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解釋)
孔子說:「在射禮中比賽射箭的技藝,只注重射中標的,不一定要貫穿箭靶的皮革,因為每個人的體力不同,這是古代射禮的精神。」射禮真正主要的是把準目標,然後盡心盡力去做,所以不一定要貫穿皮。
/《日常師父‧論語摸象記(二十九)》
思惟題綱
1.本章談「射」,還記得前面哪一章也談「射」,如何談?與本章所談有何不同?
2.這則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力量的大小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先把準目標和方向,然後盡力去做,力量大就多做一點,力量小則少做一點。如果不先把準目標方向,就一頭栽下去,結果就會失去根本。請問,你是這樣嗎?每天都在忙,忙對了嗎?有沒有抓住根本?
3. 想一想:我人生的靶子到底在哪裡?
義理講解
(一)引用經文及資料
1.「射不主皮」/出現在《儀禮•鄉射禮》:「禮射不主皮。主皮之射者,勝者又射,不勝者降。」(註: 貫革之射是軍射,而孔子所論為「禮射 」,所以《儀禮》中說「禮射不主皮」,是恰當的。)/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zh-tw/culture/jzjznky.html
2.「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于慈;與國人交,止於信。」/出自《大學‧傳三釋止於至善》詩云:「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
(二)重點摘記
1.「射不主皮」是《鄉射禮》當中的一句話。射藝之禮,不在於射穿靶子,而在於射中靶心。因為靶子是皮做的,所以說射不主皮。所以比的是準確度,而不是比力氣。
2.為什麼不強調射穿呢?因為力氣不同,這是古來聖人之道。顯然射箭是要力氣的,但是要力氣,卻不比力氣,為什麼?因為最普遍的問題是能不能射中。
3.本章,孔子要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最重要的是先把握住中心所在,或者說它的根本和方向,至於做到的程度,並不是首要的,因為每個人的基礎不同,在每個人的起點上做就可以了。如果方向對了,路沒有走錯,不管現在處於哪個階段,最後都能走到目的地。所以重點是方向,而不在於已經走到哪裡了。
4.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在忙各種事情,從早忙到晚,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到死方休!所以不是沒有力氣,重要的是我們忙對了沒有,有沒有抓住根本,這才是個大問題。
5.「力氣」不是問題,「方向」才是問題。因此我們觀察問題的次第,首先應該是質,然後才是量,質對了以後,再把量加上,如果質錯了,量再多也沒有用,甚至有害。
6.比如:
(1)我們背書,首要的,是為了領納聖人的言教,不在於說背了多少。
(2)我們待客,首要的是誠敬,而不在於說花費了多少錢。
(3)做慈善,首要的是慈悲,而不是施捨了多少東西。
(4)孝親,首要的是知恩圖報,在於愛敬之心,在於令父母寬慰喜悅,不在於提供了多少物質上的奉養。
如果抓不住這些本質,做得越多就越苦惱,甚至於會怨天尤人。
7.《大學》就列舉出各種角色地位的人,首要追求的關鍵點:「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于慈;與國人交,止於信。」
這些貫穿起來,歸根結底,就是《大學》所謂的:「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8.現在大家忙於各行各業,這是需要的。但是,人是以提升道德為宗旨的,如果迷失了這個根本,於是當官的要高升,經商的要掙大錢,做學問的要拿文憑,比賽的要獲大獎,那就越走越離譜。
9.正確的是,你還是做你的六藝百工,但是當官的是為了造福一方,經商的是為了互通有無,做學問是為了繼承人類的智慧,比賽是為了切磋提升,這才符順修身的原則。
10.在夜深人靜之時,或者每天早晨睜開眼睛的時候,想一想我的人生的靶子到底在哪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