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微子十八 第6章-1

6-1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
6-2長沮曰:「夫執輿者為誰?」子路曰:「為孔丘。」曰:「是魯孔丘與?」曰:「是也。」曰:「是知津矣。」
6-3問於桀溺,桀溺曰:「子為誰?」曰:「為仲由。」曰:「是魯孔丘之徒與?」對曰:「然。」
6-4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豈若從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輟。
6-5子路行以告。夫子憮然曰:「鳥獸不可與同群,
6-6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白話>
6-1長沮、桀溺一起耕田,孔子路過,讓子路詢問渡口。
6-2長沮說:「駕車人是誰?」子路說:「是孔丘。「是魯國孔丘嗎?「是。」「他天生就應該知道渡口在那裏。」
6-3子路再問桀溺。桀溺說:「你是誰?」「我是仲由。」又問:「是魯國孔丘的學生嗎?」子路答:「是。」
6-4桀溺說:「壞人壞事象洪水一樣泛濫,誰和你們去改變?你與其跟隨避人的人,哪裏比得上跟隨我們這些避世的人呢?」他邊說邊不停地拿著農具播種整地。
6-5子路回來告訴孔子,孔子失望地說:「人不能和鳥獸同群,
6-6我不同天下人群在一起而同誰在一起?天下太平,我就用不著提倡改革了。」


<注釋>
1. 長沮、桀溺:楚國二隱者。
2. 2. 耦而耕:兩個人合力耕作。
3. 3. 問津:問渡囗在哪。
4. 4. 執輿:執轡(攬著韁繩)。本是子路的任務。因為子路下車去問渡囗,暫時由孔子代替。
5. 5. 是知津矣:這話是認為孔子周遊列國,應該熟悉道路。
6. 6. 徒:指弟子。
7. 7. 滔滔:亂貌。
8. 8. 誰以易之:與誰去改變它呢?以,與。
9. 9. 而:同「爾」,你,指子路。
10. 10. 辟人之士:「辟」通「避」,指孔子。
11. 11. 辟世之士:指桀溺自己。
12. 12. 擾而不輟:擾(ㄧㄡ).播下種子後,用土覆蓋上,冉用耙將土弄平,使種子深人土裡,鳥不能啄,這就叫「擾」。
13. 13. 憮然:悵惘失意的樣子。
14. 14. 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言所當與同群者,斯人而已,豈可絕人逃世以為潔哉?
15. 15. 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言天下平治,則我無用變易之,正音天下無道,故欲以道易之。
16.  
17. <思惟提綱>
18. 1. 本章出現那些人物?
19. 2. 請白話解釋本文。
20. 3. 你認為孔子與長沮、桀溺不同在哪裡?
<義理解說> 講師:張崑將 老師 5’34”

各位儒家經典的好樂者,大家早!今天我們要學習《微子篇》的第六章,是有關於孔子跟隱士之間的對話,那因為原文很長,我們把它分六段來說明。

第一段
【原文】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
【白話翻譯】
有兩個隱士長沮跟桀溺他在一起耕田,那孔子路過,讓子路呢去詢問渡口,這個
“問津”呢,就是問渡口在哪裡?

第二段
【原文】 長沮曰:“夫執輿者為誰?”子路曰:“為孔丘。”曰:“是魯孔丘
與?”曰:“是也。”曰:“是知津矣!” 
【白話翻譯】
“執輿”呢?那這邊的“執輿”就是駕馬車,就是駕著馬車的人是誰?
這一段的白話翻譯就是:
長沮就問說:“那位駕車的人是誰呢?”
子路回答說:“是我的老師孔子。”
長沮再回應說:“是魯國的孔丘嗎?”
子路就回答說:“是。”
長沮再接著再說:“那他天生就應該知道渡口在哪裡。”

第三段
【原文】問於桀溺,桀溺曰:“子為誰?”曰:“為仲由。”曰:“是魯孔丘之
        徒與?”對曰:“然。”
        【白話翻譯】
        子路問不到答案,他再問桀溺,桀溺反問:“你是誰?”
        子路回答說:“我是仲由。”“是魯國孔丘的學生嗎?”
        子路回答說:“是。”
第四段
【原文】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
        豈若從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輟。
        【白話翻譯】
        1.那這一段呢桀溺的話,回答子路的話裡面提到“辟人”跟“辟世”
        2.這個“辟”字就是躲避的避,“辟人”就指的是孔子;“辟世”指的就是長沮、桀溺這倆位隱者。
        3.耰而不輟的“耰”呢,是一種用來平整填土或者聚集土塊的農具,播種用耰來平土、覆蓋種子是這個意思,所以耰呢本身就是一個農具。
        4.這一段桀溺的翻譯是這樣:
        當今社會混亂,就如滔滔的洪水一樣氾濫,誰又能去改變這種趨勢呢?你與其跟隨到處碰壁、躲避壞人的人,不如跟隨我們躲避混亂世界而做個隱士的人呢?
        他邊說邊不停地拿著農具繼續播種整地。這是第四段。
第五段
子路聽完了桀溺的這個話,這個摸不著頭腦,當然他還要回去禀告孔子。
【原文】子路行以告。夫子憮然曰:“鳥獸不可與同群,
【白話翻譯】
這一段子路就把他遇到兩位隱者的對話,老實地跟孔子講,那孔子聽了就憮然,這邊的“憮然”呢,就是失望的感嘆,失望的感嘆說:鳥獸不可與同群。意思就是說:我怎麼能隱居山林和鳥獸同群呢?這是第五段。

第六段
那最後一段呢,孔子繼續講,
【原文】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白話翻譯】
1. 我們看到這個比較難解。吾非斯人,“斯人”的意思就是天下人,也就是人群的意思。
2. 2. 而斯人之徒與的“徒與”,應該是倒裝,就是“與徒”,與這類的人,就是與天下的人在一起。
3. 3. “而誰與”也是倒裝,就是與誰的意思,誰與呢就是與誰在一起。
4. 4. 白話翻譯:
5. 我不跟人群在一起、天下的人群在一起,還能跟誰在一起呢?天下如果是一個有道的世界,就不用我孔丘來參與改革了。這個意思就是,天下無道才正需要我孔丘呢出來捍衛正道。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