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爲政第二 第十章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
孔老夫子說:你看他做了些什麼,他為什麼要這樣做,觀察他的動機、理由何在,然後再看看他做完後的心情如何,大概就可以知道他的品行、為人了。騙得了人嗎?騙不了人的,哪裡藏得住啊!
===
思惟題綱
1.孔子教我們怎麼樣觀察一個人,從哪三個面向?
2.為什麼孔子要教我們這個?在《為政篇》為什麼要談對人的觀察呢?
3.在第9章孔子對顏回的觀察就是對本章做了很好的示範,你認為呢?
4.「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那個其,除了是別人,也是對自我的觀察。請試著從這三個層次去省思自己的作為。
===
重點摘記:
1. 孔子教我們觀察一個人,從三個面向:第一視其所以,觀察這個人做的是什麼事情;第二觀其所由,觀察他為什麼這樣做,他內在的動機是什麼;第三察其所安,觀察他為什麼這樣做,以及他心裏的歸趣是什麼,生命決擇是什麼。
2. 視、觀、察,「視」是看外在, 「觀」是在視的基礎上深入看內在, 「察」是對整體性的把握。「所以」是具體的行為,「所由」是動機,「所安」是生命的決擇。從外而內、有次第的深入觀察。如果從這三個層次去觀察一個人,「人焉廋哉」這個人就無所可藏了。廋是藏匿的意思。
3. 為什麼孔子要教我們這個?在第九章,孔子先從外表觀察到顏回在課堂上的「不違如愚」,到退而省其私的發現他「足以發」,他對孔子的教導是領納於心,而且能夠隨份隨力地把它給實踐出來。所以孔子肯定顏回是不愚的。可以說第九章對第十章,作了一個示範。
4. 一個主政者, 除了自身的學習、德行的涵養、心靈的提升,發揮影響力,去治國安民之外,還要有非常多的賢能之士來輔助,其治國成敗的關鍵, 在於發掘人才,把人才放在適當的位置,適才適所。所以,對別人的觀察,包括: 能力的把握、德性的理解、生命格局等等的能力,是為政者要去培養的。
5. 對自己的觀察也是本章的重點。明代大儒王陽明提出“致良知”學說,良知是與生俱來、對自己行為的判斷決擇的能力。面對過失的態度,君子是「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小人是覆藏、掩飾自己的過失。為何有所不同?在於對自身觀察之後,能不能誠實面對,進一步去調整、修正。要知道,騙得了別人,騙不了自己;騙得了自己,也騙不了聖人(騙不了因果)。
6. 《學而篇》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自我觀察的一個示範。《論語•學而第一(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7. 本章收攝:
(1)對他人要有清楚的理解,可以透過「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三個層次的觀察,觀察他的作為、動機以及生命方向的決擇。
(2)為政者要具足這種觀察能力,才能拔擢人才、適才適所。攸關其治國成敗。
(3)學習心靈提升、涵養自我德性的人,要用之來觀察自己,誠實面對過失,進而調整修正。
8.
.忠道老師分享自己如何運用本章在教學情境:
 (1)在進入課堂前,我要備課,所以我是一個盡責任的老師,這個是行為。(視其所以)
 (2)在盡責任備課教書這個行為背後,我的動機是什麼?帶給學生聖賢智慧、系統性知識,還是夾雜著個人 的名聞利養?(觀其所由)
 (3)我怎麼看待作為老師這個職業,它是一個糊口的工具?還是它是傳達文化、和學生做生命學習的一個神聖志業?(察其所安)
如果常常從這三個層次去省思自己進入課堂的狀況,我想就學到了孔子在本章要教給我們的智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