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陽貨十七 第8章-4

8-1 子曰:「由也,女聞六言六蔽矣乎?」對曰:「未也。」「居!吾語女:
8-2 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
8-3 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
8-4 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白話〉
愛好勇敢卻不愛好學習,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亂;
愛好剛強卻不愛好學習,它的弊病是狂妄自大。”

〈思惟提綱〉
1.孔夫子說「好勇不好學」,結果會怎樣?為什麼?
2.孔夫子說「好剛不好學」,結果會怎樣?為什麼?
3.您見過他人或自己「好勇不好學」的例子嗎?
4.您自己有「好剛不好學」的相狀嗎?
5.對蕅益大師說“若不好學,則仁知等,皆虛名耳。虛名,非實義也。蔽,卻是實病矣”,您有什麼體會?

〈義理解釋〉
一、 引用經文 
1.《荀子・榮辱・5》:「有狗彘之勇者,有賈盜之勇者,有小人之勇者,有士君子之勇者。爭飲食,無廉恥,不知是非,不辟死傷,不畏眾彊,牟牟然惟利飲食之見,是狗彘之勇也。為事利,爭貨財,無辭讓,果敢而振,猛貪而戾,牟牟然惟利之見,是賈盜之勇也。輕死而暴,是小人之勇也。義之所在,不傾於權,不顧其利,舉國而與之不為改視,重死持義而不橈,是士君子之勇也。」
2.《孟子・公孫丑上・2》:… 昔者曾子謂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嘗聞大勇於夫子矣: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
3.《史記・本紀・秦本紀・64》:「武王有力好戲,力士任鄙、烏獲、孟說皆至大官。王與孟說舉鼎,絕臏。」
4.張居正《論語直解》:「但以勇敢為尚,而不好學以明其理,必將恃其血氣之強,肆行而無忌。」
5.邢昺《論語注疏》:「勇謂勇敢,當學以知義。」
6.《孟子.告子上.10》:「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7.朱熹《四書集注》:「勇者剛之發,剛者勇之體。」
8.《論語注疏》邢昺疏:剛者質直寡欲。
9.《論語・公冶長・11》:…子曰:「棖也欲,焉得剛?」
10.《孟子・盡心章句下・35》:孟子曰:「養心莫善於寡欲。其為人也寡欲,雖有不存焉者寡矣;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
11.《論語・述而・15》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12.《論語・雍也・11》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13.張居正《四書直解卷之十二・論語卷八・陽貨第十七》:「若以剛強為尚,不好學明理、則必會為剛所蔽,逞其輕世之志,放曠不羈..」
14. 孔安國《論語批註》:狂:狂妄,抵觸人。
15.《論語・述而・16》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16.《漢書匡衡傳》:「後儒以明心見性為宗旨,但不靠好學來擴充和節制,則六蔽因之以起。自是之過,道所以不明不行焉爾。」
17. 蕅益大師《論語點睛補註下・陽貨第十七》:「若不好學,則仁知等,皆虛名耳。言者,但有虛名,非實義也。蔽,卻是實病矣。」
18.《反身錄》:「惟不好學,諸病隨生。好處反成不好,甚矣,人不可以不學也。」

二、 重點摘記

各位同學大家好!今天是我們一起共學的676天。打開書104頁,今天是“六言六蔽”的最後一講。一起恭誦原文:
【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
(一) 注釋
1. 勇者無懼,“勇”就是膽大、不懼怕危險。
2.“亂“就是沒有秩序、小說是搗亂闖禍,大就是犯上作亂。

(二) 荀子提到四種“勇”
第一種:“爭飲食,無廉恥,不知是非,不避死傷”,只為吃喝,這是豬狗的勇敢;
第二種:“為事利,爭財貨,果斷狠毒,猛貪而戾,唯利是圖”,這是商人和盜賊的勇敢;
第三種:“輕死而暴”,輕視生命又暴虐,這是小人之勇;
第四種:“義之所在,不傾於權,不顧其利”,只為維護正義和公利,這是士和君子的勇。
我們看:狗彘、賈盜和小人之勇都是從自己利益出發,不顧危及他人,而士和君子之勇則不圖私利,但為公義。

