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泰伯第八 第6章-2

「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 ? 君子人也 !」

<白話>
曾子說:「面臨國家存亡的大關節時,不會為一切的利害改變其意志,不會改變他的承諾;這樣的人是君子嗎?這樣的人是真正的君子。」

<文義>
1. 大節:國家存亡的大關節,個人死生之重大關節
2. 奪:是指被迫改變。
3. 君子人「與」:平聲,疑辭。
4. 君子人「也」:決辭,肯定的意思。
5. 君子:其才可以輔幼君、攝國政,其節至於死生之際而不可奪,可謂君子矣。(朱熹《四書集注》)
6. 「君子人與 ? 君子人也 !」:設為問答,所以深著其必然也。程子曰:「節操如是,可謂君子矣。」(朱熹《四書集注》)

<思惟提綱>
1. 讀這一章,您有感受到做一個君子,他內心裡的那種浩然正氣嗎?
2. 這種浩然正氣是中華文化的傳承力量,想想看,從哪些人的身上,您曾經感受到這種力量呢?
3.我要怎麼努力,讓自己也能培養出這種「臨大節而不可奪也」的志氣呢?

<義理解釋> 10' 30"
一、引用經文及參考資料
1.《孟子‧滕文公下‧2》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2.《論語‧子罕‧25》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3. 文天祥《過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 文天祥遺書:「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5. 《論語‧泰伯‧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二、重點摘記
(一)今天的學習重點---「臨大節而不可奪」
我們繼續學習《論語·泰伯篇》第六章,經過昨天的學習,對託孤寄命的意義有了一定的了解。我們也了解了周公、諸葛亮託孤的典故,今天我們重點來體會「臨大節而不可奪」的內涵。原文: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

(二)本章氣勢澎湃,是曾子浩然之氣的傳承
這一章一氣呵成,讀起來非常有氣勢。
1.在《孟子》也可以看到這樣的氣勢。《孟子》的一段話:「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這一段話,語言的節奏和張力,那種澎湃得如大江東流的氣勢,是不是和本章曾子講的這段話,如出一轍呢?
2.孔子也說過:「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這也是一種氣勢,這種氣勢,就是一氣貫注。
3.這種浩然之氣是文化傳承的力量
從孔子到曾子,再到孟子。我們可以看出一種偉大的文化傳承,一種浩然之氣的傳承。儒家是入世的學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曾子是傳承孔子心法的弟子,被稱為宗聖。是一個道德要求極高的人,一生戰戰兢兢,死而後已,推崇社會責任與正義,以傳承儒家文化為己任,孟子的浩然正氣,正是由曾子一脈傳承而來。貫穿中華文明的發展史,我們能夠清晰的感受到文化傳承的力量。中華民族歷盡滄桑,卻始終屹立不倒,中華文明五千年傳承不滅,生生不息的奧秘,也許正在於此。

