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鄉黨第十 第6章-1

君子不以紺緅飾,紅紫不以為褻服。當暑,袗絺綌,必表而出之。

<白話>
君子不用深青透紅或青紅色的鑲邊,不用紅色或紫色的衣服作家居便服。夏天的時候,穿著細葛或粗葛的單衣,但一定要套在內衣外面。

<文義>
1. 紺緅飾: 深青透紅或青紅色的衣服鑲邊。 飾: 指領口與袖口等處的鑲邊。
2. 褻服: 即家居時穿的便服。
3. 袗絺綌: 穿著細葛或粗葛的單衣。
4. 表而出之: 指穿在內衣的外面。

<思惟提綱>
1. 本章是在講孔子的穿衣之道,是讓我們體會、感悟什麼?
2.“必表而出之” 為何外出還要套上一件在內衣外面?
3. 孔子為何要注重穿著的一些細微處?
4. 現今穿著講求時尚,孔子的穿衣之道是否過時了呢?

<義理解釋>  講師 : 潘   竑老師 / 10’43”
一、引用經文及資料
1.朱熹《四書集注》:「當暑,袗絺綌,必表而出之。」袗,單也。葛之精者曰絺,麤者曰綌。表而出之,謂先著裡衣,表絺綌而出之於外,欲其不見體也。

2.《論語‧里仁‧9》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義也!」
3.《周易‧繫辭》:「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
4.《四庫全書本》:「上為衣,取象于乾,居上覆物;下為裳,取象於坤,
在下含物,乾坤有道,君仁臣義,體察萬民,故能垂衣裳而天下治。」
5.《論語‧憲問‧18》:「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
6.《論語‧陽貨‧18》子曰:「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
   家者。」

二、重點摘記
原文:
“君子不以紺緅飾,紅紫不以為褻服。當暑,袗絺綌,必表而出之。緇衣羔裘,素衣麑裘,黃衣狐裘。褻裘長,短右袂。必有寢衣,長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喪,無所不佩。非帷裳,必殺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

(一)本章改言君子,意謂人人可以效法孔子
錢穆先生說:此處君子是指孔子,但又不限於孔子,因為前五章都是在講孔子在各種場合的言行舉止,動容周旋,進退有度,只有像孔子這樣學養深厚的人才能做得到。而本章是在講孔子的穿衣之道,上來就改言君子,意在人人可以效法孔子,在穿衣吃飯日常生活的點滴之間去體會、感悟聖賢之道、仁禮之道的靈活運用。

(二) 文義
1.“君子不以紺緅飾”:“紺”是一種深青透紅的顏色,是齋戒時所穿的衣服顏色,“緅”是黑中透紅,喪服的顏色。君子不用這兩種莊重的色彩,給衣服鑲邊做飾物。
2.“紅紫不以為褻服”:“褻服”就是平時在家穿的衣服,紅紫色不是正色。平時所穿的便服也不宜用這種顏色。
3.“當暑,袗絺綌”:“袗”是單衣,“絺”是細葛布,“綌”是粗葛布。夏天很熱,可以穿粗的或者細的葛布做的單衣,這樣會比較涼爽。
4. 那這件單衣怎麼穿呢?“必表而出之”。一定要套在裡衣,也就是內衣上穿。朱子的《四書集注》上說,這是“欲其不見體也”。只穿一件單衣太過於輕薄、透明,對別人來說也是很失禮的,所以要套在內衣上邊穿。

(三) 孔子為何對穿衣如此講究
1.我們看,對於穿衣這件看似極為平常的生活小事,夫子都是非常謹小慎微的,把握的也是非常的精細,布料要用什麼顏色,衣服該怎麼穿都很有講究。
2.我們可能會問,夫子不是說“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義也!” (〈里仁‧9〉),怎麼又會對穿衣這件事如此講究呢?這還得從我們中華衣冠文化的源頭說起。
3.《周易•繫辭》上說:“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黃帝之前,人們穿的是獸皮及麻葛、短衣,從黃帝開始才有了正式的衣裳,上衣下裳。“上為衣,取象于乾,居上覆物;下為裳,取象於坤,在下含物,乾坤有道,君仁臣義,體察萬民,故能垂衣裳而天下治。”
4.這表明穿衣著裝這件事,在中華文明史上,自古就不是件小事,從一開始就是和禮樂制度、道德倫理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繫。

