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淺釋 1-3

一、〈學而篇〉讀誦
1. 全篇串讀1遍 
2. 第一章 讀誦10遍 

二、《論語淺釋》第一講-3  / 27’32”~36’30”
(一) 思惟題綱
1.為什麼「學而時習之」會「不亦悅乎」?這有什麼內涵?
2.「有朋自遠方來」這有什麼內涵?
3.你知道學孔門心法的人,乃至於學佛法的人,他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學對了,一定有什麼現象?
(二)複習 第一章-2 參考8/11記事本
(三)正講  師父開示第一章-3/27’32”~36’30”
*重點摘要
1.學了以後還要「習」。今天老師來告訴我們,我懂了,只是懂一個表相;內涵,你要不斷地、不斷地「時習」。不斷地去練習,你才能夠漸漸地了解。
2.不要說大學必須要時習,小學──灑掃、應對、文字、應付……,寫字、學藏文,那一定要練習的。大學都是心性的、重要的地方。除了佛法以外,那儒家講的東西完全是內明——心性之學,這是它的一個真正中心。
3.習了以後產生什麼效果呢?「不亦說乎」。這個「說」是內心當中的喜悅。你們現在學藏文,學會了,啊!考得很好…這個老師也歡喜,父母也歡喜,你也很歡喜,這個算不算是悅呢?不是。這個樂是靠著外面的人家的讚許,期望人家得到什麼。儒家的這個悅不是,內心裡邊你能夠如法地、慢慢地去學了這個道以後,這個道所啟發的一種悅。
4.你了解了以後,你不斷地練習,慢慢地到那個時候的話,你就跟這個道相應了。那時候內心當中,佛法當中有一個專門名詞叫「法喜」。
5.孔子說「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所以這完全不在外頭的,這個是真正的樂。
6.這個「有朋自遠方來」有幾個不同的內涵,表面來看,是這個好朋友老遠地來,難得看見,那還滿開心,這也包含在這個裡頭。
7.在這個地方的朋友是什麼啊?物以類聚。你說像孔老夫子、像儒家這種基本思想的人,他會不會這些吃、喝、玩、樂的朋友啊?不會,完全是真正講生性、心命之學,那個要深入的。那這種人,普通人不是那麼容易碰得見的。
6.有這種人從遠道慕名而來。春秋時代,那個時候人很少。孔老夫子一個人居然有三千個弟子,喔!現在那個時代交通很方便,古代根本沒有的啊!多少人仰望他的人都並不是為了追求世間名利,這是為了、真正為了所謂「道」而來。
7.有各式各樣的,大家會切磋琢磨,說這樣。這個是又進一層的。
8.還有一個道呢,還有一個朋友呢?我們在這一條道路上面,學這個道要經過了長遠的摸索,學、習才能夠體會到。經過了深遠的摸索以後,大家要深入地體驗,有共同的認識,那個才是真正的朋友。這個比較抽象的,這個又是朋友的更深一層的意義。
9.孔老夫子到周社去拜見那個老子,他終於遇見一個跟他能夠相應的人。並不因為距離的遠,而是說內涵的深入,所以這兩方面都包括了。「不亦樂乎」,能夠這樣,不是很樂嗎?
10.我們也可以說,學而時習,純粹是為了自己的自利;有朋自遠方來,是利他,換句話說兼顧別人。
11.不管從自己學習的特徵來說,以及跟別人之間互相切磋琢磨、共同地增上來說,它共同的特點──人不知而不慍,這不要人家來知道的。他今天我們相應,有朋友來,固然好;不相應,沒有關係!
12.所有的真正學孔門心法的人,乃至於學佛法的人,他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學對了,一定的現象。所以人不知而不慍,這個才是君子。
13.在儒家的思想當中,君子是目標的第一步,然後是聖賢,這最究竟的狀態。
麼賺大錢,要學成功一個大人,這個才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