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
<白話>
食物的顏色變壞了,不吃;氣味變壞了,不吃;
煮得生熟失度,不吃;不當時的,不吃。
<文義>
1.色惡: 食物的顏色變壞
2.臭惡: 食物的氣味變壞
3.失飪: 食物煮得生熟失度
4.不時: (1)不當時令的
(2)不是吃飯的時間
<思惟提綱>
1.食物色惡,臭惡,失飪,孔子為何不食呢?
2.“不時不食”,有哪兩種解釋呢?
3.孔子談飲食養生的道理給了您什麼啟示呢?
<義理解釋> 2分 25秒
一、 引用經文
(無)
二、重點摘記 講師: 左玉波老師
原文:
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
(一)消文
食物的顏色變壞了,不吃;氣味變壞了,不吃;
煮得生熟失度,不吃;不當時的,不吃。
(二) 不食的原因
這段話重點談飲食養生的道理。食物變質,則顏色、氣味會變壞,吃了損害健康,所以不吃;煮得生熟失度,要麼夾生沒熟,要麼熟得過度,乃至糊了或是爛了,都不利於健康,所以不吃。
(三)“不時不食”,古來有兩種解釋:
1.五穀果實之類,不當時令的,不吃。
(1)因為不當時令的果實,營養不全,所以現在有不少老中醫,
也都在提倡要吃正當時令的果實。
(2)那現在技術發達了,很多不當時令的果實,也開始穿越季節的局限,
粉墨登場,譬如人們早就能夠在冬天吃到夏天的西瓜了。
(3)那現在我們知道了“不時不食”的養生的道理,也可以自己多加留意。
2. 食有常時
(1)吃飯有固定的時間,不是吃飯的時間,不吃。有規律的定點吃飯,
少吃零食,是有益於健康的。
(2)醫學研究發現,即便只吃一粒花生米,整個腸胃消化系統都要啟動工作,
進行消化。
(3)所以,如果常吃零食的話,會令消化系統不得休息,負擔加重。
當然,遇有特殊情況,不能在正點吃飯,這又另當別論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