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公冶長第五 第19章-2

(19章續)
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白話>
他辦移交的時候,一定把他任內的政務,清清楚楚地告知接任的宰相。這種人,你看怎樣?」孔子答說:「他是忠於職守的人!」子張進一步問:「他可算是仁人了吧!」孔子說:「就這件事,堪稱為忠,若問他這個人,我不知啊,哪得為仁人呢?」

<文義>
1.子張:姓顓孫、名師,子張是字。少孔子48歲。和子夏、曾參等人,都是孔子晚年的弟子。
※子張志高意廣,氣象闊大。難免義欠妥切,孔子曾說他「師也辟」,「師也過」。辟,張大之義或偏激;過,過多、過頭而失中。

2.令尹是楚國官位,等同宰相
楚國(公元前1115年—公元前223年),位處長江流域,在周成王時期建國。楚成王時,在令尹子文的治理下更家強盛。在當時國際間,子文的聲望很高。加上有學問又有修養。(子文是比孔子早100多年的人。)

3.「未知,焉得仁?」另一種說法
「子文不是有智慧的人,豈能算是仁人。」
因為子文舉薦子玉帶兵出戰晉國,結果楚國被打敗,子玉自殺身亡。後人評論子文缺乏智慧,舉薦失當;造成子玉自殺,是賊害子玉,有傷仁德。所以子文智慧不足,豈能夠得上仁人!

<思惟題綱>
1:子張志概高遠,所問所言,義皆遠大,從《論語》中所記,可得知。請問在前面為政篇,子張提出什麼問題請教孔夫子?

2.子文「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下台,一定把任內的政務,詳詳細細地告訴接他任的人。請問容易嗎?為何他做到了?孔子認為這是什麼德性?

3.請問你從「令尹子文」身上,學到什麼?你如何落實?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