(三) 孔子說的勇
1.曾子曾經描述過孔子說的勇,自我反省如果自己不是正義的,雖褐寬博也會害怕,自我反省如果自己是正義的,那麼“千萬人吾往矣”。
2這種勇就把勇上溯到了人間正義,以大義為重,“見義不為,無勇也”。所以勇是必須要符合義的:勇敢,得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不該做的也勇敢去做,這就是亂。

(四) 歷史故事-秦武王的勇,致己氣絕而亡,陷國家混亂
歷史上秦武王與孟賁(ㄅㄣ)比賽舉鼎就是一例:秦武王身為人君,不看時機、場合、為表現自己的勇敢,與孟賁比賽舉“龍文赤鼎”,結果兩目出血,折斷脛骨,氣絕而亡。這就導致國家突然失去國君,陷於混亂。

(五) 有勇無義就是亂,亂人、亂己、亂社會。
1. 君子有勇而無義就是亂,勇了,但是沒意義,“義”就是合宜的、應該的。應該做的沒做,不該做的卻做了,就是無義。
2.張居正先生說“但以勇敢為尚,而不好學以明其理,必將恃其血氣之強,肆行而無忌。”
現在社會,就有這樣的人,不講法則、紀律,脾氣大,動輒打人,拔刀而起,挺身而鬥,這就不是勇而是亂了。好勇但不按程序、名分做事,就會亂了規矩、法度,這就是亂人、亂己、亂社會。

(六) 勇敢,當學以知義
1.“勇敢,當學以知義。”勇一定要在好學的基礎上明理有義,透過好學知道勇的行相、方法、時機,然後“唯義之所在,勇往直前”。
2.孟子說“捨生取義”,生命可以不要,但是一定要以義為標準。那麼,這個義的標準又在哪呢?就在天道良心,要憑良心做事。如果良心覺得這事情不應該做,就不能做。如果有私心、有慾望,用私心、用慾望來做判斷,那就是不義。
3.所以真正的勇是勇於面對自己的過錯而去承擔、改善。把過失、毛病改過來,這就是學。好勇而不好學,就是有勇而無義,為賊為亂。

【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一) 注釋
什麼是剛?
《集注》上說“勇者剛之發,剛者勇之體”,勇是剛發出來的,剛是勇的體,這個“剛”就更厲害了。

(二) 剛有二個特點
邢昺注疏上說“剛者質直寡欲”,“剛”有二個特點
1. 寡欲
(1)剛從寡欲而來,無欲則剛。
(2)孔子說過“棖也欲,焉得剛”,一個人可以“剛”是因為他自心已有主宰了,任何慾望、任何人、任何的境界都無法左右他。
(3)孟子也說“養心莫善於寡欲”。慾望有很多種,財、色、名、食、睡,這是一般人都離不開。
(4)儒家沒說斷欲,但強調寡欲。
孔子“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在其中矣。”
顏回也是“簞食瓢飲居陋巷,不改其樂”。
(5)所以我們想真正在修行上有所成就,做一個真正的儒者,想保持剛正,就得下寡欲的功夫。
(6)縱慾者一定不剛。為什麼?
因為他是自己慾望的奴隸,在慾望面前他就低頭了,主宰不了自己。
好剛之人,則於人無求。從這個角度來說,剛就是用來對付自己的慾望的,但現在很多人卻把剛作為一種態度來對付別人。

