停留在正堂。他的孩子就真的沒有把他停留在正堂治喪。國君衛靈公去弔祭的時候,就問他的孩子是什麼原因。他兒子把這件事情告訴了衛靈公,靈公馬上就進用蘧伯玉,結果他就移殯到了正堂。所以就留下了“生以身諫”,就是他活著的時候,用他的身體來勸諫,死後,以他的屍體來勸諫,“生以身諫,死以屍諫,可謂直矣。”這樣的人,真的可以說是一個非常非常正直的人。即使是死了,他還不忘這樣的心,希望國君能夠採用賢人來治國的,這是非常正直的心、真心。這是經典上的第一個對“直”的解釋。

5.直的另一種解釋
還有一種解釋,就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父親攘羊,父親偷了別人的羊,而子為父隱,孩子就替他隱藏了。那孩子的這樣的行為,孔子讚歎他說“直在其中矣”。照道理講,其父攘羊,如果說我們用是非來判斷的話,就說:要內舉不避親,即使是壞的,我們也不應該隱藏自己父親的過失。但是孔子認為,身為一個孩子,當父親做錯事的時候,內心的那一份不捨、悲愍應該是要存在的。所以“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這段話說明了人跟人之間相處,會因為人倫關係,身份的不同,而他的整個修學跟他的德行所展現於外的,也應該不同。所以這個直字呢,是指什麼呢?是指外表的所做的事情,看起來好像不直,其實內心卻是正直的,因為他的內心惦記著他的父親。所以“其父攘羊”,“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的這個直字,就是在隱瞞之中,顯露他那一份正直的孝心,表露無遺的。他一心一意隱瞞父親的罪行,就子為父隱。這樣子的人,外表看起來好像不正直,但是事實上,他卻合乎五倫親跟厚的那種本質。也就是人倫關係中,要完成的修行,或者要展現在外的德行,是會因為身份的不同而不同的。所以,子女不能夠去舉發父母親的罪行。舉發父母親的罪行,可能是警察的職責,而我們身為子女的,當父親做錯事的時候,應該有我們該盡的直,該盡的這個直。所以這段話“子為父隱,子為父隱”正說明了人倫關係的具體的禮分的一種完成。

6.微生高並未真正的直
“直”,到底是什麼呢?它是一種真心,一種品德,直者真心也。這個真心,就是一種德行展現於外的可能的身口的行為。它不能夠只看外表的行為,它要看的,主要的是內心的狀態是什麼。像微生高,他是守了信用,可是他卻沒有權變的措施,遇到了危急的時候,他不懂得真正的直是什麼。所以,孔子才會說他並未做到真正的直。而且本章,他“或乞醯焉,乞諸其鄰而與之。”孔子藉此要告訴我們,人家來乞討的時候,我沒有就說我沒有,我去向鄰人借,我就說我去向鄰人借來給你。所以,他到底是為了什麼?我想他要呈現出的是,那種心對境的時候,我們的內心對待某一個境界的時候,我們那一份正直的心,那一份直心,希望我們修為成這樣子。

7.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會不斷地在讀到經典上的這個直字,譬如說像孔子,《論語•憲問•36》,一次有人問他:「以德報怨,何如?」如果我用德來報怨,對我不好的人,我以德報怨,這樣子好嗎?子曰:「何以報德?」如果你都用德來報怨的話,對於人家給你的不好的境界,你都用德來報的話,那請問,你拿什麼去報德呢?他認為「以直報怨,以德報德。」這才是比較合乎情理法的,合乎中庸之道的。

8.檢查我的心對境,是直?是彎曲?
這個“直”字,是我們在這一章裡面最需要去了解的,最重要的是檢查我們內心的續流,內心的在對境界的心裡狀態,是直?還是彎彎曲曲、曲曲折折?隱藏啊,想盡辦法的隱藏啊?…這些都是我們在學習心靈提升上的很大的一個障礙。我們要去避免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