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衞靈公十五 第18章

子曰:「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白話>
孔子說:「君子擔憂的是自己無能,並不擔憂別人不知道自己。」
孔子說:「君子只愁自己無能,不愁他人不知道自己。」
<文義>
1.病:指的是一種「心病」,「擔憂ヽ擔心」的意思。
2.能:是辦事的能力,君子辦事,為公而不為私。(李炳南《論語講要》)
<思惟提綱>
1.找一找,論語中有和本章內容類似的篇章嗎? 
2.君子擔憂的是什麼?最不擔心的是什麼?為什麼?
3.您最擔憂的是什麼?最不擔憂的又是什麼呢?
4.學了本章,如果遇到不如意的事,應該怎麼想?怎麼做呢?
<義理解釋> 
一ヽ引用經文  
1.《論語·憲問·32》: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2.《論語·里仁·14》: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3.《論語·學而·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孔子家語•在厄》:子路問於孔子曰:「君子亦有憂乎? 」子曰:「無也。君子之修行也,其未得之,則樂其意;既得之,又樂其治。是以有終身之樂,無一日之憂。小人則不然,其未得也,患弗得之;既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終身之憂,無一日之樂也。」
5.《論語·述而·3》: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6.《孔子家語•在厄》:「夫遇不遇者,時也;賢不肖者,才也。君子博學深謀,而不遇時者,眾矣。何獨丘哉!且芝蘭生於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敗節,為之者人也,生死者命也。」
7.《孟子•離婁下》:「是故君子有終身之憂,無一朝之患也。乃若所憂則有之:舜,人也;我,亦人也。舜為法於天下,可傳於後世。我由未免為鄉人也,是則可憂也。憂之如何?如舜而已矣。若夫君子所患則亡矣。非仁無為也,非禮無行也。如有一朝之患,則君子不患矣。」
二ヽ重點摘記
<原文>
子曰:“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一) 論語有許多類似的篇章
比如:
1.憲問篇的“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2.里仁篇的“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3.學而篇的“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二)孔子為何會屢言之
1.錢穆先生說,這種篇章重出的狀況,應當是孔子屢言之,而聞者各自記之。
2.那麼,孔子為何會屢言之呢?一定是很重要的,需要常常提示叮嚀弟子的,所謂至理常道。
3.就像父母會不厭其煩地叮囑孩子要這樣,不要那樣,夫子對弟子、眾生的心也是如此,心心念念,隨時隨地,耳提面命,真是關懷備至,老婆心切啊! 
(三)君子擔憂的是什麼
這一章文義看似淺近,內涵卻極為深遠,需要細細揣摩。
1. 先來看這個“病”字,這指的是一種“心病”,擔憂,擔心的意思。也就是說“君子擔憂的是自己無能,並不擔憂別人不知道自己。”
2.《孔子家語•在厄》中有一段子路和夫子的對話:
子路問於孔子曰:“君子亦有憂乎? ”
子曰:“無也。君子之修行也,其未得之,則樂其意;既得之,又樂其治。是以有終身之樂,無一日之憂。小人則不然,其未得也,患弗得之;既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終身之憂,無一日之樂也。”
3.子路有一次向孔夫子求教說:“夫子,君子也有憂愁煩悶的時候嗎?”夫子回答說,“君子是沒有什麼憂愁的,因為他在修身實踐中,當他做事還沒有獲得成功時,他會為自己有做事的意念而高興;當他獲得成功的時候,他又會為自己能有所作為而高興。因此,君子一生都很快樂,沒有一天是憂慮的。小人則不然,當他有想獲得的東西還沒有得到的時候,他怕得不到;得到了,又怕失去。因此,他一生都充滿憂愁,沒有一天是快樂的。”
4.此處夫子在憂與不憂這點上,指出君子與小人的大不同。君子樂天知命,俯仰無愧,其心坦然,蕩蕩寬大,哪有什麼可憂慮的呢?