2. 質直
剛的第二個特點是質直,質直就容易不會轉彎,任何人、任何境界都無法動轉。

(三) 好強不好學,其蔽也狂
1.張居正先生說:“若以剛強為尚,不好學明理、則必會為剛所蔽,逞其輕世之志,放曠不羈” 逞其輕世之志,放曠不羈,這在別人看來就是狂妄自大、抵觸別人。
2.“狂”在孔安國的批註裡面就是“狂妄,抵觸人。”
3.子路在初遇夫子時,就是一付放曠不羈的形象,他頭戴雄雞冠,脖子上戴野豬牙,腰上又佩著豬皮裝飾的寶劍,在夫子面前舞劍,舞完還對夫子說“古時侯君子沒有佩劍以自衛的嗎?夫子也應學劍習武以承繼先業。”在旁邊的人看來,這就是狂。
4.狂妄的人容易跟人發生衝突。人們不太會喜歡這樣的人,狂人也不容易成就事業。因為這個世界上不可能靠一個人能夠成就事業,必須靠大家幫忙。

(四)“好剛”也要“好學”
1.所以“好剛”也要“好學”,透過學知道什麼是剛,剛是對付自己慾望的,而不是對待他人的。
2.透過學知道“剛”的善巧方便、時機,還有剛必須要合乎禮和義。如果不學習這些內涵,就容易出現言語行為抵觸他人的情況。

第八章(六言六蔽)總結攝:
1. 本章六言六蔽是很現實的教誡
孔子的這一段“六言六蔽”的教誡對我們來說是很現實的,喜好美德但不知道方法和道理,就會四處碰壁,像黑暗中行走、瞎子摸象一般,錯誤百出,弊端叢生。

2. 孔聖人謙虛好學,一生如此
孔子晚年在讀《易》之後感嘆說“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老天再給我幾年,來學易,就可以沒有什麼大過了。聖人也只說“可以無大過”,似乎還是有很多小過,這就是聖人的謙虛好學,一生如此。

3. 自以為擁有美德而缺乏好學,就會出問題
《漢書匡衡傳》上有一段話說“後儒以明心見性為宗旨,但不靠好學來擴充和節制,則六蔽因之以起。自是之過,道所以不明不行焉爾。”現在人自以為是、自足不學,道就“不明不行”。當人們只是喜好,或者自以為擁有了“仁、知、信、勇、剛、直”這六種美德而缺乏“好學”,那就出問題了。

4. 若不好學,則仁知等不僅是虛名還是實病
  蕅益大師說“若不好學,則仁知等,皆虛名耳”。
如果不好學,那麼“仁、知、信、直、勇、剛”這六事,都是虛名。
“虛名,非實義也。蔽,卻是實病矣”。
這話就講得很絕對了:不僅是虛名,還是實病,是身心上真的出了毛病。
只是喜好這六種美德而不好學,不僅這六德是虛名,甚至自己一生都活在六種實病當中,一生展現的都是六德的反面六病:是愚昧、放蕩、傷害自己、刻薄他人,搗亂闖禍和狂妄自大。
這就實在是太可惜了,這讓喜歡這六種美德的人很委屈:我怎麼就成了這麼不堪的人了呢?
所以,當有人指責我們“愚昧、放蕩、傷害、刻薄、闖禍和狂妄自大”的時候,希望我們能想起今天夫子說的這段話,毛病出在我好德而不好學。

5. 喜好美德易蔽的人都沒了,則“六言六蔽”藥方就沒得施展!
《反身錄》上說“惟不好學,諸病隨生。好處反成不好,甚矣,人不可以不學也。”甚矣,沒有什麼比不好學更糟了!
“好仁、知等而不濟之以學,容易蔽,然天良未鑿,猶有此好,今則求其能好而易蔽者亦不可得”,好德不好學雖然容易蔽,可是現在,連這種喜好美德易蔽的人都不容易求得了。蓋能有此好,愛好美德,就算臨境易蔽,而本原不差,也算是遇到了個“易蔽”的好人,好學還可以救藥。
但是,如果連對這些美德的喜好都不具備,那“六言六蔽”這個藥方就更沒有施展的地方了。願我們以此共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