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陽貨十七 第4章-3

4-3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
白話:

4-3孔子說:“學生們,言偃的話是對的。我剛才說的話,只是開個玩笑而已。

文義:
1.二三子: 指孔子學生. 。
2. 偃之言: 子遊之言。
3. 前言戲之耳: 孔子說「割雞焉用牛刀?」開個玩笑而已 。


思惟提綱:

(1) 孔子說「偃之言是也」所指的是哪些話呢 ?
(2) 孔子最後說「前言戲之耳」目的為何 ?
(3) 為什麼小人學道則易使也?
(4) 「不易使」的人狀態為何?
(5) 「易使 」和「不易使」,哪一種生命狀態更好呢?更容易獲得幸福快樂呢?

義理解釋 : 陽貨篇-第4章(3)-

一、重點摘記

昨天討論到“君子學道”,今天接著學習“小人學道則易使也。

(一)為什麼小人也要學道呢?

1.”小人為什麼也要學道呢?小人的眼光短淺,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只考慮一生一家,但是他們也希望得到快樂,希望得到幸福,誰願意煩惱呢?誰願意痛苦呢?誰願意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呢?沒有人願意,都希望自己得到好處和利益。
2.怎樣遠離煩惱、痛苦,怎樣獲得幸福呢?那這些好處從何而來?只有通過學習才能得到。
3.學習什麼?孔子說:“小人學道則易使也。” 易使,就是易於被使喚。

(二) 為什麼要通過學習,讓自己易於被別人使喚呢?

我們為什麼要通過學習,讓自己易於被別人使喚呢?這不是迂腐嗎?

1.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搞清楚,什麼是“易使”?
易使,是說一個人很容易被使喚、被領導,是指下位的人對於上位的人恭敬順從,不是指表面的順從,而是從內心裡的信服和順從,聽從指揮,聽從任用;不僅如此,還會對於所使之事,全力以赴、盡其所能去做好。
2.易使與我們獲得幸福有關係嗎?
答案是肯定的,不僅有,而且密切相關。
我們可以想想,怎樣的人會易使?內心安寧的人,懂得理解和寬容的人,有感恩心的人,對團隊、對領導、對社會內心認同的人,這樣的人才會易使!易使的人,一定是內心和諧的人.
3.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要處理好幾個基本的關係。
一是與自心的關係,內心要平和,要學會自省;
二是與他人的關係,要學會理解和包容,學會互助與合作,要多看別人的功德,少看別人的過失;
三是與社會和自然的關係,要懂得感恩,學會分享,愛護環境,珍惜資源。
處理好了以上這些關係,幸福和快樂自然隨之而來。
要處理好以上這些關係,並不容易,必須要通過學習,學習聖賢之道。

(三) “不易使”的人不快樂,常處苦痛之中

1.“不易使”的人又是怎樣的呢?我們可以從生活中觀察,那些不願意接受管理,喜歡和上級對著幹的人,很難融入團隊的人。
2. 他是怎樣的一種狀態?要嘛是抱怨、不滿;要嘛是傲慢、自我;要嘛是自卑、消沉;要嘛是煩躁、不安;他們自己並不快樂,甚至常常處於很深的苦痛之中。

(四) 不易使的孩子

1.孩子的狀態
我們辦國學讀經班、辦國學夏令營,常常會遇到一些孩子,特別調皮、不安住,甚至故意搗蛋,和老師作對,有些孩子甚至會打罵父母,家長傷心又無奈。
老師們會想很多辦法走近他們,幫助他們,也不一定能夠馬上改善。這些孩子就是不易使的狀態。
2. 錯誤的教育造成的
當我們去深入探究背後的原因的時候,會發現多數的情況都不是孩子本身的問題,都是錯誤的教育造成的。家長對於教育之道,沒有概念也沒有學習。有的過於嚴厲、指責,有的過分嬌縱、溺愛,有的家長忙於事業過於忽略孩子,孩子缺少愛、缺少關懷。
3. 孩子過得很辛苦
他們多數學習成績不會太好,在學校要承受老師的批評、同學的疏遠,回家還要承受家長的批評、指責。所以這些孩子其實過得很辛苦,長此以往,要嘛表現得散漫、無所謂,要嘛與家長老師對著幹。
4. 孩子得不到幫助,自暴自棄
慢慢深入他們內心會發現,幾乎所有的孩子,他們並不是不想要好,只是他們遇到了困難,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和幫助,得到的是指責、否定、打擊,他們感受不到家人的愛,看不到希望,只能選擇自暴自棄。
5. 孩子得到關懷後,慢慢改變、願意配合
在國學班經過一段時間和老師相處之後,當他們真實的得到了關懷和認可之後,孩子的心會慢慢融化,會慢慢的改變,會變的願意配合。
6. 孩子的變化,讓母親熱淚盈眶:
過去打罵母親的孩子變得孝順,曾經厭學輟學的孩子重新走進了課堂,甚至學習成績也突飛猛進。很多老師在講起孩子的變化時,常常是熱淚盈眶的。

