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先進十一 第21章-3

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白話>
孔子回答:「冉求做事容易退縮,所以我引進他;仲由好勇過人,一人有兩個人的膽量(仲由辦事,一辦就兼辦二人分),所以我就抑退他。」
<文義>
1.兼人,謂勝人也。指子路的精力ヽ氣魄超過了一般人。
2.退則進之,進則退之,便是因材施教。
<思惟提綱>
1.要做到因材施教,你覺得容易還是困難?為什麼?
2.整篇《論語》的每一個“子曰”,都是孔子對我們後人的諄諄教誨,您有體會到嗎?
3.師長對我們的教化,很多時候不是和風細雨、溫情脈脈的,而是真刀真槍,乃至刀刀見血的,為什麼呢?
3.教育要成功,不僅是老師本身的條件要圓滿具足,而且學生的條件也是必不可少,你覺得自己具備當學生的條件嗎?

<義理解釋> 
一、引用經文 
1.《禮記·曲禮上.19》:孝子不服暗,不登危,懼辱親也。父母存,不許友以死。不有私財。
2.《論語.先進.12》:閔子侍側,誾誾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貢,侃侃如也。子樂。「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二ヽ重點摘記 
21-1子路為我們示現:正知見之極端重要
21-2冉有為我們示現:不是難不難而是該不該
本章的上兩講分別談了子路和冉有各自的特點,對我們的啟發。今天我們要談一下孔子應機教育給我們的啟示。
21-3孔子教育給我們的啟示
(一)孔子因材施教,用心良苦
1.在《論語》中,有很多的問仁、問知、問孝,孔子的回答都是因人因事而異,他都會針對每個弟子的不同個性,不同的苦樂,因材施教,去合理的引導和疏通,開出不同的處方。孔子對弟子的教誨可謂用心良苦。
2.本章孔子說:“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一個“進之”,一個“退之”,我們讀起來是否有點輕描淡寫?其中要飽含孔子多少的仁愛,智慧!
(二)孔子對子路的觀察與指導
1.子路智慧不足,容易衝動,所以孔子告誡他做事之前,要注意停下自己的腳步,觀察一下心念,問一問自己的父兄。
2.父兄,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是一個重要概念,他是一種精神像徵,是我生命的全部依靠。面對父兄,我們都必須捨棄自己的自在,不可以自作主張。
3.《曲禮》上說:“父母在,不許友以死,不有私財。”錢穆先生解釋說:   “言父母生時,為子者自身之生命及錢財皆不得自專,其它自當商之父兄。”  父兄的概念可以進一步擴大到天子、君王和一切的尊長。所以,面對不知取捨的子路,孔子教導他多向父兄請教。
(三)孔子對冉有的觀察與指導
1.而面對心性懦弱的冉有,孔子以十分堅定的語氣鼓勵他,必須勇敢地往前跨,不要猶豫,不要害怕。
2.當我們背負包袱,不敢前行,優柔寡斷之時,有同行善友乃至自己的師長,鼓勵你的時候,是否內心充滿了無窮的力量?
3.在生命的長河中,有師友的陪伴是我們生命不斷成長的最好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們不太容易墮落,因為當我們的生命方向發生偏離的時候,總會有師友來幫助你不斷導正!
(四)每一個“子曰”,都是對我們後人的諄諄教誨
1.我們讚歎孔子是個偉大的教育家,萬世師表!但是,僅僅這“ 因材施教 ”四個字,要傾注孔子對學生多少的心血,多少的用心,多少的慈愛,要用多少的方便善巧啊!
2.讀到本章的時候,也許我們可以在文字和義理上不斷地去琢磨、辯析,但對古聖先賢的心意我們琢磨了多少?他對我們的一片眷顧之心我們體會了多少?孔子的偉大與慈悲,我們能領悟到了多少?
3.孔子對弟子的教育,本章僅僅是一個場景、一個片斷。可以說整篇《論語》,每一個“子曰”,都是孔子對我們後人子弟的諄諄教誨,有的是語重心長,有的是娓娓道來,有的是點到為止,有的是直指人心,有的是“指桑罵槐”,有的是欲擒故縱,有的是旁敲側擊,……我們無法用語言來表達孔子的教育有多麼的燦爛,裡邊到底包涵了多少無窮盡的智慧?應該是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所以《論語》被稱為是東方的《聖經》!
(五)孔子的調教是降伏弟子的煩惱,調柔受者的身心
1.特別是我們不難發現,孔子在調教弟子時,不是現代人所理解的僅僅是傳授知識,而是透由身心傳遞的方式,來降伏弟子的煩惱,調柔受者的身心。
2.所以師長對我們的教化,很多時候不是和風細雨、溫情脈脈的,而是真刀真槍,乃至刀刀見血的!因為我們身上的毛病太重太重!
3.在《論語》中子路是被孔子修理得最多的,甚至被罵作“若由也,不得其死然”,就是子路你不得好死,這個話重不重?已經夠重了吧!
3.還有上面提到,孔子聽說冉有為季氏搜刮民脂民膏,有被氣瘋的感覺,罵冉有不再是我的學生,對所有的學生說,你們都可以討伐他!
4.最厲害的,是宰我白天睡大覺,孔子勃然大怒,說宰我是:“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
(六)老師條件圓滿具足,學生的條件也必不可少
1.孔子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其中不少弟子在歷史上光芒閃耀,足以證明孔子的教育非常成功!這種成功,不僅是老師本身的條件要圓滿具足,而且學生的條件也是必不可少。
2.我們說教學相長,這種相長一定是建立在教學相應、師弟相應之上!孔子的主要學生,不管孔子如何調教他、修理他,都是罵不走、趕不走的“死心眼”弟子,他們對孔子的信仰都達到一個十分的高度!
3.在《論語》中,孔子的弟子把孔子比喻成日月、高山,無法超越。他們對孔子修信念恩的高度,成就了自身生命的高度。
4.自古以來的一切大成就者,無一不是在自己老師的嚴格調教乃至磨折之下,經過一番大死大生的磨練,才成為一代賢聖而閃耀在歷史的長河中!
(七)總結
透由本章,我們看到了孔子教育的深邃、廣博,是真正的聖賢教育。在這科技與物質的時代,要讓教育重新引領人類先進思想,必須穿越歷史的長河,去孔子那裡汲取教育的智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