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謹權量,審法度,修廢官,四方之政行焉。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
〈白話〉
1-5 孔子說:「謹慎的審定計量,周密地制定法度,改正官制或廢除不合理的官制。讓國家的法令暢通無阻行於四方。復興滅絕的國家,承繼斷絕的世族,提拔被埋沒的人才,天下民心都會真心歸附。
<文義>
1. 謹權量:謹是整頓,權是稱錘,量是斗斛。謹慎的審定計量。
2. 審法度:審是細察。法度,指禮樂制度等。周密地制定法度。
3. 修廢官:改正官制或廢除不合理的官制。
4. 興滅國:復興滅絕的國家。
5. 繼絕世:承繼斷絕的世族。
6. 舉逸民:提拔被埋沒的人才。
〈思惟提綱〉
1. 孔子說要如何做,天下民心都會真心歸附?
2. 為何說得民心就可以得天下?民本仁政方能永續王位?
複習《論語‧堯曰篇‧1~4》前段的進度
1-1.堯曰:「咨!爾舜!天之歷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舜亦以命禹。
聖王堯帝說:「真是好啊!你這個舜!天命降臨到你的身上,讓你繼承帝位,你要誠心的把握中庸之道。如果天下都很困窮,你的帝位也就永遠結束了。」聖王舜帝也用這樣的堯所告訴他的這樣來告誡禹。
(這一段闡釋的是堯舜禪讓時昭告天下的誓詞,也就是治國的宣言。)
1-2~3. 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簡在帝心!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
商湯說:「至高無上的上帝啊,卑微的我,僅用黑公牛來祭祀你,向你禱告。夏朝最後一位天子桀,他是無道有罪的人,我絕不敢赦免。天下的賢人都是上帝之臣,我都不敢隱瞞,您無所不知自然心中有數。
如果我有罪,請不要牽連天下百姓,如果百姓有罪,罪都應歸結到我的身上。」
(這一段是商湯得天下時昭告天下的誓詞,突顯〜得天下戰戰兢兢的態度。)
1-4.「周有大賚,善人是富。」「雖有周親,不如仁人;百姓有過,在予一人。」
周朝受天賜予天下,使真正善良的人,都能安居樂業,生活富足。武王接著說:「商紂王雖有至親,都不如我周得到諸多的仁人共同來輔佐天下。百姓有錯,在我一人。」
(這一段是周武王靠仁人得天下,表達民本的立場。)
1-5.謹權量,審法度,修廢官,四方之政行焉。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
孔子說:「謹慎的審定計量,周密地制定法度,改正官制或廢除不合理的官制。讓國家的法令暢通無阻行於四方。復興滅絕的國家,承繼斷絕的世族,提拔被埋沒的人才,天下民心都會真心歸附。
(這一段是孔子根據上面帝王誥辭做一個為政如何讓天下民心都會真心歸附。)
接著明天,是孔子根據上面帝王誥辭做一個為政之道的總評,
仍然是根據民本,以民為本的這樣的原則。
<義理解釋> 張崑將 老師 3分42秒
一. 引用經文
1. 《論語•陽貨•17》:子曰:「予欲無言!」子貢曰:「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孔子說:「我想從此不再說話了!」子貢聽了疑問道:「老師如果不再說話,那我們這些學生能依據什麼來遵行呢?」孔子回答說:「天什麼時候說過話呢?但四季運轉,寒暑循環有序,百物應時化育,生生不息;天又何嘗說過什麼話呢?」
2. 《論語•季氏•8》: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
孔子說:「君子居敬務理有三件應當敬畏的事:敬畏上天賦予人類萬物的明德正理,敬畏當世道德崇高的賢人,敬畏古代聖人留下的言論教化。小人務私逐欲不了解上天所賦予的正理,因而無所畏懼,輕慢當世的賢者,輕侮古聖人的言論教化。」
4. 《尚書•泰誓篇》:“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
意思是上天所見來自我們老百姓的所見,上天所聽來自我們老百姓的所聽,天意通過老百姓在顯現。如果不修德政,貪得無厭,弄的人人唾罵,已經是逆天而行了,不知反省自身的過錯,反而以為祭祀豐厚點、虔誠點,上天就會保佑他不敗亡,這怎麼可能呢?
5. 孟子曰:「萬物皆備於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孟子說:「萬物我都具備了。反躬自問誠實無欺,便是最大的快樂。
盡力按恕 道辦事,便是最接近仁德的道路。」
二、重點摘記
(一)“順天則興,逆天則亡;順天你得,逆天你不得”的因果道理
1. 第二個我們要提煉的重點是,《堯曰篇》的第一章,也闡述了“順天則興,逆天則亡;順天你得,逆天你不得”的因果道理。
2. 換言之,這一章,我們知道天地之間的運行有它的因果道理,所謂《論語•陽貨•17》“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看起來雖然不說話,但你看看春夏秋冬四季的運行,不正是天用這種運行法則在說話嗎?
3.所以古人非常的敬天、畏天,因此孔子會說《論語•季氏•8》“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那為何要畏聖人之言呢?因為聖人之言也都只是根據天命而來。因此一個帝王或者朝代的興衰,都與這個上位者有沒有依循著天道運行的法則行事,是息息相關的。
4.而這個運行法則放到人的身上,上天並不直接向人說話,但是會以民心來展現,所以《尚書•泰誓篇》也就是武王的伐紂的誓師篇說:“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換言之,上天所看的來自於我們,就是我們老百姓所看見的;上天所聽的,也是來自於我們老百姓所聽的,所以天的視聽,天在看、天在聽,都是透過老百姓的看跟聽來展現出來。
5. 中國聖賢將民本和天命結合在一起的政治論,放在世界古代史的脈絡上,算是很早熟的政治思想,而且是排除神權政治,走向理性化、人文化的精神,這個是它的特色之一。
(二) 得民心得天下,民本仁政方能永續王位
1. 另外,這種天命跟民本之間凸顯其因果道理,得到天下民心或者失去天下民心是因,帝王地位能否永續則是果。
2. 就如同天道運行法則一樣,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有它的因果迴圈的道理,由此強調仁政思想的重要。
3. 因為這個天道運行法則是以仁心,仁義道德的仁心為核心,萬物生長與消滅都是靠著天地,而唯有仁心才能夠永續生存下去。天地會長養一切的東西,那就像仁心才能夠長養一切東西一樣,所以為什麼說仁心才能夠永續生存下去。
4.古人講天人合一,用什麼來合一呢?就是用仁心來合一。所以孟子講“萬物皆備於我”,就是講的這個意思,後來王陽明,明代的大儒王陽明,又從這裡去講“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
5. 所以作為帝王或者天子的,就是將仁心傳達給百姓,百姓也依著天道的仁心而生存或者生長,天子只是作為一個傳遞者的角色,傳遞著仁心的角色,如果這個傳遞者失去功能,也就天命法則失去秩序,因此就有被推翻的可能,這就是中國聖賢的民本政治的理論根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