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季氏十六 第4章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白話〉
孔子說:「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與正直的人交朋友、與誠實的人交朋友、與見多識廣的人交朋友,有益處;與走邪門歪道的人交朋友、與讒媚奉迎的人交朋友、與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有害處。」

〈文義〉
1.友直:交正直的朋友。
2.友諒:交寬恕的朋友。 
3.友多聞:交博學多聞的朋友。
4.友便辟:交恭謹周旋的朋友。古注便辟為足恭。
5.友善柔,交善於面柔的朋友。古注善柔為令色。
6.友便佞,交巧於言詞的朋友。古注便佞為巧言。

〈思惟題綱〉
1. 孔子說對自己有益的朋友是哪三種?
2. 孔子說對自己有害的朋友是哪三種?
3. 「巧言、令色、足恭」各指本章的哪種損友?
4. 如何求得身邊有許多益友?
5. 無法徹底遠離小人,怎麼辦?

〈義理解釋〉 
一、引用經文
1.《論語.公冶長.25》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2.《論語.學而.3》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3.《出師表》:「廣開言路(開張聖聽)、嚴明賞罰(賞罰分明)、親賢遠佞。」  
    (諸葛亮勸說後主劉禪)
4. 《論語.學而.3》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5. 《論語.學而.8》:「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6. 《論語.衛靈公.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7. 《論語.子路.28》:「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8. 《孟子.離婁章句上》:「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詩云: 『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9. 《論語.述而.3》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10. 《論語.憲問.26》 蘧伯玉使人於孔子,孔子與之坐而問焉,曰:「夫子何為?」對曰:「夫子欲寡其過而未能也。」
11.《論語.里仁.3》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12.《論語.里仁.9》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13.《論語.里仁.9》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二、重點摘記
(原文)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一)章旨
常言道“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可見朋友對我們的影響之大。那怎麼樣來辨析真正的朋友呢?孔子給我們指出了什麼是益友,什麼是損友?讓我們對益友,經常親近,可以“ 近朱者赤”,對損友要謹慎交往、盡量遠離,防止“近墨者黑 ”。

(二)孔子眼中的益友
1.友直
指朋友真誠而正直,如果朋友真誠而正直,一方面大家坦誠相待,非常開心;另一方面,直又代表正直,朱子說“友直,則聞其過”,你如果做錯了,朋友直接告訴你,幫助你提升。
2.友諒
指朋友講誠信而懂得體諒,古注中“諒”作為“信”字講,指朋友很守信用;另外,根據李炳南老先生的《論語講要》,這裡還當作寬恕來講,朋友了解你的性格,交往中難免會有些小摩擦,但他能體諒你,懂得寬容,是度量很大的朋友。
3.友多聞
指朋友見多識廣而且知行合一,朋友博學多才,很有學問,處世待人都有智慧,與他們交流,我們就能得到很多啟發。

(三)孔子眼中的損友
1.友便辟
指的就是諂媚的,阿諛奉承的朋友。如果你指鹿為馬,他說那就是馬;你黑白顛倒,他也贊同你的看法。這種人往往沒有原則,但有目的,多半是要利用你。
2.友善柔
善柔,指面容,善於裝出和顏悅色的表情,看起來很和藹可親,其實是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喜歡搬弄是非。朱子說“謂工於媚悅而不諒”。對朋友沒有誠信寬恕的心,比較狠毒。
3.友便佞
指的就是誇誇其談、很善於說話,講起來頭頭是道,可“無見聞之實”,就是沒有實學,只會說不會做。

(四)其他篇章提到的損友
前面我們在〈公冶長篇〉中學過: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巧言就是善於說話,對應的是便佞;令色就是善於裝出和顏悅色的表情,其實是假情假意,對應的是善柔;足恭,好像對人很恭敬的樣子,內心缺乏真誠,對應的就是便辟。
孔子又說“巧言令色,鮮矣仁”,都是在幫我們識破損友的形象,不要被外在表現所迷惑。

