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君賜食,必正席先嘗之。君賜腥,必熟而薦之。君賜生,必畜之。
13-2 侍食於君,君祭,先飯。
13-3 疾,君視之,東首,加朝服拖紳,君命召,不俟駕行矣。”
<白話>
用餐的時候,夫子為國君進行服務〜吃飯前國君要先進行祭食之禮。
接著夫子還要先代國君嘗食物,品嘗完沒問題時才請國君來享用。
<文義>
1.“侍”,指的就是侍奉。
2.“侍食於君”,也就是用餐的時候,夫子他為國君進行服務。
3.“君祭”在古禮當中記載,吃飯前是要先進行祭食之禮。
4.“先飯”先代國君嘗食物。
<思惟提綱>
1.國君邀請夫子一起用餐的時候,夫子是如何面對的呢?
2.從“侍食於君”,可以觀察到夫子是如何安立自己的定位及心態呢?
3.透過夫子“侍食於君,君祭,先飯”的身教,給了您什麼啟發呢?
您可以如何落實?
<義理解釋> 講師: 張慈方 7 分 16 秒
一、引用經文
1.朱熹《四書章句集注》:
「故侍食者,君祭,則己不祭而先飯。若為君嘗食然,不敢當客禮也。」
2.《大學》:「知止而後有定」
3.《孟子.離婁章句下》:「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矣」
二、重點摘記
(原文)
侍食於君,君祭,先飯。
(一)本段義涵
當魯國國君邀請夫子一起用餐的時候,夫子他到底是如何面對的呢?
我們先看字面上的意義〜
1.“侍食於君”,“侍”,指的就是侍奉,也就是用餐的時候,
夫子他為國君進行服務。
2.“君祭,先飯。”在古禮當中記載,吃飯前是要先進行祭食之禮。
也就是把飲食當中的少許,比如,先拿出七粒米飯,來祭祀天地鬼神,
或者是祖先,來感謝他們的庇佑,才讓我們現在有如此好的飲食。
3.朱熹先生說:
“故侍食者,君祭,則己不祭而先飯。若為君嘗食然,不敢當客禮也。”
作為侍食的夫子,當國君在忙著進行祭食之禮的時候,
夫子就要先代國君來嘗食物,看看從廚房烹調出來的食物,
到底烹調得合不合宜?可不可口?有沒有煮熟?
甚至端出來食物有沒有問題?
確定沒問題了,品嘗完時才請國君來享用。
(二) 夫子對自己的定位及心態安立是很清楚的
1.我們從“侍食於君”,“侍”這一個字〜
我們就可以觀察到:夫子他到底是如何安立自己的身份,自己的角色。
為人臣,為人下屬,這樣的定位是很清楚的,夫子絕對不敢以客人來自居。2.我們也看到夫子他的心態安立也是很清楚的〜
凡事都是以國君與長者的需要為中心,所以處處表現得都是恭敬謙下,處處都盡心盡力地去為國君來著想。
3.當定位清楚之後,“知止而後有定”,該如何做,也是很清楚的。
(三) 我們可曾有過“侍食”?
1.回到我們的生活當中,我們稍微回想一下吧:
我們和領導、長輩、父母一起用餐的時候,
我們可曾進行過“侍食”這個動作呢?應該很少吧。
既然是聚餐,那就大家開心地赴宴,菜端上來,大家就一邊吃、一邊聊,看看有什麼好吃好喝的,大家說說聊聊。
2.基本上過去我也是這樣子的,就是一種純然做客的心態。
一直到有一次和一位長者用餐,他的年紀頗大了,在用餐的過程裡面,
他在中間竟然幫我夾菜。哇!當下,我真的真的感到非常非常地
不好意思。我一個後生晚輩,沒有幫他進行服務也就算了,竟然還讓他
老人家來招呼我,來幫我夾菜!
3.事後稍微反省了一下:
想想啊,自己在一餐飯當中,碗裡裝的是好吃好喝的,
心裡面裝的是什麼呢?除了自己還是自己,真的感到很慚愧。
(四) 所學習的經典,可以落實到生活當中
1.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矣
這時候才發現〜如果不學習,心裡面如果只想到自己,這和低頭進食的牛馬又有何不同呢?
2.反省後開始改進
所以後面開始用餐的時候,就會開始學習所謂的“侍食”,
我就會開始觀察領導、長輩、父母乃至朋友他們的需要。
當菜端上來的時候,會練習先幫他們盛個飯,夾個菜;
看到他們在忙著談話的時候無暇夾菜,
就會練習幫他們先夾些菜,盛點湯,或者補充一些茶水。
3.開始去觀察別人的需要
欸,他平常的飲食習慣是如何?是軟爛一點吧,那食量多少呢?吃辣嗎?發現呢〜這麼練習下來〜
一餐飯,一顆心呐都不斷地開始會放在別人的身上去觀察〜
〜去觀察他的需要、他的難點。
4.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
(1)這麼觀察練習下來呀,就發現真正得到好處的原來是我。
而且,發現這樣的練習,其實是在任何時刻、任何人的身上都可以練習。
(2)只要我們願意學習,願意站在別人的立場開始去為人著想,這時候〜
會發現所學習的經典,會在我們的身上才開始真正會找到落腳處;
還有很多美好的德行,才有機會開始漸漸漸漸地萌芽。
(3)“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能夠這樣學習多快樂啊!
而且,當我們願意開始謙下地練習去為人服務,
不但別人會感到溫暖,自己也會感到很幸福;
(4) 這種關顧別人需要的這種練習,一旦練習多了,我的老師告訴我〜
“未來別人怎麼了?別人他需要些什麼?
你只要稍稍看一眼,你就會知道了。”
5.感謝夫子的身教
感謝夫子給我們這一個“侍食於君,君祭,先飯”的美好身教。
希望我們把所學可以落實到我們的生活當中,希望這一種經典的馨香,
我們能夠真實體會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