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先進十一 第17章

柴也愚,參也魯,師也辟,由也喭。                                                     
<白話>
高柴愚直,曾參魯頓,子張偏激(輕浮),子路莽撞。
 (孔子評論他的學生,說:「高柴的資質愚昧,執之成拙,不善變通;曾參的資質魯頓,樸素渾厚;子張的才性偏僻,慣矯飾而少誠實;子路的才性率直無雅,粗野不文。」)
<文義>
1.柴:孔子弟子,姓高,字子羔。
2.愚:憨直。(高柴老實、忠厚、正直,但明智變通不足,故孔子說他愚。)
3.參:曾參。
4.魯:遲鈍而不靈敏。(曾參誠懇,信實,學習扎實深入,但反應有些遲鈍,不夠聰敏,故孔子說他魯。)
5.師:顓孫師,字子張。
6.辟:通「僻」,便辟、偏激。(子張好誇張,習于容儀,但誠實不足,故孔子說他辟。
7.由:仲由,字子路。
8.喭:粗俗,莽撞。(仲由勇猛剛烈,粗俗而文雅不足,故孔子說他喭。)
<思惟提綱>
1. 本章孔子對哪四位學生做評論?評論為何?
2. 為何孔子要對自己的學生評論?用意何在?
3. 當老師指出你的缺失,你的感受如何?你會如何反應?
4. 資質愚、魯、辟或喭的學生,該如何做才能改善呢?

<義理解釋> 
一、引用經文
1. 朱子《四書集注.論語.先進(17)》:「愚,智不足而厚有餘。」
2.《論語•學而•14》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謂好學也已。」

二、重點摘記
 (原文)   
柴也愚,參也魯,師也闢,由也喭。

(一)文意
1.柴也愚
柴是高柴,字子羔。對於愚字有不同的解釋,張居正先生解作“明智不足”,也就是智慧不足,有些愚鈍;朱子解作“智不足而厚有餘”,智慧不足但同時又比較厚道。
2.參也魯
參是曾參,曾參反應比較慢,有些遲鈍。
3.師也闢
師複姓顓參,名師,字子張。對於闢也是有不同的理解,張居正先生和朱子解作“務外少誠”,重視外在的儀表、儀容、形式,內在的誠意卻不足;錢穆先生和南懷瑾先生則理解為“先急固執”的意思。
4.由也喭
由是子路,喭是粗魯、粗野的意思。

(二) 愚、魯、闢、喭,凡夫的氣質
1. 此處的愚、魯、闢、喭這四種氣質,雖然理解上略有差異,但都是人的性格中的缺點和不足。
2. 儒家特別重視變化氣質,儒學實踐的目標,就是把凡夫俗子的氣質改變過來,轉換成聖賢氣質。
3. 大多修養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轉化氣質的過程,凡俗的氣質徹底轉化過來,修學就成功了。

(三)轉化習氣要靠好老師,並遵從教誨
1.要完成這種轉化,首先要找到一個好的老師,他已經完成了這種轉化,知道整個轉化的過程和轉化的方法。
2.就好像治病一樣,必須找到有資質的醫生,才有可能把病治好。隨便找大夫,不但治不了病,甚至會反受其害。
3.《論語》中說,要“就有道而正焉。”,一定要向有道之士請教才可以。
4.找到了好的老師,要能夠遵從老師的教導,特別是當老師批評自己,指出自己缺點錯誤的時候,依然能夠恭恭敬敬地虛心接受,才有改正的可能。
5.真正的好老師會鼓勵弟子,但並不是天天哄弟子高興,捧得弟子輕飄飄的。時機到了,會老實不客氣的把弟子的問題指出來。像這一章,夫子就是如此精準地把弟子氣質上的短板,一針見血地指出來。
6.真正的好學生面對師長的批評時,應該深感慶幸,改正錯誤不容易,其實發現錯誤更難。
7.我們往往一直陷在錯誤中而不知,自以為是對了,幹得很起勁,結果白忙乎半天,達不到預期的修學的效果。因為從一開始方向就錯了,跑得越快,越是南轅北轍,現在幸虧有老師給指出來了,終於有機會把錯誤改掉。
8.所以古德說:“ 知道病,就是藥。 ” 經老師的提點,知道病在哪裡,就是服藥治病的開始。

(四) 曾參是好學生的典範,我們要好好效學
1.曾參應該就是這樣好學生的典範。論天生的資質,他並不是最好的,參也魯,腦筋轉得比較慢,有點遲鈍,但是他是一個大孝子。
2.儒家師道與孝道相通,他對父母孝,對師父也是一樣的孝,對夫子的言教遵從無違,他每天都會三省己身,看自己“傳不習乎”,對老師傳授的學問,是否認真依照著實踐了。
3.所以,雖然他的起點不是最高,但最後卻獨傳了孔門心法,他的智慧德行過人,成為儒家的大哲,被萬世敬仰,實在值得我們好好效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