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禹,吾無間然矣!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禹,吾無間然矣!」
<白話>
孔子說:「禹,我對他無可批評了。他自己粗茶淡飯,而盡心孝敬鬼神;自己穿的衣服極粗劣,而祭祀時的禮服卻很考究;自己住的很簡陋,卻對農田水利盡力地修治。禹,我對他真是無話可批評了。」
<文義>
1.間:讀「見」,縫隙的意思。引申為非議、指摘的意思。
2.菲:微薄,不豐厚。
3.致:致力、努力。
4.惡:粗劣。
5.黻冕:讀音同「福」「勉」,祭祀時穿的禮服叫黻;祭祀時戴的帽子。
<思惟提綱>
1. 為何孔子說:「禹,吾無間然矣!」?
2. 對比大禹平時的食衣住,審視一下我是怎麼吃?怎麼穿?怎麼住?
3. 為什麼大禹對祭品,準備的比自己吃的食物還豐盛呢?
4. 你對祭祖或供佛的食物也會準備的很豐盛,為何?
5. 為什麼大禹上朝、祭祀的時候,會特別重視服裝呢?
6. 你在什麼樣的場合,也會注重穿著或盛裝,為何?
<義理解釋>
一、引用經文
1.《論語.學而.9》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2.《中庸.一》:「天命之為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為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
二、重點摘記
(第21章原文)
子曰:「禹,吾無間然矣!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禹,吾無間然矣!」
(一)本章譯注
孔子說:“對於大禹,我沒有什麼空間可以批評的了!”為什麼會覺得沒有什麼可以非議呢?孔子用三個具體的形象來談大禹的功德。
第一個部分,是飲食。大禹自己的飲食菲薄,卻盡心於祭天、祭祖、祭鬼神。第二個角度,是衣服。大禹平時穿的衣服很粗惡、樸素,但臨朝或祭祀時穿的禮服卻非常講究。“黻”是禮服,“冕”是禮冠。
第三個居住的部分,大禹自己住的宮室很卑陋,只是三等的土臺階,但盡力把錢用在百姓的農田水利上。當時是井田制度,“溝”是田中小溝,“洫”是田中大溝。
(二)大禹的內心德相
我們試著來揣摩大禹的內心德相。食、衣、住,這三個點呈現的都是內心的取捨,大禹內心在乎的是什麼呢?
【第一,關於飲食。】
1.請大家試著想想看:我們平常三餐都吃些什麼呢?祭祀的時候,我們大部分是準備什麼樣子的祭品呢?
2.為什麼會有一個人祭拜的時候,準備的比自己吃的食物還豐盛呢?這樣一個人,他內心所求的是什麼呢?是不是他內心對於天地、對祖先,有一種想要求像他們一樣那樣德的心、美好的德行的心。也就是說,美好的食物似乎並不是他所想要的,他會想要把最好的食物祭天、祭祖,而內心求的是:我是否也能像天、像祖一樣,擁有這樣的德行。
3.我們再想一想,曾子說:“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如果一個人對祖先都是念念不忘的,我們其實就可以揣摩他內心的德,其實是有多深厚。
4.如果一個人對祖先都這樣念念不忘,對於眼前的父母的照顧,就可想而知。照著這樣的理路去推演,那麼這樣的一個人內心中所求、所在乎的是什麼?似乎就越來越清楚。
5.我們就用這個角度,可以試著多想想:自己平常吃三餐的時候,跟準備祭天、祭祖的時候的那個心,到底有著什麼樣子的差別呢?
【第二,關於穿著。】
第二個角度,我們試著來揣摩衣服、穿著。
1.注解上都說,大禹上朝、祭祀的時候,會特別重視服裝,是因為恭敬群臣。也就是說,他敬重與他互動的人,所以他穿的特別的慎重,他穿衣服的抉擇是因為對象——是因為群臣。
2.我們是不是也試著來想一想,就是平常,我們每天出門都要選擇穿衣服,我們內心選擇的那個標準是什麼呢?
