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陽貨十七 第22章

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  

〈白話〉
孔子說:「一個人如果整天吃飽了飯,無所事事,是很難養成良好德行的,甚至最易惹來禍殃。博戲和圍棋的消遣雖然不算怎麼好,總比閒著什麼都不做來得好。」孔
〈注譯〉
1. 難矣哉:難,難於成德,矣哉,煞語而帶有詠歎的助詞。
2. 博奕:博是賭博,奕是下圍
 3. 賢乎已:賢是好,已是止,即不為。言博奕猶好於不用心思。
   本章是孔子勸人努力進德修業,免得游手好閒,容易墮落。
   大學說:「小人閒居為不善,無所不至。」等於闡述了本章的意義。因為一個只在物質生活上求得滿足的人,既不好在學問、事業上用心思,則精神上沒有寄託,很可能胡思亂想,走上邪路,以致無所不為。孟子滕文公篇上說:「人之有道也,飽食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
   人為萬物之靈,居群生之首,不用心則義理不達,道德不明,故孔子勉人用心,視為進道之基,千萬別誤以為孔子勉勵我們博奕來代替進德修業。

〈思惟提綱〉
1. 為什麼孔子說「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2. 為什麼孔子說「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
3. 人與萬物最大的區別在那?為什麼?
4. 我們當下應怎麼來對治無所用心?

