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述而第七 第30章-1

陳司敗問 :「昭公知禮乎?」,孔子曰:「知禮。」孔子退,揖巫馬期而進之。

<白話>
陳國的司寇官陳司敗問孔子說 :「魯昭公知道禮嗎?」,孔子回答說:「知道禮。」孔子退出後,陳司敗給巫馬期作揖行禮,請他進來。

<文義>
1.陳司敗:陳國的司寇官
2.昭公:魯君,魯昭公,名稠。
3.揖:作揖,是一種敬禮儀式。執禮人雙手抱拳,朝受禮人先高拱,後下拜。
4.巫馬期:孔子弟子,姓巫馬,字期,名施。

<思惟提綱>
1.陳司敗為何要向孔子提問「昭公知禮乎」?(顯然他認為魯昭公不是知禮的人)
2.就事件來看,魯昭公娶了同姓的妻子是違禮的,那為何孔子會回說「知禮」?
3.對尊長-師長、父母的過失,您如何看待?
4.如果你是陳司敗,明明「昭公不知禮」,孔夫子卻回你說「昭公知禮」,你會如何作意?如何反應?

<義理解釋> 
一、引用經文及資料
1.《中庸•20》:「天下之達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兄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達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
2.「五倫」,為儒家倫理原則的五種德目,一般指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等人與人關係間,合宜的相處關係。在「五倫」一詞中,「倫」即是指人與人的關係。/《維基百科》

二、重點摘記
30.陳司敗問:“昭公知禮乎?” 孔子曰:“知禮。”孔子退。揖巫馬期而進之。曰:“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黨乎?君取於吳,為同姓,謂之吳孟子。君而知禮,孰不知禮?”巫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過,人必知之。”/《論語•述而•30》 

第一小段 :
陳司敗問:“昭公知禮乎?” 孔子曰:“知禮。”孔子退。揖巫馬期而進之。

(一)本段的義理解釋
1.陳司敗,到底是誰呢?
他是陳國的一個官員,陳就是國家的名稱,也就是孔子周遊列國,在陳蔡絕糧的那一個陳國。司敗就是官名,又叫做司寇,他是專門掌管司法的事情,官位還算是蠻高的一個人。
2.陳司敗向孔子提問
這一位陳司敗,他就問孔子說:“魯昭公知禮嗎?”
3.魯昭公是誰呢?做了什麼事?
魯昭公是魯國的國君,他算是周公的後代,他娶了一位妻子,吳國的妻子。周禮有一個禮節說,同姓不可以結婚,但是,魯昭公卻娶了吳國的這一位女子作夫人,那吳國跟魯國正好是同姓,都姓姬。按當時的禮節,同姓是不可以結婚的,但魯昭君還是娶了她,照道理講,如果依她的姓的話,這一位夫人應該叫魯姬子,這樣一看就知道是同姓結婚,因此呢,他就把她改名為吳孟子,孟子就是魯君夫人的名的字——孟子,那同姓結婚就好像表面上看不出來,事實上他們是同姓的,所以他是違背周禮的。
4.孔子的回應「魯昭公知禮」
所以陳司敗問他知禮乎,問孔子知禮乎,實際上是針對這件事情的,是針對這件事情問的。但卻沒有想到,孔子的回答卻說:“噢,魯昭公知禮,魯昭公知禮。”
5.陳司敗不解孔子的回答,向巫馬期反擊
後來孔子就退了下來。那這樣的回答就引起了陳司敗的一些反擊,然後他就開始引巫馬期進來,那就展開了一段的對話,那這個我在第二小段的時候再談。

(二)想一想 : 孔子明知魯昭公「悖禮」,為何要回說「知禮」?
在第一小段裡,想要問各位一個問題,說陳司敗問孔子說:“昭公知禮乎?”那孔子明明知道他違背了禮,就是娶吳國吳孟子為魯君夫子的這件事情,明明知道他是悖禮的,那他為什麼要回答知禮?
這會不會大家覺得是一個疑問,依孔子來講,應該不會這樣子做的,我們大家都覺得他都不會講謊話的,而且他判斷事情的是跟非都非常的正確,所以他為什麼,陳司敗問:“昭公知禮乎?”他卻回答:“知禮。”一定有他的一個衡斷的標準,那到底是什麼呢?那我們留待下一次再討論。

(三)君臣倫應有的關照
1.五倫就是通達天下的五條大道,就是父子倫,君臣倫,還有夫婦倫,還有長幼,還有兄弟,這是五倫。
2.在本章所講到的,陳司敗問魯昭公,魯昭公跟孔子的關係是什麼,君臣倫,在現在看起來,就是長官跟部屬的關係嘛。
3.孔子身為一個臣子,他被問到你的國君知禮嗎?他捨去了那個不知禮,悖禮的那一段,就是娶妻的那一段,回答知禮,是不是有某些五倫上的一個關照呢?
4.因為我們現在沒有君臣關係,可是我們有什麼關係,有上下的關係,有長官跟部屬的關係,那你覺得為人部屬的人,如果遇到人家來問你的長官怎麼樣怎麼樣,你是直接地講他的過錯呢?還是應該會回過來適時地勸諫,謹守各人的本職呢?

(四)動動腦 想一想
我今天先不作答覆,只是給各位二個問題:
1.他(孔子)明明知道他(昭公)有悖禮,為什麼回答知禮?
他用什麼標準來講嘛?因為孔子他一定都有一個衡斷的標準,才會講這樣的話。
2.五倫中的君臣之倫,或者現在擴大為長官跟部屬,請問:我們的長官做錯事了,我們就去大聲張揚呢?還是有其他的方法?

1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關於本章,我想提出大膽看法,陳司敗不是陳國官員,也不是齊國人,他就是魯國人。而且是孔子學生,與巫馬期是要好同學。為甚麼呢?1.如果是外國人,應該冠國名,稱魯哀公。2.司敗是官名,很奇怪。為甚麼不直接稱司寇。3.如果陳司敗是陳國官員,孔子當不會陳蔡絕糧(孟子:孔子厄於陳蔡,無上下之交也)。陳司敗不滿意老師答話(事實上,孔子是知道魯哀公是非禮的,惟君有過臣當隱,所以孔子不得不說知禮),因此馬上找要好同學巫馬期,巫也很率直,立即轉告孔子。「丘也幸」這句話,我認為是孔子高興的話,陳司敗沒白教,知道老師說知禮是有問題的。個人淺見,敬請指正。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