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憲問十四 第6章-1

6-1南宮适問於孔子曰:「羿善射,奡盪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
6-2南宮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白話>
南宮适問孔子:「羿很會射箭,奡能陸地行舟,這兩人都不得好死。大禹和后稷
親自種莊稼,卻取得天下?」孔子沒有回答。南宮适出去後,孔子說:「像他這
樣的人,真是君子啊!像他這樣的人,有尚德之心啊!」

<文義>(僅6-1)
1. 南宮适:适音闊,又音瓜,即南容。
2. 羿善射:羿,后羿。窮國君,善射。篡夏王相之位而自立。不修民事,後被其丞相寒浞所殺。
3. 奡盪舟:奡春秋傳作澆,均音傲夏,寒浞子。有大力。後被夏少康所殺。盪舟,陸地行舟。古人以左右衝殺為盪陣之義。  
4. 不得其死然:不得其好死。然是助詞。
5. 禹稷:禹,大禹。稷,后稷。
6. 躬稼:親身播種(以教民耕稼)。

<思惟提綱>
1.南宮适觀察哪四位古人?提出什麼看法來請問孔子老師?
2.對南宮适的提問,夫子有什麼反應?
3.如果你是南宮适,對夫子的反應,你會如何作意?
4.本章出現的六個人,分別給你什麼樣的學習?

<義理解釋>  
一、引用經文及資料
1.《論語.公冶長.2》子謂南容,「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於刑戮。」以其
兄之子妻之。
2.《論語.先進.5》南容三復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3.  《詩經》:「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
4.《大戴禮記-衛將軍文子》:「獨居思仁,公言言義。」
5. 《孟子.離婁下.3》:「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
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二、重點摘記
(原文)
南宮适問於孔子曰:“羿善射,奡蕩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宮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一)人物介紹
在解讀這章內涵之前,先介紹一下文中所提到的四位古人。
1.羿
這裡的羿不是那個射日的英雄后羿,是夏朝諸侯有窮國的君主。當時夏朝衰落,羿就發動了政變,放逐了夏天子相。但羿“恃其善射,不修民事,淫於田獸”,酷愛打獵。
羿寵信寒浞,用其為相,不想寒浞也發動政變,殺死了羿,奪了羿的國和家室,並取代夏,自立為王。
2.奡
他就是寒浞的孩子。奡是著名的大力士,史書上說他能“陸地行舟”,可以把船在陸地上拉著跑,可見其神力超凡。寒浞“使奡帥師滅斟灌、斟尋,殺夏帝相,封奡於過。”奡率軍滅了斟灌、斟尋兩國,殺死了逃亡的夏王相,被寒浞封在了過地為諸侯。
奡雖然殺了夏天子相,但是相有個王妃逃回娘家有仍國,並生下了少康。少康長大後,又殺死了寒浞和奡,復興了夏朝,也就是歷史上的“少康中興”。
3.禹
就是我們很熟悉的治水的大禹,他治水有功,舜將帝位禪讓給他。他“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治水事蹟廣為流傳,就不仔細介紹了。
4.稷
也就是后稷,他是最早開始種植稷和麥的人,還是堯帝的“農師”,負責指導百姓耕種。他也是周朝的先祖,後代的周天子都是他的子孫。
介紹完這四個人,我們就來看一下這章的內容。
(二)本章內容
南宮适問孔子:“羿擅長射箭,奡力能蕩舟,但都不得善終。大禹、后稷只是治水耕田,卻擁有了天下。”孔老夫子默然不答。等南宮适出去後,夫子又讚嘆道:“南宮适這個人,好一個君子!真是尚德不尚力!”
這又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師生互動的情景。作為弟子,南宮适向老師提問;作為老師,孔子卻不當面回答,卻又背後稱讚。這實在值得好好琢磨琢磨。
(三) 南宮适的品德操守
1.我們先看弟子— 南宮适,字子容,也就是前面〈公冶長〉篇中的南容。子謂南容,“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於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孔子誇讚南容,國家有道時,能為國所用;國家無道時,可以免於刑戮之禍。於是將侄女嫁給他為妻。
2.在〈先進篇〉中說,“南容三復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南容反覆吟誦《詩經》中“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可見他對言語十分謹慎,穩重可靠,所以孔子將侄女嫁給他。
3.在《大戴禮記-衛將軍文子》篇中評價南容“ 獨居思仁,公言言義”,獨自一人時,所思所想皆為仁德;面對大眾時,所言皆合乎道義。
通過以上幾段評價,我們大概就能夠為南宮适的品德操守點讚了。正是由於長期對仁德的思索追求,所以他才會問出這樣的問題。也正是由於對言語的謹慎,他的問題就特別值得我們認真思考。
(四) 羿奡本事大武力高,不得善終;禹稷勤懇為民服務,擁有天下。
1.南宮适的問題是對歷史的審慎觀察和思考得出的。他對照了兩組四個人,前一組是羿和奡,共同點是本事大,武力值高,結果卻都不得善終。後一組是大禹和后稷,共同點是沒什麼強大武力,只是勤勤懇懇致力於為百姓服務,結果都是最終擁有天下。
2.故事都是老故事,可認真思維,其中的道理和我們大部分人的認知是相反的。我們一般都認為,誰本事大,誰拳頭硬,誰就是老大,可以為所欲為。所以我們羨慕那些強者,也希望自己和子女能成為強者。我們只關心自己怎樣更強大,卻忽略了對他人的關注。
3.在一些強者心中,視他人為自己名利的工具,不關注他人利益,只在意自己的得失。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就是這些強者的價值觀,個人名利高於他人利益,乃至他人生命。羿、奡都是這樣的強者。
4.可仔細思索,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如何對待他人,他人亦將如何對待我。正如孟子所言,“ 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5.不管我有多麼強大,即使是國王,如果無視他人的利益,只關心自己的得失,將他人作為自己成就的工具,則他人必然也會如此對我。即使我再強,亦必覆滅。羿、奡的結局就是如此。後世的商紂王、霸王項羽也是如此。
6.反之,如大禹、后稷,心心念念想著他人利益,為幫助他人解決問題,不斷增廣自己的能力。能力越大,對他人利益越大;對他人利益越大,他人越擁戴。所謂“得人心者得天下”。
(五) 一心為己,再強也幫不了自己;一心為人,真正成就了自己
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對自己一生輝煌事業的總結是,“這是利他之心的回報,為對方著想似乎傷害了自己利益,但卻帶來意想不到的成果。”
一心為己,再強也幫不了自己;一心為人,卻真正成就了自己。這其中的道理值得我們深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