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解釋:如果我們把全部的精神放在非中道的事情上,就是說不在中庸這個方向去走,偏向任何一個地方去做的話,那麻煩就來了。
思維題綱:
1.想想有沒有常花時間在自己特別感興趣的事情上?對這件事的內涵意義曾深入思考過嗎?
2.您對“異端”的看法是什麼?晚上義理解釋後,試比對一下講師的說法。
3.君子「不器」和「異端」二者,是否有衝突?
4.現今多元社會觀點下,對於“異端”您會認為“斯害也已”?有這麼嚴重嗎?
義理解說重點摘記:
1. “攻”的意思是專治,也就是指很專心一意地去研究、去從事某樣東西,與攻讀博士學位的“攻”是一樣的。關鍵,是要理解什麼是異端。
2.朱熹解釋,說“非聖人之道而別為異端”,是說,只要不是聖人之道,就是異端。
3.儒家的聖人之道,就是克己復禮,修身立德,最後圓滿智仁勇這三種達德的學習過程。這個過程是以提升心靈為主,但也不忽視物質,以物質為輔。
4.案:朱子言:背離了追求仁德、提升心靈的這個主軸,就是所謂異端。一心追求物質,任憑物欲膨脹氾濫,忽視乃至放棄對精神道德的修為,這樣會有很大的害處。
5. 人類專門依賴科技,發展科技,而不用道德去節制它,其實連自己也控制不了它的後果,結果往往得不償失。再比如,網路越來越發達……
6. 從政為官,本應為了造福一方,來成全自己、人人清明的美德。但如果從這個初衷上滑落,一心追求個人的名利享受,就會貪污腐化,乃至說最後淪為階下囚而追悔莫及。
7. 一個人肯博覽群書,廣泛涉獵,一般而言也是好事,但是如果他不能有一個中心---回歸到實現高尚的人生宗旨,那麼到後來,即使像一本活百科,對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無所不知,但是人生境界卻難免很一般。所以失去中心而到處發散,這也是一種攻乎異端,對人生價值也是一種損害。
8. 攻乎異端還可以從偏離中庸之道的角度去理解,避免這種錯誤的方法,就像孔子那樣,“叩其兩端而竭焉”。在處理事情時,要對事情的現象和本質、利和不利的一面、近期和長期效果、對自和對他、對局部和對整體等各個方面的影響,都儘量做觀察思考之後,然後再進行取捨,這樣就可以避免偏頗遺漏,貼近無過無不及的中庸之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