5.若真要說君子的擔憂,也是有的。“述而篇”中就提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君子只擔憂在道德學問的不斷增進上有所虧欠,有所停滯,也就是本章所說的“君子病無能焉”,君子只擔憂道不加進,德不加修,一生庸庸碌碌,對社會、對他人無所作為,無所貢獻!
(四)君子最不擔心的是什麼
1.那麼,君子最不擔心的是什麼呢?“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2.同樣是《孔子家語•在厄》,記載了夫子教導子路的另一段話:“夫遇不遇者,時也;賢不肖者,才也。君子博學深謀,而不遇時者,眾矣。何獨丘哉!且芝蘭生於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敗節,為之者人也,生死者命也。”
3.夫子說:「能不能遇到明眼人,是由時勢所決定的;賢與不賢,則在於個人的才德品質。君子學識淵博,謀略深遠,而沒有碰上好時運的太多了,何止我孔丘一人呢!況且,芝蘭生長在深山老林中,並不因為無人欣賞而不吐露芬芳;君子修習道藝樹立仁德,並不因為貧窮困頓而改變節操。做或不做,是人事;生或者死,是命運。我們就是要盡人事,聽天命啊!」
4.是的,正如夫子所言,若將自己的苦樂建立在為人所知上,就等於將自己的命運交到他人手中,勢必走上一條險路;而君子樂天知命,不論人知與不知,他對於自己所追求的生命目標始終孜孜以求,遇難不退,不改其樂。
(五)君子有終身之憂,無一朝之患也
1.《孟子•離婁下》也談到君子之憂:“是故君子有終身之憂,無一朝之患也。乃若所憂則有之:舜,人也;我,亦人也。舜為法於天下,可傳於後世。我由未免為鄉人也,是則可憂也。憂之如何?如舜而已矣。若夫君子所患則亡矣。非仁無為也,非禮無行也。如有一朝之患,則君子不患矣。”
2.這是說,君子有終身的憂慮,卻沒有一朝一夕的禍患。君子憂慮的是什麼呢?就是常常想,舜是人,我也是人;舜是天下的楷模,名聲傳於後世,而我只不過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我什麼時候才能像舜那樣啊!這個才是最值得我憂慮的事。那麼,憂慮又怎麼辦呢?是只能仰天長嘆,徒自傷悲嗎?其實大可不必,聖賢早已指出一條向上的路,這條路簡明扼要,簡單易行,只要像舜那樣,不是仁義的事不幹,不合於禮的事不做,只要照做就可以了!這樣的話,就算是遇上一朝之患,君子也沒有什麼可憂慮的了。
(六)本章反思與應用
1.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不為他人理解,不被領導賞識,是常有的事。
2.記得我的老師曾說:“有人不被老闆賞識,明明很努力卻感到總是得不到公正的待遇。如果一直去計較得失,就會更加辛苦。不如增加自己的實力,想辦法讓自己的內心變得更強大。
3.如果我們的工作可以擴大我們服務他人的心量,這即是收穫本身。如果是一顆明珠,早晚別人會發現你的光芒。”是的,一直去計較得失,一定會更加辛苦,因為總是覺得不公平,不順心,為什麼我付出這麼多,別人總也看不到?為什麼轉來轉去,自己總是這麼倒霉!此時,卡住自己的點就是外境,這可惡的外境,不為自己所轉的外境,拿他一點辦法也沒有的外境,但是,這樣抱怨下去又有什麼用呢?
4.不如轉一個思路:增加自己的實力,想辦法讓自己的內心變得更強大。什麼是內心變得強大?就是你的心你作主!不管外境怎麼樣,都不會影響你的心。
5.因為你知道仁德是你的追求,森然萬境中,不斷歷練的是自己的心,日久天長就會淬煉出一個樂於行善、服務利他的善妙習氣,於是,你的心裡能裝很多很多的人,能承很多很多的事,能給他人帶來很多很多的溫暖與快樂。
6.由此,你的生命格局會越來越寬廣,也越來越趨向於聖賢,而“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這即是收穫本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