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公冶長第五 第16章

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白話>
孔子評論鄭國大夫子產,說他有四種德行,皆是君子美德。一是,他行事極謙恭;二是,他事奉君上謹敬、負責認真;三是,他對百姓養護愛戴;四是,他使用民力,能得其宜。

<文義>
1. 子產:鄭國大夫,姓公孫,名僑,字子產。因其勤政愛民,德智兼備,使鄭國雖處於晉、楚大國之間,卻免於戰爭數十年。
2. 君子之道四焉:君子之道,即下述四點。道是風範、美德。焉,指示代名詞,指下面所說的。
3. 行己也恭:行己,為人做事。恭是謙遜。也,語助詞,藉以稍頓。
4. 事上也敬:事上,對國君。敬,謹慎。
5. 養民也惠:養,安撫、治理。惠,愛人、利人。
6. 使民也義:使,徵役、使用。義,宜、合理。

<思惟題綱>
1.孔夫子評論子產,說他具備那四種君子的美德?
2.為政者應具有的德行,在前面的篇章,孔夫子也提到過,比如學而篇第五章,為政篇第一、第三章等等,請找出來,並與本章的四種為政者的美德,串聯思惟。
3.「行己也恭,事上也敬,養民也惠,使民也義」是可以實踐在生活與工作中的,我將如何做?

義理解釋
一.引用經文
1. 《陳書•卷21. 列傳第15》:“古之遺愛矣。”
2. 《論語.為政.9》: 子曰:“書云:孝乎惟孝,友於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
3.《論語.泰伯篇.4》:曾子有疾,孟敬子問之。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動容貌,斯遠暴慢矣;正顏色,斯近信矣;出辭氣,斯遠鄙倍矣。籩豆之事,則有司存。」
4.《朱熹集註》:「恭主容,敬主事。恭見於外,敬主乎中。」
5.《左傳.襄公十三年》:「我有子弟,子產誨之;我有田疇,子產殖之。」我有子弟,子產誨之;『我有子弟,子產誨之;我有田疇,子產殖之。子產而死,誰其嗣之?』
6.《論語.為政.1》: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
7.《左傳.昭公四年》:“苟利社稷,生死以之。”


二.重點摘記
1. 孔子評論子產,具備的四種美德是君子之道
(1) 他做人十分的謙恭.
(2) 他承侍君上畢恭畢敬,能將君主交代的事兒,認真的做好.
(3) 他對待百姓,能以實在的恩惠來養護人民.
(4) 他使用百姓的時候呢,能夠按照法度,恰如其分。

2. 子產簡介
子產,就是鄭國的大夫公孫僑,他是一位非常有名的政治人物。當時的鄭國,在晉、楚兩個紛爭不斷的大國之間,全靠子產不卑不亢的周全,才保全了國家。鄭簡公時期呢,鄭國內部的公子們相互殘殺,危及到了子產的性命,當時的人們都說子產有仁德,鄭國所以能夠存在都是因為有子產在啊。所以,掌權的公子們,不僅不加害他,還升他擔任卿大夫,實際的掌控鄭國的政治。子產在位二十二年,位高權重,死的時候呢,卻身無餘財,辦喪事的錢都沒有,百姓們紛紛出錢,子產的兒子也不接受,靠手拉肩扛為父親建造墳墓。孔子聽到他去世的消息後,為他淒然落淚,並感慨地說:“古之遺愛矣。”子產一生仁厚慈愛,具備君子典範。那這一章,夫子特別指出了他具備的四種美德,這四種美德,也可以說是從為政者、管理者的角度,來談論君子之道的重要體現。