(五)歷史公案
1. 公案一
俗話說:“多個朋友多條路,少個仇人少堵牆。”
東晉大將王敦因謀反被殺,侄子王應想去投奔江州刺史王彬,而王應的父親王含則想去投奔荊州刺史王舒。王含問兒子:“大將軍以前和王彬關係不是太好,你怎麼想去歸附他?”王應說:“這正是我應當去的原因。王彬在叔叔強盛的時候敢於提出不同意見,這不是常人所能做到的。看見別人有難時他一定會產生同情、憐憫之情。荊州刺史王舒是一個和顏悅色、安分守己的人,從來不敢做出格的事,我看投奔他沒有絲毫的作用。”
王含不聽從兒子的勸告,帶著兒子一起投奔王舒,結果王舒把父子二人沉入長江。而王彬聽說王應要來歸附,已秘密準備了船隻等待他們,但是沒有等到。
可見王彬是值得交往的君子,而王舒則是孔子所說的“損友”。王含固執己見,交友不慎,從而誤入歧途,最終沒有得到好下場。在這裡,王應看中的是王彬的直,而他的父親被王舒的善柔所迷惑,最終把父子二人的命都送掉了。

2. 公案二
晉國大夫文子流亡在外,某日經過一座縣城。隨從說:“此縣有個人是你過去的朋友,何不在他的舍下休息片刻,順便等待後面的車輛呢?”文子說:“我曾喜歡音樂,此人給我送來鳴琴;我愛好佩玉,此人給我送來玉環。他這樣投我所好,一味迎合我,是為了得到我對他的好感。”於是他沒有停留,而是匆匆離去。結果那個人果然扣留了後面的車馬,把它獻給了國君。面對阿諛奉承的朋友,晉國大夫文子保持清醒的頭腦,遠離小人,避免了更大的禍害。

(六)親賢遠佞 最吉祥
1.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向後主劉禪提了三條建議,都是治國之大計,這三條依次是:廣開言路(開張聖聽)、嚴明賞罰(賞罰分明)、親賢遠佞。
2.其中最重要的是親賢遠佞,這是根本,廣開言路和賞罰分明固然重要,但親賢遠佞卻關係到國家的生死存亡。
3.對一個國家如此,對我們個人來講,也要注意親近有賢德的人,這樣才最吉祥的。廣開言路(開張聖聽)、嚴明賞罰(賞罰分明)、親賢遠佞,明確指出我們要親近益友、遠離損友。

(七)直友難找,要多親近;損友要觀察,不能被迷惑。
1.江謙先生補注中說:“多聞難;諒更難;直,尤難中之難。如此益友,幸勿交臂失之。”博學多聞的朋友,很難找;誠信寬容的朋友更難找;最難找的是正直的朋友,行為中正,心底無私,這個人已經是聖賢了。
2.碰到這樣的志士仁人,千萬不要失之交臂,我們要多親近,對自己的修養學問有很大的幫助。
3.江謙先生又說“便辟,非直也;善柔,非諒也;便佞,非多聞也。便辟,似直而非中道,善柔,似諒而非至誠;便佞,似多聞而非正知見。
4.如此損友,切勿誤認。”碰到損友,要好好觀察,不能被他迷惑。

〈八〉擇友一定要慎重
孔子主張擇友一定要慎重:“無友不如己者”(〈學而篇〉),又告誡弟子一定要親近賢者、和仁者交朋友,他對子貢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衛靈公篇〉)又告訴子路,朋友相處要“切切偲偲”(〈子路篇〉 ),不斷提升生命的品質,同時提醒弟子們注意不要被小人迷惑,引導他們辨識“巧言令色,鮮矣仁”。

