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述而第七 第1章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

<白話>

孔子說:「我遵循古人舊有的而不自己創作,深信喜好古聖先王的道德文章, 只敢私自比擬為我家老彭。」

<文義>

1. 「述」: 「述」,遵循。

2. 「作」 : 創始製作。

3. 「述而不作」: 「作」必須「有德有位」,具聖人的道德以及天子
   的地位,如周公有德又攝天子位,他制禮作樂就是「作」。孔
   子「有德無位」,身處春秋末年禮崩樂壞,對古聖先王的道德
   文章是「述而不作」,做個弘傳文化宣傳家。

4. 「信」: 了解得很明白。

5. 「好」: 信得深而喜好學習。

6. 「古」: 指堯、舜、文、武 古聖先王親身體證的「道」。

7. 「信而好古」: 注重古聖先王文章典籍中,所運載的「道」,使自
    己做到志於「道」。

8. 「竊」 : 謙下。

9. 「我」: 親近的意思。

10. 「老彭」: 商朝的賢大夫,他「述而不作」為孔子所敬重。

<思惟題綱>

1. 孔子說他跟老彭效學,效學什麼呢?

2. 何謂「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3. 在強調創新的這個時代,「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是不是不合   
   時宜? 

4. 孔子對傳統文化敬重、謙下的學習態度,給我們什麼省思與
   啟發 ?                                                                                               

一. 引用經文及參考資料

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出處】:《論語•
   雍也•18》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2. 「聖之時者也」【出處】:《孟子•萬章下》

 孟子曰:「伯夷,聖之清者也;伊尹,聖之任者也;柳下惠,聖之和者也;孔子,聖之時者也。孔子之謂集大成。 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也者,始條理也;玉振之也者,終條理也。始條理者,智之事也;終條理者,聖之事也。智,譬則巧也;聖,譬則力也。由射於百步之外也,其至,爾力也;其中,非爾力也。」

3.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出處】:《論語•為政•11》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4. 「愚而好自用,賤而好自專,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出處】: 
   《中庸•28》
子曰:「愚而好自用;賤而好自專;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烖ㄗㄞ及其身也。」

二.重點摘要

(一)《述而篇》總說 :

1.《述而篇》在論語非常多的內容,都是孔子談論自己為學的原則 :

(1)《述而篇》總共三十四章,接在《雍也篇》之後。'

(2) 朱熹註解這一篇,提到非常多的內容,都是孔子自己談論自己為學的原則。

2. 錢穆先生特別強調,這一篇接在《雍也篇》之後,是回到孔子的夫子治道。

3.《公冶長篇》與《雍也篇》的前半,是孔子評論當時的世人及弟子、前賢,這樣的評論其實是落實前四篇-從《學而》到《里仁篇》的一些思想內涵,透過具體人物的評論,更加地彰顯出來。

4.《述而篇》是夫子怎樣從一個士到君子、到聖人的學習,有次第的歷程。

5. 夫子治道是說孔子透過自身的學習的經驗,以及心靈提升的歷程,給我們非常清楚的提示-從士到君子到聖人的一個學習歷程。所以,在篇的順序上,是一個很有系統的次第。

(二)本章註譯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

1.“老彭”的解釋非常多

(1)我們還是用朱熹的註解,就是商朝的賢大夫。 也是一般採用的註解。 

(2)其他:《莊子》書裡面提到的彭祖;有些人認為“老彭”是兩個人-老子和彭祖。

2.“竊”意

(1)私底下的意思,也就是說,孔子私下自比於老彭,就是希望能夠跟老彭效學。

(2)這個“竊” 有謙虛、謙下的一種角度,表示對於老彭的一種敬重。

3.“我”意

在老彭上面有一個我,表示一種親切。

4.“好”的解釋

就是說,孔子希望能夠跟老彭效學。效學的內涵是什麼呢?就是前面這八個字“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三) 孔子傳承道統的原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明末的四個重要的大師之一,蕅益大師註解《論語》提到,這一篇是孔子的真道脈、真學問。道脈,道德的道,山脈的脈,學問就是一般我們的學問。也就是說,這裡可以看到孔子做學問的最核心的內涵,也可以看到孔子傳承道統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原則, 所以這八個字我們不能輕易地放過。

1.述而不作 :

(1)“述”: 朱熹的註解叫傳舊,就是傳承舊有的傳統,傳承舊的東西。

(2)“作”: 創始,開創一個,開創,另外再創造一個新的系統。

(3)“述而不作”: 即是傳承舊的東西,而不強調先去開創一個新的系統。從孔子的"事蹟"裡面可以看到,孔子刪定詩書,然後對於禮樂的一些探討, 對周易的一些補充,寫了《春秋》這一部史書,這個都是傳舊,對孔子來說這個都是述。

2.信而好古 :

(1)“信”: 相信,不是一聽到就相信,而是聽到之後能夠去思惟、抉擇,然後結合著自己的生命去實踐,然後再確信。

(2)“好”: 喜好。孔子在談論學習的一種進程,有提到《論語•雍也•1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這個“好”,其實是學習的相當的進程。