3. 行己也恭
行己也恭,是為學的內在基礎,也是修己成己之德的外現。一個為政者,必須要從自身開始,首先對自己的職責保持敬畏,然後呢,才能和睦君臣上下,協調邦國關係,恩養百姓。只有自己擁有了高尚的品德,才能團結更多的人;照顧好各方的利益,才能使政治在和諧的狀態下順利的實施。行己,是指子產對自己的要求,行為舉止恭敬謹慎。孔子對自己和弟子們,也是這樣要求的,這是做人的根本,也是對任何職業或家庭管理者的要求。恭則不侮,恭敬別人呢,就不會招致侮慢,如果本身行事態度散漫,就沒法取信於人。為政者,不僅是要製定法律規則,重要的是自己一定要做好這些規則,使自己成為這一點上可以學習的榜樣。在貌為恭,在心為敬,恭是一個人由內而外統一和諧的表達對天地萬物的敬意,一個人具有恭的外貌,就是這個人內心有敬的本質。

4. 事上也敬
敬,我們著重從外貌上描述的時候,就叫恭;著重從內心上描述的時候,就叫敬。恭表現出了一個君子,內外兼具、本末兼顧的道義追求和信譽的修養。我們能夠謙恭地面對別人,就是因為心中對別人懷有敬意。敬,又是德之所聚,可以迅速地匯聚學習他人的功德。當然,有人內心沒有敬,卻表現出假裝謙卑的樣子,這就是巧言令色;也有人呢,即使心中對人含有敬意,卻不能很好的表現出謙恭,這也是一個很大的遺憾。

5. 恭和敬,是儒家堅持深度生命學習的基礎
恭和敬,是儒家堅持深度生命學習的基礎,是提升自我必須內化於心的基本功。做到了敬,就具備了內在可以不斷完善的基礎,生命就不會苟且於天地;做到了恭,就讓所有你面對到的每一個人,心生歡喜,讓他人與我們相處的時候,都會覺得非常美好。而恭的反面,就是暴慢,以暴慢的態度與人交往,就會在不經意間呢,招致危險和災禍。孔子說“書云:孝乎惟孝,友於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在家裡,古人都願意用“舉案齊眉,相敬如賓”這八個字,來形容夫妻相處的最高境界。這不是我們平常理解的陌生人的假客套,而是夫妻相濡以沫、相知相守的真敬重、真仰慕,敬其為人,慕其才學。夫妻相處呢,一定要恭敬對方,真實的恭敬別人,才可以獲得別人的恭敬。我們在家裡,如果覺得不受對方尊重了,那我們就要反省一下自己,是否缺少對對方的恭敬了呢?總以為自己跟對方這麼親密,所以才不用客氣,那麼對方對你不恭敬,也是不用客氣了。人最容易的,就是對自己放鬆了,大家都對自己放鬆,互相傷害的事兒,就隨時發生了。

6. 君子要重視的道
《論語•泰伯篇》,曾子在重病的時候,還勸告孟敬子說“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我接下來的話,你要仔細聽,君子要重視的道有三個:
第一個,動容貌,斯遠暴慢矣。這一定要注重容貌的謙和,這樣才會遠離粗暴放肆。
第二個,正顏色,斯盡信矣。你要做到臉色莊重嚴肅,才能獲得別人的信任。
第三個,出辭氣,斯遠鄙倍矣。一定要重視說話的言辭、口氣和聲調,這樣呢才會避免粗野和背離。那我們看,曾子在彌留之時,還叮囑孟敬子要注意從容貌、言談、舉止和態度這幾個方面做起,這些外在的形象,其實都關乎到內在的恭和敬的工夫,可見恭和敬,對於個人的道德修養,以及和諧人際關係,是有多麼重要的意義。

