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公冶長第五 第9章 -1

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

解釋:
(1)夫子對子貢說:「你和顏回,誰比較強些?」子貢說:「我怎能和他比!他能聞一知十,我衹能聞一知二。」夫子說:「你是不如他,我同意你的看法。」
(2) 夫子對子貢說:「你與顏回,誰勝過誰呢?」子貢回答說:「賜怎敢和顏回比?顏回聽到一件事理,就能周知十件事理;賜聽到一件事理,只能推知兩件事理。」夫子說:「聽你如此說,真是不如顏回啊!我和你都不如顏回啊!」
 
文義:
兩種解釋,各有不同內涵
(1) 一說子貢喜歡評斷別人,因此夫子舉顏回相比較,以警惕之。(與,解為”贊同、贊成”)
(2) 「與」是同的意思,孔子和子貢皆不如顏淵。(「孔子對於顏回,他認為是得英才而教育之,是快樂的。…..可見孔子的教育和他的為人,是如此地謙虛,能夠把握機會啟發人,一點都不呆板。」《論語別裁》上冊)

 思維題綱
1.「聞一知十」、「聞一知二」的意涵,真的就是“十”與“二”這樣的量嗎?
2. 想想自己若是師長拿身邊的同學來比問,心裡會有什麼反應?不能接受還是很受傷?為什麼?
3. 對於兩種解釋,您有何想法?依據什麼做理由?

補充資料

1.《史記•仲尼弟子列傳》田常欲作亂於齊,憚高、國、鮑、晏,故移其兵欲以伐魯。孔子聞之,謂門弟子曰:「夫魯,墳墓所處,父母之國,國危如此,二三子何為莫出?」子路請出,孔子止之。子張、子石請行,孔子弗許。子貢請行,孔子許之。……故子貢一出,存魯,亂齊,破吳,彊晉而霸越。子貢一使,使勢相破,十年之中,五國各有變。(田常與監止分別擔任左、右相國 ,共同輔佐齊簡公。 齊簡公四年,田常弒殺簡公)
2. 基辛格:季辛吉,本名海因茨•阿佛列•季辛爾。出生於德國的美國猶太裔外交官,與越南政治家黎德壽一同為1973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原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後擔任尼克森政府的國務卿並在水門事件之後繼續在福特政府中擔任此職。作為一位現實政治的支持者,季辛吉在1969年到1977年之間在美國外交政策中發揮了中心作用。
3. 比爾蓋茨: 通稱貝爾•蓋茲,是美國著名企業家、投資者、軟體工程師、慈善家。他與保羅•艾倫一起創建微軟公司
4. 李嘉誠: 出生於中國廣東潮州, 二次大戰後眾多成功企業家之一,俗稱「李超人」, 香港著名商人, 曾為亞洲首富及連續多年均蟬聯香港首富寶座。他創立的長江集團已成為香港最大企業之一。
5. 蕭何: 是漢朝初年丞相、西漢初年政治家。輔助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政權。
6. 張儀: 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是魏國公族支庶子弟,和蘇秦同為鬼谷子的徒弟。張儀學成之後遊說諸侯提倡連橫,即秦國聯合其他諸侯國中的幾個,然後對抗其他的諸侯國,多次破壞了六國的合縱,為秦惠文王重用,卒於魏國。
7. 蘇秦: 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到趙國後,提出合縱六國以抗秦的戰略思想,並最終組建合縱聯盟,任「從約長」(合縱之約的六國之長),兼佩六國相印,使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關。
8. 陶朱公:就是范蠡,字少伯,又名鴟夷子皮。是春秋時歷史上早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經濟學家。他出身貧寒,但聰敏睿智,年輕時,就學富五車,文韜武略,無所不精。居楚卻不為世人所識(傳說佐越王勾踐定計滅吳後與西施泛五湖而去)。不過確實助越王勾踐復國,後體認「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而退隱經商,自號陶朱公,當地民眾皆尊陶朱公為財神。

引用經文

9.《論語•先進•18》子曰:「回也其庶乎,屢空。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
10.《論語•憲問•21》子貢方人。子曰:「賜也賢乎哉?夫我則不暇。」
11.《論語•雍也•5》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

重點摘記

1. 孔子問子貢:“你和顏回比,誰更強啊?”子貢回答說:“我怎麼敢跟顏回比呢,老師說一件事,他一聽,馬上就能領會十件事,而我只能領會兩件。”孔子說:“你不如顏回啊,我同意你的看法,你的確不如他。”

2. 孔門心法講究的是反求諸己。這裡孔子為什麼一反常規,要子貢與顏回比比誰更強呢?這正是孔子作為大教育家的高明之處,這叫做法無定法,因病予藥,看對方得什麼病,然後給什麼藥。細思孔子這劑藥挺猛的。為什麼要給子貢開這麼一劑猛藥呢?

3.關於子貢
(1) 是孔子座下,最才華橫溢的弟子了。把外交、經商、管理、口才等諸多才能,完美集於一身的人。
(2) 據《史記》中記載,齊國想要攻打魯國,子貢奉師命出來在各國出使了一趟,就保全了魯國,並使天下的格局發生劇變。
(3) 有治國之才,《史記》裡說:子貢常相魯衛,經常在魯衛兩國擔任宰相。
(4) 有經商才能,孔子說他做生意時呀,億則屢中,億就是判斷,他判斷什麼東西能夠掙錢,那就能夠掙錢,成為與陶朱公齊名的春秋富豪。

4. “方人”。這個習慣,對孔門心法的實踐頗為不利。喜歡評判別人的人,難免高傲,因為評判者一般會不自覺地站在一個道德或者是智慧制高點上,指點江山,臧否人物。人一高傲,那就容易得少為足,固執己見,聽不進他人的良言相勸。

5. 孔子洞察到子貢的這個問題,就挑一個牛人顏回比一比,顏回是孔子欽點的學霸。想以顏回的高明啊,來折服一下子貢的傲氣。

6. 子貢作為一個好學生的風采:
(1) 肯聽老師的話,願意接受老師的引導。
(2) 誠實,一比之下,發現自己的確比顏回差得很多,就老老實實地承認下來。

7. 子貢日後成就非凡,天分高,固然是一個因素,而具備好學生的條件,才是更根本的原因。

8.如果不接受自己不如顏回的現實,就會一直陷在良好的自我感覺中,沾沾自喜,不再去改進、完善和提高自己,格局劇變的子貢,也許就不會出現在歷史上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