(五)“易使”和“不易使”哪一種生命狀態更好呢?哪一種人更容易獲得幸福快樂呢?

1.顯而易見。一個不“易使”的孩子,讓父母痛苦,孩子本身也不會快樂。
2.一個不“易使”的部屬,不會得到領導的賞識和重用,自然很難獲得事業的成功,也就很難獲得家庭的幸福。
3.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讓自己成為“易使”的人,其實是從“小人”向“君子”出發的第一步。
4.通過學習聖賢之道,每個人都能得受用,就是沒有什麼大志向的一般人,會變得有恭順心,在家能孝順父母,在外就能尊重長官、領導,遵守國家的政策法令。成為一個有益於社會的人,成為一個快樂的人。

(六) 學道,君子愛人,小人易使,上下相安、社會和諧

  1.學到這裡,有人可能就會問,這些道理是不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呢?
是不是統治階級用來愚弄百姓的工具呢?
我們從小接受過這種言論的熏陶,有不少人都有這種觀念。
 2.我們可以靜靜的想一想,我們希望生活在怎樣的一個社會?是有條不紊、上下和睦的社會? 還是各自為政、互相鬥爭的社會?
3.國家的政令地方拒絕執行,上級官員說的話下級官員都不聽從,官員講的話百姓都不聽從,這樣的社會好不好?這樣的國家會走向哪裡?天下大亂,鬥爭不斷。
鬥爭就會變成戰爭,誰贏了,就聽誰的,最後變成強權主義、霸權主義。
4.一旦有戰爭、鬥爭,最受傷害的不是統治階級,是普通老百姓,所以老百姓最希望的就是和諧、和平,不希望有動亂,不希望有戰爭。
5.常常聽到去國外回來的人慨嘆說,我們不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時代,只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度。
6.這個世界上每天都有戰亂在發生,平民無辜傷亡,家園破壞,流離失所,很多人無家可歸處在戰爭的恐怖之中。
7.所以說,孔子的道,不僅是為所謂的“統治階級”服務,更是為被統治階級服務,是為天下所有人服務。
 8.當我們聽到的一些觀念,不能不加思考的把它裝進腦子裡,要學會辨析、抉擇,決不能把古聖先賢留給後人的精神財富拒之門外,那將是民族的悲哀,是人類的悲哀!
 9.1988年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共同宣言中說:“人類要在二十一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到 2500年前,從孔子那裡汲取智慧。”
10.我們既然要選擇上下相安、社會和諧,如果人人追求自我,彼此格格不入,大家都是“不易使”的狀態,怎麼可能實現?
11.人類和諧唯一的出路就是教育,教以道,學習道。

(七) 結攝 

 本章的學習到今天全部結束了,簡單做一個回顧。
 1. 子游在為政方面得到了孔子的真傳,他在一個小小的武城邑實現了和諧社會,得到了老師  
   的肯定,給晚年的孔子莫大的安慰。
 2. 孔子講殺雞焉用牛刀,牛刀比喻大道,把大道用在武城,大見成效,如果能用到天下,太 平盛世就會到來。
3.第二部分“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讓我們懂得,要實現生命改變,學習是唯一途徑,所以不管是君子還是小人,都要學,生命要向上走,就要學道。
4.孔子最後說“前言戲之耳”,一方面是為了肯定弟子,也讓我看到孔子的教學非常的自如灑脫,沒有拘謹,老師和弟子就像一家人一樣,師生如父子,在談笑之間就能說出大道,教化 弟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