3.最近在思考這些事情的時候,我就想起曾經有一位年長的老師,她曾經跟我們分享說:她穿衣服很簡樸、很簡單,可是有一次她發現媽媽居然為了這件事情擔憂,然後她試著去瞭解媽媽的心情,原來就是她回娘家的時候,媽媽看她穿那麼簡單,媽媽就擔心女兒是不是過得不好所以這樣穿。那這位老師知道媽媽的心意之後,她後來,只要要回娘家,她一定會刻意穿得比較好看,甚至會為了媽媽去買衣服。
4.其實那一次我很震憾,就是有人穿得漂亮,其實是為了讓媽媽開心、放心。
5.我現在正在帶的學生是小學一年級,我們第一個學期主題就是認識學校,認識學校的人。有一天我們邀請校長來我們教室,然後小朋友就發問,就讓他們跟校長對話,然後有小孩子提很可愛的問題,他們就問校長說:“校長,你為什麼穿這麼漂亮?”然後有小孩回答,他揣摩說:“校長是要穿給別人看。”然後我們校長很可愛說:“對,是要穿給別人看,因為校長常常會有客人,要接待客人,或者是要外出參加會議。”
6.我後來就想試著再去引導孩子,我記得是在我們跟校長對話之後沒幾天,因為我們學校圖書館正在施工,校長也加入幫忙,那天校長穿得很像工人,就是運動服裝、布鞋,我就特別跟孩子說:“你們有發現今天校長穿什麼嗎?”他們就說怎樣怎樣。我們就試著引導孩子說:“其實校長在穿衣服的時候,考慮的並不是單單只是我今天要穿很漂亮,其實他是有很多為別人,以及為他工作的考量。”
7.我覺得這對孩子的德,其實是一個很好的長養。因為小孩子,特別是小女生,她們很容易在乎老師穿得漂不漂亮,我覺得如果我的內心,能夠稍微注意的話,我也就在引導孩子怎麼去看待這件事情。
【第三,關於居住。】
我們再試著看看第三件事情——居住。
1.大禹面對自己的居住,跟百姓賴以為生的農田水利,大禹其實他內心心心念念想的都是百姓。
2.這樣的文字看起來很容易,我們就會覺得:嗯,對,聖王就是應該如此。但是,我們如果試著想想我們自己,我自己就會發現,哇,那個差距很大!
3.我們現代人,房屋的價格之高,常常一個人一輩子的儲蓄就會用在房子上。連我自己也不例外,內心其實就會有一個渴望:有一個夢想的家,要有花園,然後陽臺要有咖啡座,然後要有怎樣的傢俱的風格。其實認真規劃起來真的是巨細靡遺。
4.如果把內心對家的那個渴望,拿出來跟大禹去對比,我覺得那個,其實心裡會一驚,覺得沒有我想像的那麼簡單,因為如果不認真思考,就是會這麼樣去渴望擁有這樣子一個家。
5.這讓我想起我剛當老師的時候,我的隔壁班老師已經快退休了,她對我很像媽媽一樣,我會開始深入學習儒家文化,就是受她的鼓勵。她現在是校長,可是有一次,她邀請我去她家,我真的嚇了一跳,而且那時候他們才剛換新家,然而傢俱的佈置非常的簡單,簡單到我自己嚇了,啊,校長的家怎麼會是這樣?可是我知道其實她的經濟狀況是不錯的,那她到底把錢用在什麼地方呢?我記得有一次,就是她還就在跟我說:“菊映,有一個心靈成長的課程,對年輕人很好,你要不要考慮去上,然後費用我幫你出。”費用有多高,將近一萬元。其實我現在回想,就會覺得這樣一個人,他有錢,他選擇把錢用在什麼地方,其實真的就是關乎一個人他對生命什麼東西看重的取捨。
小結 : 其實試著這樣去揣摩孔子用食、衣、住這三個角度來談大禹的功德,會好像慢慢有一點點體會。
(三)從食衣住談禹功德,更彰顯其以天下為己任的德行
1.食、衣、住,是生活很基本的需求,如果我們不用心去觀察的話,那是很自然而然,我們就會很在乎的事,然後那個會是我們內在最真實狀況的呈現,其實那就是人的本性,好像就是很容易,吃,就是想吃好一點;然後穿,就想穿漂亮一點;然後住,就想住舒適一點。其實那種很內在本然的需求是很難掩飾的。
2.如果我們用這樣子的自己的狀況,再去對比孔子用這三件事來談大禹的德行,其實就會感覺到說:哇!聖王那種以天下為己任的心,而且他可以串習到這麼的自然。
3.就很像《中庸》所說的那種,“率性之謂道,道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那個境界之高,我覺得就會慢慢有一點感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