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述而第七 第25章-3

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

<白話>

明明沒有,卻裝作有;明明空虛,卻裝作充實;明明貧困,卻裝作安泰。這樣的人很難做到有恆了。

<文義>

1.「亡」:沒有。
2.「虛而為盈」:虛: 空虛。盈 : 充實 。
3.「約而為泰」:約 : 窮困 。泰 : 奢侈 。
4.「恆」:恆心。

<思惟提綱>
1. 社會上充斥著「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的人,省思
一下我的狀態,我是這樣的人嗎?
2. 為何「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的人,「難乎有恆
矣」?
3. 回想這禮拜第23、24、25等三章的學習,請試著說說每章的
涵義為何?
4. 你能夠堅持共背論語至今,肯定你是「有恆者」!請問你對
未來成聖的這個目標,如何讓自己有源源不絕的動力繼續邁
進?

<義理解釋>

一、引用經文

1.《中庸•20 》:「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
或利而行之,或勉強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二、重點摘記

我們一起把《述而篇》第二十三章、二十四、二十五章合起來一起總結。

(一) 第23章 要義
(原文) 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

聖者的出現,會讓我們覺得,實在是高深莫測,不知道如何學起。但是,聖者的出現,同時也代表我學習提升的機會來到。但是關鍵是,我有沒有掌握到學習的竅要。聖者心續所流淌出來的言行舉止,也就是道的自然呈現,所以有信心善於學習的人,聖人作、止、語、默,無非教也,都可以學習。換句話說,聖人就是道的自然流露,是丘也。

(二) 第24章 要義

(原文)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教育理念最重要、最先要教的就是文、行、忠、信。聖人心續所流淌出來的言行舉止,或他的思想,把它留下來就是經典,也就是文。我們一起學習經典,其實也就是在說聖人所說的話;當我們追隨聖人的足跡學習,把它實踐出來,成為我的德行本身,就是行;努力實踐,也就是在做聖人想做的事,關心聖人所關心的人,也就是為人謀而不忠乎,能夠開始代一切的人著想,這就是忠的極致;走聖人所走的路,也就是追隨聖人,學習聖人,成為聖人,這樣一條把它實踐到底,讓我自己也成為聖人的本身,這就是信的極致。

(三) 第25章 要義

(原文)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

◎聖人,就是我學習要追求的最後目標。從哪裡開始呢?必須從最基礎的有恆者開始起步,踐跡而不入室,開始學習,跟聖人學習了,但是條件還不夠,但是只要持之以恆,假以時日,就可以步步深進,朝向君子,乃至於向聖人邁進。

◎要做到有恆,就必須要注意到“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這三種心態,關照一下自己學習時候的動機,是為了自己提升,還是做給別人看的,如果能夠調好動機,才能夠沉潛下來努力。

(四) 結勸

1.能夠值遇到聖賢的教導、聖賢的經典,實在是非常幸運,加上身邊又有好老師,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能夠一起切磋,這更是幸福。

2.能不能得到好處,最重要的關鍵還是在於,我能依照聖賢的教導去實踐力行嗎?如果我能夠去實踐力行了,就要好好地去總結我的進步和突破的地方,哪怕這一次的進步或突破只是 0.1 ,它也是往成功、成為聖賢的路上邁進,應該要為自己感到慶幸。

3.方向終於對了,終於起步了,就讓這種歡喜心,領著我們找到學習的動力。

4.雖然現在的起點還很低,做起來也很勉強、不習慣,條件也不太夠,但是就如《中庸》所說“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強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和聖人開始學了,方向對了,只要持之以恆,總有一天,我也可以成為君子,變成聖人。

5.感謝夫子,把這麼尊貴且重要的教育方法賜予我們,讓我們有跡可循,讓我們可以一起努力,一起往聖賢的路上邁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