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子路十三 第16章

葉公問「政」。子曰:「近者說,遠者來。」

<白話>
葉公問為政之道。夫子說:「近處的百姓歡喜,遠處的人來歸化。」

<文義>
1.葉公:「葉」音設,楚國大夫沈諸梁,字子高,僭稱公。
2.近者說:「說」音悅,歡喜、歡悅。「近者」,指本國的百姓。
3.遠者來:「遠者」,指別的國家的人。別國的子民都願意來。

<思惟提綱>
1. 葉公問為政之道,夫子如何回答?
2.「近者說」,為政者如何讓老百姓會歡心呢?
3.「遠者來」、為何其他國家的人願意來歸順呢?
4.「近者說,遠者來」的原則可以用在各個層面嗎?如何用?

<義理解釋>
一、引用經文及資料
1.《三國志.卷三八.蜀書.秦宓傳》:「昔楚葉公好龍,神龍下之,好偽徹天,
何況於真。」

二、重點摘記
 (一)本章消文 
(原文)
葉公問政。子曰:“近者說,遠者來。”
(消文)
葉公問為政之道。夫子說:“近的人歡悅,遠的人來附。”

(二)葉公為何問政
1. 此處 “葉”字讀作shè。葉公是楚國葉縣的令尹,也就是縣長。這位葉縣長在中國歷史上是非常有名的,有一個典故叫 “葉公好龍”,裡面那個被真龍嚇得到處跑的主人公就是他。
2. 夫子周遊列國來到楚國,葉公抓住機會向夫子請教為政之道。夫子告訴他一條重要的為政原則:讓近的人歡悅,讓遠的人來親附。

(三)「近悅遠來」適用於各個層面
1.這條近悅遠來的原則適用於各個層面。
2.從治國的層面來看,能夠跟周邊的國家建立睦鄰友好關係,能夠使遠處的國家哪怕遠在非洲也願意與自己的國家友好往來,這也是近悅遠來的表現。
3.從團隊建設的層面看,對於一個團隊的領導者來說,跟隨的人,不願離開,在外面的人想回來,別處的人想來入夥投誠,這也是做到了近悅遠來,是一個成功的領導者。
4.從平常人際交往的層面看,老朋友一直讓他們高高興興,友誼地久天長,還沒成為朋友的人讓他們願意來跟自己交往做朋友,於是朋友圈不斷的擴大,這也是近悅遠來。

(四)如何做到「近悅遠來」?
1.我想無論我們置身於哪個層面,都是願意做到近悅遠來的。那麼如何才能令近的人歡悅,遠的人來附呢?
2.根本來說還是要靠仁德的感召。仁愛就像太陽,吸引一切嚮往光明、渴望溫暖的人。
3.仁者愛人,一個具有仁德的人,既有真誠的利他心,又有利他的智慧能力,還有實實在在的利他行動,這樣的人當然會令“近者悅,遠者來。”人都願意與有真愛的人在一起,不是嗎?
4.如果這有愛心的人是一名領導,那麼仁心發而為仁政,當然會令四方的百姓和國家悅而來附。

(五) 必近者悅而後遠者來
1.要做到近悅遠來,還要注意近悅與遠來這二者之間是有先後的次第的,就如朱子所說的:“ 然必近者悅,而後遠者來也。 ”
2.所以首先要在近悅上下功夫。如果不能讓近的人歡悅,那麼遠的人一看來了會不開心就不來了。

(六)歷史公案:商紂王vs周文王
1.《史記》中記載,商紂王荒淫無度,殘害忠良,魚肉百姓。甚至連自己親人都不放過。
2.他的哥哥微子、兩個叔叔比干和箕子都是勇於勸諫的忠臣。結果比干被他挖心處死,箕子為了保存革命實力,就像渣滓洞的老英雄華子良一樣裝成瘋子,這才活著看到周武革命的勝利。微子既不想白白犧牲,也不想裝成瘋子,於是就退隱江湖,隱居在今山東境內一個有山有湖的地方,這個地方因微子而得名叫做微山湖。微山湖後來成為英勇的鐵道游擊隊神出鬼沒打擊日寇的根據地。
3.紂王連親人都不放過,對外人就更不必說了,把國內的臣民百姓禍害的怨聲載道,離心離德。
4.四方諸侯一看,紛紛脫離紂王的領導,投奔了仁德愛民的周文王。文王去世前,已經有三分之二的天下歸順了周國。所以後來有論者說,如果文王再多住世幾年的話,用不著武王動用武力,另外三分之一的天下也會自發的歸向周國。
5.文王做到了近悅,所以感得了遠來。紂王沒有做到近悅,所以遠的不來,近的也離散了。兩相對照,發人深省。

(七)總結
1.近悅遠來是一條適用於各個層面的為政之道、處世原則。
2.無論我們置身於哪個層面,能夠做到近悅遠來都是一種成功的標誌。
3.從哪兒入手呢?一是從涵養仁德入手,這是感召遠近之人的根本。二是按照由近及遠的次第做起,因為近的人不悅,遠的人也不會願意來。

註 :成語“葉公好龍”
葉公喜歡龍,家裏所用的器具和擺設的東西,都有龍的圖案。走進葉公的家裏,就像走進龍的世界。葉公喜歡龍的事大家都知道,就連天上的真龍也知道了,想和他交朋友。有一天,真龍下降到葉公家裏,出現在他的面前。想不到葉公一看見真龍,就嚇得拚命逃跑。原來葉公愛好的,並不是真龍!
所以後人就把“葉公好龍”形容一個人表面愛好某種事物,但並非真正愛好它。比喻一個人的言行不一致。比喻一個人說一套,做一套,口是心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