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為政第二 第十三章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子貢問:君子是怎樣的一種人?孔夫子說:君子,他不是先講而是先做,做到了,然後再來說
思惟題綱
1. 「問君子」可以有許多解答,為什麼孔夫子給子貢的是「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2. 是不是「講很容易,做很難」,以致「說的多而做的少」,學習就變成「口耳之學」呢?如何避免?
3. 請把《學而篇》第14章「敏於事而慎於言」,與本章參照思惟。
思惟題綱
1. 「問君子」可以有許多解答,為什麼孔夫子給子貢的是「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2. 是不是「講很容易,做很難」,以致「說的多而做的少」,學習就變成「口耳之學」呢?如何避免?
3. 請把《學而篇》第14章「敏於事而慎於言」,與本章參照思惟。

重點摘記
1.「先行,其言而後從之。」就是要先去實踐,實踐了之後,再把實踐的心得說出來。行跟言有先後的次第,這個次第非常重要。
2. 子貢是言語科的學生,對事理有洞察力,然後能夠很精確地把它表達出來。對能言善道的子貢,本章是孔子對他的提點,就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實踐是比言說更為重要。
3. 「先行,其言而後從之。」孔子給我們的提點: 
(1)我們的學習常常會變成「口耳之學」,學到了道理,就很快地把它轉述出去,缺乏「把它放在心上去思惟觀察,實踐確立」的過程。要避免口耳之學。
(2)我們常常是說的多而做的少。但做為心靈學習、智慧涵養的我們,希望從士變成君子,最後成為聖人,很重要的是要去實踐,要去做。
4. 所謂「實踐」,首先是從聖人那邊聽到正確的道理,聽對、聽正確之後,把這個正確道理領納在心裡思惟觀察,最後確立,確立之後再去實踐。實踐的過程中,再再地去調整自己實踐的方向、實踐的內涵。
5. 實踐是一個深細的自我調伏或者自我修正的過程,經過這樣的過程,學習才能夠深刻。否則,學習只是口耳之學,常常大發議論,其實對於自己的生命是沒有多大益處的。
6.本章可以參照《學而篇》第14章「敏於事而慎於言」來學習。
「敏於事而慎於言」,「敏於事」也是先去做,「慎於言」言是要比較慎重的,所以要說得少。
7. 本章談了君子,小人也就隱喻其中,與君子倒過來,誇說道理、沒有實踐。我們要當君子,不要當小人,所以對於實踐跟言說的前後次第,輕重緩急,要很清楚,而且要努力實踐所學。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