7. 恭主容,敬主事。子產不僅敬重君上,為國家辦事,也是盡心盡力,毫不馬虎。什麼叫敬其事呢?就是做事的時候,要投注百分之百的力量和用心。我們現在的人做事兒,無論是公事還是私事,都喜歡馬虎應付、草草了事,這都是不敬。單位裡有很多這樣的人,你讓他提意見呢,他就表示沒異議;叫他執行呢,他又不樂意動彈,既不能令,又不受命,不作為,就是一種完全不配合的狀態。但他自己卻認為自己沒出錯,沒做什麼壞事兒,自己是個好人。而通常會辦事的人呢,又會犯另一種毛病,就是貢高我慢,常常以功臣自居,得意洋洋。人有功勞,不居功是很難的,只有真實的認為功勞不是自己的,才能以平常的心來面對。那子產,由始至終恭恭敬敬,完全不耽著於自己的功勞,接受命令的時候,也不僅僅是服從,有好的意見,還會忠心的勸諫,執行的時候,又盡心盡力,鞠躬盡瘁。子產執政的時期呢,鄭國的人們喜歡到鄉校去聚會,議論執政的好壞。大夫然明就建議把鄉校給廢了,子產說為什麼廢呢,我們可以仔細地聽人們的議論,他們喜歡的我們就推行,他們討厭的我們就改正,他們就像我們的老師,為什麼要毀呢?我只聽說善事可以減少怨恨,沒聽說威風可以減少積怨,就像防洪水一樣,只是堵塞,一旦潰堤必然傷及眾多,可是事先疏導就不會氾濫成災了。然明聽了之後,十分慚愧,也更加的敬佩子產。那我們看,子產作為一個為政者,他胸怀大義,能夠做到敬天下的人,以天下人為師啊。

8. 養民也惠, 使民也義
養民也惠,是說子產愛護人民,他制定政策,讓經濟繁榮,讓百姓安定生活。使民也義,就說明他做到了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古代人要服勞役,國家有大的工程建設要去工作,那子產安排時間都避開人們農忙的時候,能夠讓百姓用而不疲,國家就會長盛不衰。子產執政的第一年,人們還不太適應,還有怨言。但是到了第三年,民間就有歌謠說:“我有子弟,子產誨之;”子產使他們受到良好的教育;“我有田疇,子產殖之。”子產讓他們生長茂盛。“子產而死,誰其嗣之!  ”子產死了,誰又能繼續施行仁政,讓人民幸福呢。由此可見,子產在人們心中是多麼的重要,也可以看得見君子之道,它是有多麼大的功用。

9. 總結
所以,有人說儒家是統治者統治人民的工具,這真是一個大誤會。一般的人呢,談到為政,就愛談執政的技巧。那儒家講為政呢,從不強調技術,強調的是,在為政的問題上,只有為政者有品德,才能具有普遍的號召力,任何人都能感受到美德的力量。如果靠利益吸引,就只會吸引重利的小人;靠權術和規則,只能強行地將人們聚到一起,民心也是渙散的。追求制度權術,忽略仁愛,那麼任何事兒都不能長久。一個真正的領導者,必須是道德的領導者,不是以道德要求別人,而是以身作則。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子產是做到了這一點,就像他自己所說的“苟利社稷,生死以之。”通過子產的君子之道四,那我們看到了東方為政者的楷模,嚴於律己,尊重他人,愛護群眾,遵守法度。這四點,不僅是政治家應該具備的,如果我們學習拿這四點去做人處世,人生就太有希望了。

《論語》中談到君子的章節,大概有 83 章, 98 次。那麼到底什麼是君子?君子,就是孔子心中理想的人格標準,是中華民族的理想人格形象。西方也有他們的標準,就是紳士。說到紳士,我們腦海中會有形象,比如說頭戴禮帽,彬彬有禮,待人謙和,尊重女性,等等。反過來,對我們自己民族的君子的形象,倒有些迷糊。生活中,君子是怎麼樣的呢?我們可能會想起一些零星的詞句。比如說,君子坦蕩盪,你到底怎麼才算是坦蕩盪呢,就覺得比較抽象。捫心自問,我們會發現,我們對自己民族的理想人格形象,甚至不如對西方的紳士有形象感。其實,無論東方西方,理想的人格,都強調了要修養道德操守,尊重他人,兼愛天下,都注重要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內涵,和最大程度的荷負對整個社會的責任。那今天的君子之道四,希望幫助我們對君子有多一些的了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