(九) 益友從哪來? 要從自身求。
1.蕅益大師批註說:“益者損者,都就求益招損的自身上。說”表面上看,益友、損友是對別人說的,要求我們親近賢者,遠離小人。大家都想找益友,但益友從哪兒來?
2.古人講“行有不得,反求諸已”,要從自身上求,我們自己好學,力求做到正直、寬容、博學多聞,自然會感召正直、寬容、博學多聞的朋友。
3.孔子說:“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述而篇》),意思是德行沒有好好修養,學問沒有好好研究,聽到該做的事沒有跟著去做,有不對的地方沒有立刻改過,這些是我的憂慮。
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會和什麼樣的人成為朋友。孔子每天擔憂的是自己的德行不夠好,吸引來了好朋友蘧伯玉,他每天在想的事情是“欲寡其過而未能也”,意思是每天想怎麼減少自己的過錯,其內涵也是怎麼提升德行。
反之,如果我們自己是虛偽的,是巧言令色的,吸引來的就是損友。

(十) 歷史公案:北宋因損友奸臣而滅亡
1.歷史上很多國君鼓吹自己愛民如子,背裡卻窮奢極欲,遠離賢臣,重用奸臣,使國家岌岌可危。
2.比如宋徽宗喜歡歌舞昇平,吸引來了蔡京、高俅、童貫等眾多奸臣損友,展開了建設新京城的宏大運動,希望彰顯國力,耗費了巨大的財力,並大肆掠奪百姓,最終官逼民反,奮起抗爭的老百姓不下四五十萬。
3.真正的罪魁禍首是這些損友奸臣們,而非方臘、宋江等。此後宋朝國力大衰,隨著金人攻破汴京,宋徽宗淪為金人俘虜,北宋滅亡。

(十一) 無法徹底遠離小人,怎麼辦?“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
1.有人問,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不可避免地碰到各種類型的人,無法徹底遠離小人,怎麼辦?
2.孔子說“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里仁篇》),看見益友,向他學習優點,見到損友,馬上反省自己,改正自己的缺點。
3.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損友不正也是來幫助我的益友嗎?

(十二) 結攝
1.我們和朋友是互為環境的,當你希望找到友直、友諒、友多聞這三種好朋友的時候,你不要忘記,別人也這樣要求你,你自己本身也要有這樣的條件。
2.所以,我們講到益者三友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到,這也是對自己的要求。
3.如果我們不忘初心,經常反省是否做到“士志於道”,保持正直、寬容、好學,牢記“以友輔仁”,就會發現走到哪兒都是益友。
4.正如一位聖者說過:“無論你遇見誰,他是你生命裡該出現的人,都有原因,都有使命,絕非偶然,他一定會教會你一些什麼”。
歷史上很多國君鼓吹自己愛民如子,背裡卻窮奢極欲,遠離賢臣,重用奸臣,使國家岌岌可危。比如宋徽宗喜歡歌舞昇平,吸引來了蔡京、高俅、童貫等眾多奸臣損友,展開了建設新京城的宏大運動,希望彰顯國力,耗費了巨大的財力,並大肆掠奪百姓,最終官逼民反,奮起抗爭的老百姓不下四五十萬,真正的罪魁禍首是這些損友奸臣們,而非方臘、宋江等。此後宋朝國力大衰,隨著金人攻破汴京,宋徽宗淪為金人俘虜,北宋滅亡。

(十一) 無法徹底遠離小人,怎麼辦?“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
有人問,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不可避免地碰到各種類型的人,無法徹底遠離小人,怎麼辦?孔子說“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里仁篇》),看見益友,向他學習優點,見到損友,馬上反省自己,改正自己的缺點。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損友不正也是來幫助我的益友嗎?

(十二) 結攝
1.我們和朋友是互為環境的,當你希望找到友直、友諒、友多聞這三種好朋友的時候,你不要忘記,別人也這樣要求你,你自己本身也要有這樣的條件。
2.所以,我們講到益者三友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到,這也是對自己的要求。
3.如果我們不忘初心,經常反省是否做到“士志於道”,保持正直、寬容、好學,牢記“以友輔仁”,就會發現走到哪兒都是益友。
4.正如一位聖者說過:“無論你遇見誰,他是你生命裡該出現的人,都有原因,都有使命,絕非偶然,他一定會教會你一些什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