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鄉黨第十 第12章

1.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
2.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 
(「不」音讀作「否」)

<白話>
1.孔子的馬棚由於失火被燒毀了,孔子上朝回來聽說此事,就問:“傷到人了嗎?”不問馬的傷亡情況。
2.孔子的馬棚由於失火被燒毀了,孔子上朝回來聽說此事,就問:“傷到人了嗎?” 沒有傷到人,然後孔子再詢問了馬的傷亡情況。

<文義>
1.廄是馬舍,俗稱馬房。
2.焚即失火焚燒。
3.退朝者:自魯之朝來歸也。
4.問人不問馬,古注大多以為「重人賤畜」,但也有人不以為然。原意如何,後世難考。或依當時禮制,不需問馬。(李炳南《論語講要》)

<思惟提綱>
1.馬棚失火了,孔子為什麼先問人不問馬? 或者為什麼先問人再問馬呢?
2.如果你是孔子,你會先關心人,還是先關心馬呢?為什麼?
3.如果您的孩子破壞了您心愛的東西,例如:一個新手機、一輛新車、一個珍貴的花瓶、一面新粉刷的牆壁,您第一個反應是什麼?

<義理解釋> 
一、重點摘記 
原文: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

(一)本章消文
孔子的馬棚由於失火被燒毀了,孔子上朝回來聽說此事,就問:“傷到人了嗎?”“不問馬”,一種解釋是不問馬的傷亡情況;另一種解釋是,回答,沒有傷到人,然後孔子詢問了馬的傷亡情況。

(二)孔子為什麼問人不問馬
本章講的是孔子在處理遇到災禍時的態度。
1.在倉促之際,第一念想到的是人,由見孔子聖人用愛之真心哪。不是不愛馬,而是最急切的愛人,顧不上問馬。
2.另外,這樣一問,也是對正處在極度的自責、驚恐之中的傭人,給予極大的撫慰。在當時等級分明時代,看護馬廄的傭人,在普遍貴族眼裡,馬是比人命更值錢的。
3.這足可見孔子仁者愛人、以人為本的思想,這種思想一直傳承至今。

(三)仁愛之心就是推己及人,代人著想
仁愛之心就是推己及人,代人著想,將他人放在我們的心裡。
1.我們經常看到,官員在處置天災人禍的時候,也是以人的生命為第一,而將財產放在第二位。我們做教育的,也是要將孩子們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2.在校園裡應該開展生命教育課程,使學生從小懂得生命的珍貴,生命無價;懂得“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3.當遇到孩子們犯錯誤的時候,不是急於盯著錯事,可否多關注一下孩子們的感受、多洞察他的內心,再給予引導、幫助?
4.舉例說明如何實踐
(1)記得有七、八年前,有一天,幾位同學急匆匆地跑過來說:“我剛買的汽車上被某某同學劃了兩下。”聽到這個消息,我心裡邊當時也是很不舒服,靜了靜,我沒有急著去找那位同學,可以想像,那位同學當時肯定嚇得不輕。
(2)後來我找到他說:“我相信你不是故意的,這一次我可以原諒你,但是呢,以後你要多加小心,在其它地方一定要注意,不要太莽撞。”現在已經過去好多年了,這位男生已經長大了,在各方面表現得都很出色。
(3)最近一年,我們學校各方面都在升級,特別是對老師們建立了嚴格的各項規章制度,但是我們堅守以人為本,將每位老師真正地放在我們的心上。
(4)推己及人,既符合於禮,又合乎於情,而非只是以制度管理一切。這一切皆來自於學習儒家的仁者愛人、以人為本的思想。

(四)當代社會顛倒的價值觀,更覺得教育的任重道遠
1.前幾天,網上有一段真實視頻,一個店主站在被大火燃燒的自家商店前高喊:“快進去,快進去將我的錢拿出來。”然後沖進了火海,後來結果是裡面的三個店員一死兩傷。看到的這樣的視頻真是令人痛心,他的第一反應就是錢財。
2.還看到一則消息,是一位母親由於兒子弄丟手機,將兒子失手打死的惡性事件。
3.這皆是遇到煩心的事情處置不當的結果,當然這都是極端的個體事件,但也折射出當代社會某些浮躁之心,顛倒的價值觀,也更讓我們覺得教育的任重道遠。
4.因此仁者愛人、以人為本的精神,不是一節課,一個講座能建立的,是需要一個環境,共同來學習儒家文化,長期從生活、從小事中薰陶學習淬煉的,是要靠整個社會、家庭、校園共同結合,努力完成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