(3)“信而好古”: 就是說學習傳統的東西,相信傳統的東西,在傳統文化的滋養自己生命之後,有一種確信,進而產生一種好樂的一種學習心態。簡單地說,就是喜好傳統文化。

3.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
這兩句結合起來看,可見孔子在學習的時候,面對傳統的態度:學習傳統文化,信受傳統文化,在傳統文化的精華裡面去滋養自己的生命,產生一種確信、好樂的態度。這種確信、好樂的態度,是傳承文化、弘傳文化,而不是新創一個文化系統。

(四) 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對我們的啟發 :

第一個:【提醒我們不要妄臆造作新系統】

1. 孔子面對傳統的態度-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對比我們自己的心續,我們常常是強調自成系統,自成系統背後,常常是一種自以為是。

2. 我們對於傳統文化,並沒有先去領納、學習,謙下地去學習,好好地去學習,對聖者的智慧沒有真正地去理解,領納於心、饒益我們的生命。而是常常是妄臆造作的,對於傳統的經典不屑,也不以為然,產生一種妄臆造作。

3.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是要來提醒我們,不要妄臆造作,動不動就開創自己的一個新的系統,非常地自以為是,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聖之時者也】

1.孔子在孟子的評論中,叫“聖之時者也”(《孟子•萬章下》),就是說,孔子自知、自己定位或者自己安立是三代文化的傳承者。或者我們說孔子是三代文化的集大成者。

2. 為什麼能夠集三代文化之大成呢?朱熹的註解提醒我們,就是一個聖者,他其實是集合先聖先賢的智慧,然後折中之,在自己生命裡面取得一種折中,一種饒益。

3. 孔子先謙下地去學習傳統文化,把古代聖賢的智慧領納進來之後,然後調和折中,來面對這個時代,來饒益自己的生命。這樣的一個態度,是一種憑藉聖人的智慧的一種學習,這樣的學習是有傳承的,是深廣的,這樣的學習也才是真正深刻貼近生命的。

4. 孔子透由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而能夠達到三代文化的集大成者——聖之時者的一個地位。所以,明代的蕅益大師又提到,就是說所有的聖人,昔時的學習或者對於傳統文化的傳承,那個道脈就是——述而不作。

更進一步:【給我們溫故而知新的啟發】

1. 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尤其現代社會,速度非常地快,強調效率,也非常非常強調創新,這個創新當然是好,也就是說,我們在面對新的時代的時候,本來就要有一些新創的東西,要因應這個時代的變化。可是在強調創新的過程當中,我們是不是反而忽略了這個創新的基礎是什麼?那孔子這樣子對於傳統文化的敬重、謙下以及學習的態度,其實給我們很大的啟發。

2.在創新的過程中,或者創新之前,其實需要有一個廣泛的學習,這個學習傳統文化,其實是一個非常非常重要,或者最關鍵的學習。

3.怎麼說呢?孔子提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為政•11》)老師就是要教給學生最新的東西,最精彩的東西,所以老師必須要具備這樣的一個特質,叫溫故,溫故才能知新。也就是說,對於傳統的東西,能夠深刻地、廣博地去學習,領納於心,饒益生命,那這樣開創出來的創新,才是有傳承、有根底的創新。

4.這個創新,一方面能夠持之久遠,第二個又能夠展現出自己個別文化的一個特色,否則大家都強調創新,創新到最後其實反而都差不多了。像現在的智能性手機,就這樣子,就互相地模仿,沒有特別、特殊的特色。

5.《中庸》也提到,也提醒我們,就是說我們常常在想要創新,想要展現出自己不同、自我風格的過程中,會陷入一種
“愚而好自用,賤而好自專,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中庸•28》)反而陷入這樣的一個學習的錯誤、錯謬的誤區。自用、自專就是自以為是,就說我們其實智慧很有限的,都自以為是,每個人都要很快地展現自己的不同,自己的特色,那反而對於傳統的東西非常非常地忽略。沒有傳統的學習,這個自我特色,其實也是非常地、非常地淺薄的。


(五) 總結

1.這一章的學習,孔子提醒我們對於傳統文化,我們應該有一種謙下、想去學習、領納的一種態度,在這個態度的前提底下,我們透過思惟抉擇,然後有一種深刻的確信,有一種好樂的學習,把傳統文化領納進來,饒益自己的生命。當然也隨分隨力地去宣揚、弘傳。

2.這樣子的學習,看起來好像是傳承舊的東西,可是把這些舊的東西饒益我自身的生命,然後跟別人分享,或者去改善這個社會,回應當代的問題,這個本身就是一種傳統的新創。

3.也就是說,孔子看起來是述而不作,其實是寓作於述,或者是述中有作。也就是說,孔子的創新,其實是在傳統文化現代化的過程,把傳統文化現代化的過程中,開展他的創新,所以這個創新是有深刻傳統文化底蘊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