〈義理解說〉 9分40秒
一、引用經文
1. 《禮記‧大學》: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小人閑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後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
2. 《國語•魯語•公父文伯之母論勞逸》: 夫民勞則思,思則善心生;逸則淫,淫則忘善,忘善之噁心生。
3.《論語•述而‧6》: 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 
4. 《論語•學而‧14》: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5. 《尚書》有云:“惟人,萬物之靈” 
6. 《孟子.告子章具上‧15》: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於物;物交物,則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此天之所與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則其小者不能奪也。此為大人而已矣。」孟子說:「像耳目這些器官是不會思考的,往往被外來的聲色事物所遮蔽;所以耳目本身也不過是一件事物,拿耳目去和外來的聲色事物相接觸,,就祇有受外物的引誘了。心這個器官,是會思考的,能夠思考,就能懂得那道理;不能思考,就不能懂得那道理。這是天所給我們的本能。先立定那大體的心,那小體的耳目之類就不能奪移心志了,這就是所謂大人呀!」 
7. 《論語•述而‧18》: 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8. 《論語•衛靈公‧16》: 子曰:「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二、重點摘要
(原文)
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
【字詞註釋】
弈是圍棋,博弈就是下棋。
已當止字講,『為之猶賢乎已』,就是為之比止之還要好。
 (一) 白話翻譯
孔子說:“吃飽了,一天到晚心沒處用,這真難呀!不是可以下棋嗎?這總比沒事好一些。”一個人如果『飽食終日』,無所事事,不動腦筋,這種人『難矣哉』。這個「難」就是難成君子、難成聖賢。下棋是需要用心思的,孔子認為,下棋勝過什麼事都不做。換句話說,玩玩下棋都比無所用心要好。
(二) 義理分析
1. 飽暖生閒事,飢寒發盜心
中國人有諺語“飽暖生閒事,飢寒發盜心”,意思是人如果得到飽暖就會惹是生非,飢寒就會想去盜竊。《禮記•大學篇》也有類似的內容,「小人閒居為不善」,小人是心量狹小,自私自利,追求享受的人。如果閒著的話,他無所事事,甚至於“飽暖思淫欲”,就會做不好的行為,那不如讓他們忙著,閒著就會出問題。
2. 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
也許有些人聽了,很高興,覺得孔子都提倡下下棋,消磨時光,為自己打牌、下棋找到了依據。事實上古人發明博弈,除了娛樂,打發時間,還帶有開發智慧,純潔性情的目的。這一點在圍棋上表現的尤為明顯。以至於圍棋發展成中國古代四大藝術之一,文人四藝——琴棋書畫,棋居其一。我們都了解“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論語述而篇》),通過遊玩遊樂遊歷來學習掌握才藝,這個思想今天看來依然充滿人性的光輝,孔子並非呆板的教師。當時周禮有六藝,禮樂射藝書數,孟子說,弈之為數,“游於藝”中也包含圍棋。
3. 滿足於飽食,心難免被慾望牽引
孔子對比了“飽食”與“用心”,突出了感官享受與心性提升的差別。滿足於飽食,心難免遮蔽,會被慾望牽引,不斷下墜,遇事易衝動,做出不好的行為。左丘明的《國語》一書中,有一篇敬姜論勞逸,敘述魯大夫公父文伯的母親——敬姜,對兒子的一番教誨,政治思想非常高。她說人必須要接受勞苦的磨練:“勞則思,思則善心生;逸則淫,淫則忘善,忘善則噁心生。”一個人環境好,什麼都安逸,就非常容易墮落。民族、國家也是這樣。所以孔子告誡說“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
4. 人與萬物之區別在於有心
當然我們飽食終日,一味沉迷圍棋等活動,而忽略了“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一定不是孔子本意。《尚書》有云:“惟人,萬物之靈”,人與萬物之區別正在於有心。用心,才能超越肉體感官的束縛,去體會反躬內省,達到體仁、知義、明禮、志道,成己以安人,用心才可以成為君子。正如孟子說“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孟子•告子下》)。我們來看孔子是怎麼打發時間的,還記得當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知怎麼回答時,孔子說“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孔子本人就是終身努力,好學不輟,在這一章,實際上是在勸我們應該心有所據,有所志求,要有明確的人生目標,不要做一個庸庸碌碌而沒有方向的人。
(三) 名家註解
1. 好行小慧,無所用心,俱難矣哉
蕅益大師的註解,「好行小慧,無所用心,俱難矣哉。須是居易以俟命」。我們在《論語•衛靈公篇》學過,子曰:「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這裡也有“難矣哉”,就是這種人很難教,想成就好的品德很難。他們群居終日,一天到晚在一起無所事事、言不及義,說的、做的都無聊,與道不相應。義是循理,跟天理、跟道德都不相應。好行小慧,指耍小聰明,自以為是。一定要按他的意思來辦事,不按他的意思來辦就不高興,沒想到自己的智慧並不高。這種人傲慢心強,又很執著,所以「難矣哉」,就很難教化了。
2. 無所用心、言不及義,影響個人、國家的命運
明末清初,顧炎武把明末的士大夫,分作南北兩種來批評,指出明末所以亡國的原因是:一、南方的士大夫們“ 群居終日,言不及義”。一般人打打牌,喝喝酒,聚在一起,所談論的話,沒有談到國家思想、民族文化,至於義理之學的影子更沒有,說些空話而已。二、北方的士大夫們則“ 飽食終日,無所用心。”所以他認為這樣太危險了,國家豈有不亡的?這是當年歷史上的現象,可見孔子指出的無所用心、言不及義,會影響一個人甚至一個國家的命運。
(四) 當下受用 
1. 學習聖賢教育
“好行小慧和無所用心”,這兩種人都是聖人認為很難教化。怎麼辦,最好是勸勉他們來學習聖賢教育,《論語》當中說,「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君子是指在上位的人,當然也是指有德的人,他們學道,就會提升境界,生起仁愛的心對待他人。小人是在下位的人,福德也比較小,可是學了道,他至少能夠恭順,比較容易聽從領導的指令。如果這種人不學,往往就自以為是,就會生起叛逆的心。
2. 怎麼對治無所用心
當然,更關鍵的是我們不能看別人,要想想自己是不是這樣的人,是不是愛耍小聰明、自以為是,是不是沒有用心去學道、沒有立大志?如果有這樣的毛病,要猛然覺醒。如何對治好行小慧?要謙卑,不要老想著自己是對的。自己沒有成聖成賢、沒有開智慧,往往自己的意思都有偏失的,不可以執著自己的意思。怎麼對治無所用心?還是要保持誠敬的心。你有真誠、恭敬,不管在什麼環境當中,不管跟誰在交往,你都能學到東西。如果誠敬心丟掉了,傲慢心起來了,那什麼都學不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