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1.〈學而篇〉主要講自律,〈為政篇〉主要講幫助別人。站在自己能夠做到的基礎上,進一步就應該去幫助別人。從修身、齊家開始,到最後治國、平天下。從自己做起,進而推到天下;所以學而篇之後是為政篇。
2.為政以德的「為政」就是管理大眾的事情,一群人一起想辦法,一起處理大眾的問題。這是一般人的看法。
3.在為政篇第21章,有人問孔子:你為什麼不為政?孔子說:「我在家實踐孝悌,就在為政,為什麼一定要做大官呢?」所以,為政的範圍是很廣的,幾乎每一個人都可以算是一個為政者。如果學會了立身行事,運用在周圍的人,不論是尊長或晚輩,這都是政。
4. 《論語.顏淵(17)》:“季康子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孔子對季康子問政的回答:政者正也。「政」政治,「正」正確。意思是:上位者行的正,處處以身作則,用你自己行得正來引導大家,誰會敢不正呢?這個就是上行下效。
5.為政的原則「以德」兩個字。用德來處理眾人之事,用德來帶領人,不論是家庭、天下、國家都要以德。
6.何謂「德」?德者得也。「德」道德的德,「得」得到的得。就是說你能夠把學來的,聖賢、老師告訴你的正確的道理,照著去做,用在生活中、在人際互動中,你會有所得。你對人越來越慈悲,越有耐心,越來越知道怎麼跟人相處。這是一種心靈上的成長,這叫作德。
7. 「為政以德」是要去學的。有三個次第 : 1.跟有經驗的老師學習,建立正確的知見。2.知見建立之後,不斷地去摸索、去練習,學而時習之。3.行,把練習很熟悉的這些東西,在境界中行持出來。
8.學、習跟行三個步驟,做出來了以後,就不再只是在文字上繞來繞去,而是真實地把文字的內涵去實踐出來,這個過程是可以真實地去幫助到很多人的。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反省,不要執取自己的見解是對的,不斷地去改錯,直到無錯可改為止。
9.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為什麼說“為政以德”的人就像北極星,安住在他的地方,其他人都願意繞著他轉啊轉,為什麼?因為他“為政以德”,他用德行來感化人,所以眾星共之。
10.另一個角度——北極星可能在轉,但他感化每一個人,讓每個人都能夠恰如其分地各安其所,所以相對的顯現出,北辰好像一動也不動。
11.北辰的功效要顯現得出來,一定是它周圍的星星也一樣各安其所、恰如其分,各行其理地在運作著。
12.為政者有德,能夠影響周圍的人,則他們就會以你為中心,看著你,你的走向是什麼,他們就會跟著走。所謂德風就是這樣。
13.如果在下面的人還沒有做到有德,這個時候為政者還要跟他的長輩學,學什麼呢?就是《學而篇》的“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與”。從最根本的仁-孝悌學起。做得到,就能夠一代一代的傳遞。
14.相對之間的位置,如果能夠確定起來的話,那個地方就能夠產生最佳的效果。
15.所以在上者以德,在下者以孝悌的心來對待上面的人。這是“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這樣的一個歷程。
16.總結:第一個,各安其位,各守其份,循理而行。第二個,為政者一定要從自己做起,不是先去要求別人。自己要學、要習、要行。
17.孔子的心法是實踐出來的,不只是講出來的。先認識正確的理念,然後把理念變成實際上可以行持的,慢慢地去改善,用你的經驗去帶動下位的人。從家庭到國家天下,一層一層地帶上去。
18.從自己學習起,一代傳一代,《為政篇23章》說“十世可知也”,就是說,你這整個的延續它是十世,乃至百世也可以。
19.要記得不管在哪個位置上,你都是要為政以德。在下面的人,如兒女、學生、屬下,對長上的孝悌一定要做好,你才能夠接續到他要給你的東西,能夠創造各種傳承的美好。
20.當你的學、習、行做得越來越好,一定會有德於心,你的內心就會成長,那些東西就是你的道德,人家搶也搶不走的東西。最後一定會產生什麼效應?——“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的效應。你居其所,就能夠把你的德風傳遞給別人,把你的熏香傳遞給別人。
21.你於道就有德了,你整個領導者的格局跟視野都開展出來了。這時候你就能夠傳承美好的文化,也能夠產生最和諧的運轉法則。
補充資料:摘自《論語淺釋》P158~
為政者的德行怎麼能夠使他挺立不動?這種德行如何培養建立?
師父說:
如果我們仔細去觀察的話,儘管以我們這個年齡,當我們心情在不斷地轉變的過程當中,那外面的境界沒有什麼改變,可是我們的心情是不是會改變的啊?這是什麼?實際上就是我們的「心」。
所以這種心裡面呢,一下歡喜、一下不歡喜,一下貪心、一下瞋心,整個的就癡心,我們根本看不見我們內心當中被煩惱……。譬如剛才說驕啊、慢哪,一下又說不如人,一下又說我樣樣不怕人,這種都是煩惱。因為在這種情況之下,並沒有人家對我們怎麼樣,可自己心裡面內心當中就不安,乃至於在這種狀態當中是坐立不安,這種情況都來了。所以你真正要想「居其所」,那唯一的──德行。那個德行的特徵——調伏自己的煩惱,那才是真正重要的。
所以佛經裡面告訴我們,我們為什麼而調伏煩惱?有幾種;有一種自己為了自己;還有一種呢,說我要幫助別人。要幫助別人,自己必須要調伏煩惱,那煩惱沒調伏之前,心裡面是亂成一團,那這個就談不上了。這個佛陀的真正偉大的原因就是這樣,他要幫助一切人,要幫助一切人必須要把自己的世間的真相看得非常透澈,調伏自己一切煩惱。在這種情況之下,這個德行就是這樣了。
那現在呢,「為政」也是這樣的,那個才是它真正的中心,所以「為政以德」。
現在事無大小,都是如此。世間尚且如此,何況是學佛。這是為什麼現在我們剛開始,雖然我們現在還在入門的第一步,假定我們不注意這個,慢慢、慢慢地會越走越差、越走越差,不知不覺當中那個驕慢心都增起來了,然後呢壞習慣不斷地增長,等到這個生起來了,那要想改就困難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