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鄉黨第十 第8章-3

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

<白話>

  夫子肉割得不合禮制的要求不夠方正,不吃;調味食品不合適的, 不吃; 肉品雖多,不使吃的份量勝過了五穀。

<思惟提綱>

1. 夫子「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為什麼?

2. 夫子「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如此講究,為什麼 ?

3. 反思孔子一絲不苟,您有什麼感覺呢?

4. 學了本章,您對飲食的重點為何 ? 為什麼 ?

<義理解釋>

一、引用經文

《論語‧雍也‧12》子游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爾乎?」曰:「有澹臺滅明者,行不由徑。非公事,未嘗至於偃之室也。」

二、重點摘記/《論語•鄉黨第十》第8-3章

1.原文 : 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

2.解釋文義:

 肉割得不合禮制的要求,不夠方正,不吃;調味食品不合適 的,不吃; 肉品雖多,不使吃的份量勝過了五穀。

 3. 割不正不食 :

  (1)割不正不食。依照禮制,肉切割都有一定的尺寸,切割得不合禮制所定的尺寸,就是不夠方正,那麼夫子就不吃。

  (2)乍看似乎夫子太過講究,其實這裡有很重要的修心的內涵。儒家講心正,而心正並不只是嘴上說說,或者說我心好就行了。而是要落實在一個個或大或小的實際行動中的。

4. 大至平治天下、待人接物;小至吃飯走路,體現孔子的心正:

 (1)大至平治天下、待人接物;小至吃飯走路,皆是如此。所以澹台滅明才會行不由徑,寧可走更多的路,也絕不會走小路,抄捷徑,他的心正,直接體現在走路這樣一個平常的行為中。

 (2) 同樣道理,肉割得不正,寧可不吃,也不馬馬虎虎,差不多就行了。夫子的心正,就直接體現在吃飯這樣一個看似普通的行為之中,正是一個個小的細節上的不苟且、不馬虎,才漸漸積小成大,最後累積成聖賢德行最終的圓滿。

 5. 反思孔子一絲不苟:

   聖如孔子尚且這樣一絲不苟,何況我們一般的人呢?
   我們一下子達到夫子這樣的境界也不現實,關鍵是我們要學     
   習夫子這種不苟且、不馬虎的精神,在力所能及的事情中,     
   漸漸地練習,讓我們的心不斷地趨向于圓滿。

  6. 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 :

       談的仍然是飲食養生的方法。

 (1) 調味之品不合適,比如說:鹽放得過量了,那對健康無益,所以不吃。

 (2) 肉品雖多,但也不使吃的份量勝過了五穀。

 (3)五穀是主食,肉食是副食,之所以作這樣的主輔分別,其實是出於健康的考慮,現在醫學早已證明了,肉類吃得過多,其實是無益于健康的,所以肉雖多,不使勝食氣,是非常有必要的一個健康飲食的習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