(四). 夫子眼裡,衣冠服飾是代表一個民族的文明程度
1. 據《禮記•儀禮》所記:中國的衣冠制度始于黃帝,備於堯舜,定型于周朝。周禮所規定的衣冠制度,具有昭名分、辨等威、別貴賤的作用。
2. 孔子曾記三代聖王的倫理之道,尤重周禮。
3. 在《論語》中,孔子中曾經評價管仲說, “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憲問‧18〉)漢服是右衽,北方少數民族是左衽,正好相反。夫子說,“要是沒有管仲,我們這些中國人都會披散頭髮,左開衣襟,成為野蠻人了。”
4. 所以在夫子眼裡,衣冠服飾是代表一個民族的文明程度。這樣的話,我們就不難理解夫子為什麼會對布料要用什麼顏色,衣服該怎麼穿,這些細節如此認真,如此講究了。

(五). 從穿衣細節,反映出夫子對禮的高度重視
1.“紺緅”,作為齋服、喪服的顏色,是非常莊重的色彩,注重禮儀的君子,
是不會把莊重的東西,用一種不莊重的方式去使用它。
2.對於紫色,《論語•陽貨•18》當中,夫子就說過,“惡紫之奪朱也”。
這也是在強調用顏色不可大意、不可越禮。
3.至於夏天穿衣,不能只圖個人涼爽,還要關照他人的感覺,在麻布單衣裡
還要再加一件內衣,以表示對他人的尊重。
4.這樣的細節,傳遞出夫子對禮的內涵的深刻理解與把握。不但注重穿衣的實
用性,更注重穿衣所起的風化之效。
5.以上所說的都是細節,卻以小見大,反映出夫子對禮的高度重視。
6.因為禮乃天地之序。禮體現在待人接物、衣食住行、起居坐臥這些所有的生活
的細節當中。合于禮,就合於天地運行的規律。
7.在禮的細節上不輕忽,不放鬆,不馬虎,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也就會自然和諧。

(六) 現代人穿著似乎不再體現對禮的重視
1.如今,我們已處於物質豐富思想自由的新時代,人們大多都是很注重外表的,還有些人特別喜歡追逐時尚。
2.在突顯個性,追求時尚的同時,我們是否注意到,穿衣還有更深一層的內涵呢?也就是像夫子這樣,透過穿衣著裝,,關顧到對他人的尊重,甚至是社會風氣的建立呢?
3. 分享所見:
記得有一年,我去一個南方的城市出差。一上街,就被那裡的女孩子的穿著嚇到了,那種穿得極為暴露,穿了等於沒穿的時尚穿法,讓我極為震驚。同去的男同事回來也說,他一上街就很緊張,眼光都不知道往哪兒擱。
4. 可能有些年輕人會說,你們這些人真是老古董,現在都什麼時代了。的確,和夫子所處的年代相比,如今我們已不再強調位階、等級、尊卑、貴賤,也不再規定人們的服裝樣式。
5.但是我們可以靜下來想一想,時代變了,有什麼是不變的呢?夫子所注重的具有豐富禮儀內涵的穿衣之道,是否就過時了呢?

(七). 穿衣有道,絕非小事,不得輕忽
1. 我們知道,禮的內核是仁,是對他人的尊重與關照,是時時處處地代人著想,
體貼他人。因此,時代雖然改變了,這顆仁心卻不會改變。
2. 想想看,其實我們人人都有被他人尊重的自然願望,尤其是站在父母的角度,
人人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受到良好社會風氣的薰陶和保護。
3. 就算思想再自由,個性再解放,我們也還是想讓孩子生活在一個有道德,
有秩序,講文明,懂禮貌的社會當中,誰也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從小就受到
各種精神染汙的侵害和腐蝕。
4.這些精神染汙呢?也往往是從穿衣打扮,服飾髮型這些上面在一點一滴地
顯露出來的。
5.看來衣服該怎麼穿,這看似純屬個人喜好、個人意願的事,卻關乎社會文明時代風尚的確立。穿衣有道,絕非小事,不得輕忽啊。

1 則留言:

Paul 提到...

無境 不於 正念所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