(三)臨大節而不可奪也的榜樣-文天祥
要談臨大節而不可奪也,不得不提到一個名字——文天祥。
1.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他曾寫下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句話我們都很熟悉,但是我們不熟悉的是這位大義凜然的英雄,正是儒家思想培育出來的真正的孔孟弟子。
2.文天祥的生平
他上半生是一位風流放蕩的花花公子。他在做太守的時候,從早到晚喝酒聽歌,真是可謂不拘小節。可是當國家大難來臨的時候,他連自己的夫人、兒女告別的時間都沒有,散盡家財招兵抗敵,最後不幸被俘。尤其難得的是他被俘以後,不為女兒生命安危所脅迫,不為高官厚祿所動,從容就義,所謂「慷慨捐生易,從容就義難。」
3.忽必烈對他尊崇又看重
元始祖忽必烈對他十分的尊崇,十分地看重,文天祥被俘以後,忽必烈一直捨不得殺他,留著宰相的位置,苦苦規勸了他三年,只要他一點頭,馬上可以一人以下萬人之上。忽必烈甚至親自和他談過好幾次,口口聲聲尊稱他為「文先生」,非常誠懇地請他出山,可是他始終不答應,就這樣在牢裡待了三年。
4.文天祥誓死不投降、不變節
最後一次忽必烈談話時,文天祥對忽必烈說:「您既然這樣推崇我,我非常感謝您,可以說您是我的一個知己,既然咱們是知己,我請求您成全我。」聽到這樣的話,忽必烈知道是實在沒有辦法了,於是答應了他說:「好吧,那就明天吧。」文天祥聽了這句話,馬上跪下來說:「謝了!謝了!」。
5.文天祥從容就義
在公元一二八三年一月九日這一天,文天祥以華麗謝幕的方式,走完了人生最後的道路。當他被押上刑場的時候,監斬官還問他有什麼想法,只要他後悔,馬上可以不死,但文天祥不為所動,在問明南面的方向之後,跪地數拜。然後,從容就義。而在他從容就義之後,人們在他衣帶上發現了他最後的遺言,遺言是這麼寫的:「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6.文天祥寧死不可奪其志,是以仁為己任的擔當。
文天祥真正是做到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臨大節而不可奪其志也。」連當時元朝人也都豎起大拇指,敬佩他是南宋的奇男子,真正的大丈夫。文天祥臨刑前向南數拜,絕不是對南宋的愚忠,此時此刻,南宋已經不復存在。他寧死不降,不可奪的是他那一份愛國愛民之志,他忠的是內心的道德準則、人生宗旨,是以仁為己任的擔當,是不朽的中華民族的精神之魂。
7.像文天祥、史可法、乃至近代史上為了民族大義而心盡力竭,即至於死的無數仁人志士,他們代表的是民族的氣節,傳遞的是民族的靈魂,這種文化傳承裡蘊含的氣節和靈魂,也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命脈之源。

(四)反思自己的責任---傳承中華文化
1.現今中華文化衰微,受到物慾洪流的威脅
中華文化傳承至今,經歷了近代史上一百多年的戰爭摧殘、以及各種浩劫。現在中華民族的中華文化,實際上已經到了衰微的程度,整個社會物慾橫流,物質利益幾乎主導了我們的世界,當一個民族的文化沒有傳承人的時候,其實是一個民族即將滅亡的徵兆。
2.文化傳承是我們不可推卸的使命
復興中華文化是我們每一個華夏兒女、炎黃子孫,不可推卸的使命。就好像老祖宗在給我們託孤寄命,託的是文化傳承的命脈,比百里寄命還要重要。
3.我們要承接這份囑託,做一個道德擔當的人。
我們反觀自己,在這樣一個關乎文化危亡的關鍵時刻,我們能不能承接這樣的囑託呢?能不能夠臨大節而不可奪呢?當名利現前的時候,我們能否堅持我們的人生宗旨和目標呢?我們能作為一個道德擔當的人嗎?
4.如何做到臨大節而不可奪,在下一章的學習。
為什麼有些人可以做到臨大節而不可奪?有些人卻在小名小利面前迷失呢?通過下一章的學習,我們會更清晰,作為一個立於天地的人,有明確的生命宗旨是多麼的重要。

(五)總結與勉勵
1.本章的學習,也讓我們清楚地看到,儒家的學問並不是死讀書,讀死書,並不是「之乎者也」、「文乎、文乎」的文言文,儒家教育的目標是為了建立崇高的生命目標,是為了培養高風亮節、德才兼備、胸懷天下的棟樑之才,是為了培養曾子眼中的君子,是為了培養孟子眼中的大丈夫。
2.下一章就會講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弘揚傳統文化,這個事業是宏大的,但也是艱難的,要有堅定的毅力,需要走很長、很艱辛的路,才能夠完成這樣的使命。
3.這一生我們要努力做一個君子,修養自己的德行。學習《論語》要努力成為《論語》本身,不只是在文字上學,最重要的是把自己變成《論語》,做現代的孔子,現代的顏回,現代的曾子,只有這樣才能無愧於老祖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