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雍也第六 第24章-1

宰我問曰:「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焉。』其從之也?」

〈白話〉有二

1.宰我請問孔子:「有仁德的人,如果有人告訴他:『井裡有一件行仁的事』,那這位仁者會跟著跳入井裡求取仁道嗎?」

2.宰我問孔子:「一個仁人,如果有人告訴他說:『有人掉到井裡了』他會不會下井去救人呢?」

〈文義〉

1.宰我,名予,字子我。
2.雖告之:雖,推想詞,「假令」的意思。之,代名詞,指仁者
3.井有仁焉的仁:通「人」。或解為仁道
4.可逝:可往救助。逝,往。
5.罔:蒙蔽,以無理由、不合理的事去蒙蔽仁者。

〈思維題綱〉

1.您對宰我有何看法?
2.本章,宰我對夫子的提問,您有何想法?
3.換成是您,會如何回答宰我的問題?
4.從本章,孔門師弟間的問答,對您有何啟發?

〈義理解說〉

一、 引用

(一)《孟子•公孫丑上》: 「宰我、子貢善為說辭,冉牛、閔子、顏淵善言德行。孔子兼之,曰:『我於辭命則不能也。』然則夫子既聖矣乎?」( 語譯:公孫丑說:「孔門弟子裡面,宰我、子貢很會說話,冉牛、閔子、顏淵長於德行,孔子兼有這兩種長處,尚且謙虛地說:『我對於辭令,卻不行呢。』」)

(二) 《孟子•公孫丑上》: 曰:「宰我、子貢、有若智足以知聖人。汙,不至阿其所好。宰我曰:『以予觀於夫子,賢於堯舜遠矣。』(語譯: 孟子說:「像宰我、子貢、有若這三個人,他們的聰明足以知聖人,即使誇大一些,亦不至於偏私其所愛好的人(所以他們的評論是可信的)。宰我稱讚孔子道:『照我看夫子的事功,勝過堯舜多了。』」)

(三) 《論語•公冶長•10》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於予與何誅?」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

二、重點摘記

(一)介紹宰我

1. 孔子的弟子,魯國人,在孔門十哲中,他跟子貢同為言語這一科,那孟子也曾經讚美他們兩位說:“宰我、子貢善為說辭。”

2. 宰我他不僅善於外交的這些辭令,他也擅長於講說論道,所以他有高超的才智,尤其在言語方面又特為顯著。

 (二)夫子對宰我的教導,我可以學到什麼

1.夫子對宰我最嚴厲的教導在《公冶長篇》“宰予晝寢”。

2.不過,孔子還是非常的感謝宰予給他的啟示,使他做了一些改變:就是對別人講的話呢,應該要察言觀行,還要繼續觀察他的行為,這樣才能夠幫助他。師生之間教學相長,其實還讓人非常的羨慕,尤其是孔子的教育的精神、態度。

3.有人說:宰予是因為看到後學的人,常常在求學問上都有一種懈怠、懶惰的心,所以他就假藉著自己“晝寢”,希望老師能夠教誨弟子,而他也能夠跟一起學習的人發揮那種切磋的教育的效果。

4. 無論宰予怎樣,我們應該學到什麼,對我們的生命才有意義,這是我們可以去認真想的。

5. 還有深入的去認識宰予敢說敢於作為,很多事情都會問老師的這種精神,讓人家蠻佩服

  (三)關於本章

 1. 仁者,就是行仁政的人,或者有仁道的人。

 2. “井中有仁焉”。這個仁,你可以講說有一個仁道的事情等待著你去做,也可以說有人墮入井中了。“其從之也”,宰我就問: 這個時候仁者是否要跟著跳下井裡去救他呢?

 3. 想一想:
(1)有一個人來告訴你說,有人墮入井中了,那你會怎樣?匆匆忙忙跳下去呢?還是那是別家的事情,掉頭就走呢?或者試著去走到井邊,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那我可以怎麼去救他?

(2) 跟著跳下去,那你救得了他嗎?不能。所以你就不能跳,可是什麼方法來讓這些傷害降至最低呢?這是可以去努力的。

4. 宰我會問這個問題,一定是他覺得,真正的一個仁者,應該怎麼做才對?大家可以思惟一下,真正的有仁道的人,他那種救別人的心,絕對在的。可是救別人的行為,應該是什麼呢?

5. 怎樣不斷地長養那種救別人的那種心,讓他達至最高,然後讓他想出來的方法也會非常的多。

6. 一個仁者,當他為別人想的心,非常的洶湧澎湃的時候,他還是能夠保持理智的去看說用什麼方法對這個人乃至於親友,最有利。

7. 宰我定是對於一個仁者的作為到底要怎樣做?身為一個仁者,面對著千變萬化的境界的時候,尤其是遇到生命取捨的境界時,他應該怎麼做?所以他才會問他的老師。

8. 思惟這個的時候,應該有一個原則—— 他跟你的長遠的生命宗旨是否能夠相涉,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