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子路十三 第28章-2

28-1子路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
子曰:  「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謂『士』矣。
28-2「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論語.子路.28》
<白話>
28-1子路問夫子:「怎樣才算是一個士?」
    孔子說:「互相以善相責、督促勉勵,要和睦共處,這就是士了。」
    
28-2 「與朋友要互相策勵、以善相責;兄弟之間要和順、相處愉快。」

<文義> (28-2的部分)
1.切切偲偲:互相切責之貌。
2.怡怡:和順之貌。

<思惟提綱>
1.孔子說朋友的相處要如何?兄弟的相處要如何?
2.為什麼要分別強調朋友的相處和兄弟的相處有所不同?
3.想想,你和朋友之間的相處,有「切切偲偲」嗎?
4.想想,你和兄弟姊妹的相處,有「怡怡」嗎?
5.我如何做到「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義理解釋>   
一、引用經文及資料
1.張居正《四書直解.論語》:
「朋友以義相和,苟以此道施之於兄弟,豈能免於賊恩之禍耶?」
「兄弟是以恩合,以恩合者,則宜以情相好,苟以施之朋友,豈能免於善柔之損耶?」
2.《孟子•離婁下.30》
公都子曰:「匡章,通國皆稱不孝焉。夫子與之游,又從而禮貌之,敢問何也?」
孟子曰:「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章子有一於是乎?
「夫章子,子父責善而不相遇也。責善,朋友之道也;父子責善,賊恩之大者。」
3. 蕅益大師《論語點睛.子路》:「兄弟,易切切偲偲。朋友,易怡怡。故分別
   言之。」
4.程樹德《論語集釋.子路.28》:
「皇疏引繆協云:以爲朋友不唯切磋,亦貴和諧。兄弟非但怡怡,亦須戒厲。然朋友道缺,則面朋而匿怨。兄弟道缺,則鬩牆而外侮。何者?憂樂本殊,故重弊至於恨匿,將欲矯之,故云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如也。切切偲偲,相切責之貌也。怡怡,和順之貌也。」
5.《論語.公冶長.25》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6. 清代陸隴其《松陽講義》:「如醫之用藥,這一劑某藥爲君,那一劑某藥爲君,絲毫不爽,說至此真是十分細密,一毫也粗不得,一毫也浮不得。」


二、重點摘記
 
(一)章旨:強調朋友相處要切切偲偲,兄弟相處要怡怡如也
原文 :“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為什麼此處分別強調朋友的相處要“切切偲偲,兄弟相處要“怡怡如也”呢?

(二) 張居正的看法
1. 兄弟以義相責,易有賊恩之禍
張居正說:朋友是以義相和的,以義和則可以善相責,可以相互規過勸善,苟以此道施之於兄弟,豈能免於賊恩之禍耶?如果把以善相責的方式用於兄弟之間的相處,就容易有賊恩之禍了!
2.什麼是賊恩之禍?
《孟子.離婁下》有一則公案:有一天,公都子問孟子:匡章這個人,全國人都說他不孝,可是夫子您和他同遊,還以禮相待,這是為什麼?
孟子說:“世俗所謂不孝有五種:第一、惰其四支,懶惰,不顧父母之養;第二、好酒好賭,不顧父母之養;其三、好錢財且只顧妻兒,導致父母無所養;其四、沉迷耳目之欲,致父母以為恥;第五、好勇鬥狠,危及父母,這是五不孝。但匡章沒有這些表現,他是因為父子責善而不相遇也。
匡章是由於父子之間以善相責而出的問題。”孟子接著說“責善,是朋友之道,父子不應該責善,”父子之間責善則離,離則不祥莫大焉。說父子之間不能求全責備,互相求全責備,就會使父子關係疏遠,沒有比這個更不幸的了。這就是“父子責善,賊恩之大者。”
由此而論,兄弟相處怡怡如也,也是強調兄弟之間也不可以以善相責。

(三) 蕅益大師的看法
蕅益大師說:“兄弟容易切切偲偲,而朋友,容易怡怡如也。”
這一點真的給我們很大的提醒:兄弟之間容易做到切切偲偲,相互指責,因為從小一起長大、太熟了,對方的過失張口就來,很難堅持兄友弟恭,所以夫子強調兄弟之間不要責善而要相處和樂。而朋友之間卻一定要以道義相互勸勉,不能只是怡怡如也。
此處我們可以仔細想一下:生活中我們是不是都做反了,跟朋友在一起時特別容易和顏悅色,怡怡如也,很少規過勸善、切磋增進。反而是親兄弟姐妹之間,指出對方的錯處張口就來。我們的做法和聖人之道正好相反。

(四) 朋友貴在以善相責,兄弟是天倫應以情相好
張居正說:“兄弟是以恩合,以恩合者,則宜以情相好,苟以施之朋友,豈能免於善柔之損耶?”如果面對朋友,不規過勸善,反而重視小恩小惠,這就又是善柔的損友了。兄弟不以恩合則有賊恩之禍,而朋友不以義相交則有善柔之損。因為朋友之間則沒有血緣關係,在五倫中是以道義相結合的,所以相處的時候就貴在可以善互相責。只是喜歡相互阿諛奉承,就壞了。兄弟是天倫宜以情相好。了解這個道理,就懂得了倫常關係。能敦倫盡分,便是讀書明理之士。

(五) 校正兩個弊病:朋友匿怨友其人,兄弟不和睦
《皇疏》上說引繆協雲:“朋友也不僅是相互切磋,也貴和諧,兄弟也不僅是怡怡,也應該相互策勵。但朋友道缺,大部分人交朋友時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面朋而匿怨。表面上和朋友交好,心中卻藏著對朋友的不滿。而兄弟道缺,則鬩牆而外侮。兄弟不和有嫌隙,不僅父母擔憂,而且外敵到來時也不能團結對外。所以兄弟、朋友這兩倫各有各的相處之道。朋友怕匿怨友其人,兄弟怕不和睦。也正是要校正這兩個弊病,夫子才分別說明朋友要切切偲偲,兄弟要怡怡如也。

《松陽講義》上有一段評論說:“如醫之用藥,這一劑某藥為君,那一劑某藥為君,絲毫不爽。 ” 用這句話來形容這一章真是十分貼切。

(六) 本章總結:士的性質,貴於中和
1.張居正總結過這一章說:“士的性質,貴於中和。”
2.如果接人待物時或徑情直行,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或率意妄言,或過於嚴厲而使人難親,這都不是士的所為。一定要怎麼做呢?必也切切焉情意懇至,而竭誠以相與,偲偲焉,告誡詳勉,而盡言以相正。又且怡怡焉容貌溫和,而藹然其可親,這麼做則恩義兼篤,剛柔不偏,有恩又符合道義,可是非涵養之有素者不能也,能做到這樣,就算是士了。
3.然是三者,竭誠以相與、盡言以相正、藹然其可親又不可混於所施:對於和朋友的相處,則當切切偲偲以盡箴規之道;對於兄弟的相處,則當怡怡如也以敦天性之愛。
4.聖人之道精細如此。希望通過這一章的學習對我們和兄弟相處、與朋友相交有所幫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