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雍也第六 第8章

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ㄧㄡˇ)執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白話>
冉伯牛生了重病,孔子前往慰問。在屋子的南窗外,握著他的手(和他永訣)。孔夫子說:「活不成了,這真是命啊!這樣的人,會有這樣的病!這樣的人,會有這樣的病!」

<文義>
1.伯牛:冉耕,字伯牛,魯國人,孔門十哲之一,曾任魯國的中都宰,孔子很器重他。
註:冉耕和冉雍、冉求是兄弟,其父名叫冉離,家贫,以牧為業。離娶颜氏,生長子「耕」,次子「雍」。颜氏死,又娶公西氏,生「求」。公西氏聞孔子設教闕裡,“命三子往從學焉”。三兄弟皆列在孔門十哲,世稱「一門三賢」,三冉。
2.有疾:「疾」,惡病,癩病。
3.問之:問其病。
4.牖:古人居室,北墉而南牖。墉為牆;牖為窗。
5.曰:此曰字不連上文,孔子既退,有此言。
6.亡之:「亡」,喪也。其疾不治,將喪命或喪此人。
7.朱熹《論語集注》:侯氏曰:「伯牛以德行稱,亞於顏、閔。故其將死也,孔子尤痛惜之。」

<思惟題綱>
1.對伯牛這麼有德行的人生重病,孔子如何看待?
2.不只是伯牛,顏回短命、子路戰死疆場,好人不得長壽、好死,您有何看法?
3.孔夫子感嘆這是命「命矣夫!」,我們應如何看待天命?
4.本章講的是一個老師到學生家探病,似乎是平常的事情,卻收錄在《論語》中,何故也?

<義理解釋>
一、引用經文及參考資料
1.《中庸‧第十四章》:「君子素其位而行」,「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幸。」
2.《易經‧坤卦‧文言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3.《論語‧憲問‧41》子路宿於石門。晨門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
4.《易經‧繫辭下》:「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5.《孟子‧萬章下》:孟子曰:「孔子,聖之時者也。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
6.《論語‧里仁‧8》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二、重點摘記
1.本章消文
(1)伯牛,姓冉,名耕,字伯牛。魯國人,孔子弟子。與顏淵、閔子騫、仲弓,同入德行這一科。
(2)伯牛生“癩”病,麻風病,當時是一種不治之症。孔子去慰問他,從窗子裡握著他的手,說:“他真的要完了,這是天命吧!這樣的人竟會生這樣的病!這樣的人竟會得這樣的病!”
(3)孔子“自牖”,就是從窗子裡握伯牛的手,有幾種說法:一種是說伯牛得了傳染病,怕傳染,伯牛家人不讓孔子進門;還有一種說法,就是伯牛家因尊重孔子,故以君臣之禮待他,孔子不敢當,故不進屋,從窗子裡握伯牛的手來探病。還有其它考證。

2.「有德行的人生重病」是天命
本章提出了一個關鍵命題--為什麼像伯牛這樣有德行的人,也會生重病?孔子的兒子孔鯉,最得意弟子顏回都是短命,上首弟子子路也是戰死疆場,被剁成肉醬。好人難道沒有好報嗎?儒家說這是“天命”。

3.如何看待天命?
(1)《中庸》第十四章:「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幸。」、「君子素其位而行」,樂天知命,以平常心看待命運的安排;相反小人不知天命,以冒險僥倖之心態面對各種境界。
(2)「天命」容易被解釋成「宿命論」。其實不然,儒家承認善惡因果,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認為當業感果的時候,境界無法改變,但可以改變對境界的看法,強調當下的努力對改變命運的重要性。儒家有「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論語‧憲問.41》)的積極進取之道;又有「待時而動、侍機而行」(《易經.繫辭下》)的進退之道。所以,孔子又被稱為「時中之聖」。
(3)如此看來,伯牛雖得重病,但「朝聞道,夕死可矣!」,「死」對一個有道在身的賢者而言,有什麼可怕的呢?儒家也不泛道家的風範。

4.「老師到學生家探病」,「師弟相應法」令人動容!
(1)這一章講的是一個老師到學生家探病,似乎是一件再也平常不過的事情,卻被收錄到《論語》當中,何故也?
(2)整部《論語》透由最平常的生活場景,傳述的是師弟之間那種令人動容的千古情懷。老師對弟子獨一愛子般的珍愛,以及弟子對老師的修信與仰望,《論語》當中處處體現。這種師弟相應之法,傳遞出一種學習之道,也是孔門心法的秘訣所在。

5.為何現代人無感於聖賢?
(1)反觀現代人,通常缺乏深度和靈魂深處的感恩。我們容易被外在的、物質的、眼前的恩惠所觸動;對塑造我們的靈魂、賦予我們性格,讓我們從洪荒走向文明的古聖先賢,不能生起無比的崇敬和感恩,為什麼呢?
(2)網路流傳一個故事:一個小女孩與父母鬧彆扭,一氣之下離家出走,因身上沒帶錢,又饑餓難忍,一個麵館的主人給了她一碗麵條吃,她感恩不盡,並抱怨說媽媽怎麼沒有對她這麼好。麵館的主人語重心長對她說:「媽媽養你這麼大,不知給了你多少碗麵條吃,你怎麼都感覺不到呢?你出走了,你知道媽媽現在有多著急嗎?快回家吧!」小女孩此時才幡然醒悟!

6.享受恩澤而不知感恩,將自我毀傷
太陽與月亮每天都在給予我們光明和溫曖,使天地有序,萬物生長,但百姓「日用而不知!」同樣我們每時每刻都沐浴在聖賢的陽光雨露之下,卻習以為常,甚至羞辱聖賢及聖賢文化。這種自絕于太陽月亮的行為,對太陽與月亮本身沒有一點點傷害,但對自己絕對是一種自殺行為!

7.總攝:本章傳遞 師長對弟子的殷殷眷顧之心
本章,孔子對伯牛因生重病,而從內心深處發出的痛心疾首,讓我們感受到師長對弟子的殷殷眷顧之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