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先進十一 第25章-8

三子者出,曾皙後。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白話>
子路、冉有、公西華走後,曾皙單獨留下來,問孔子說:「老師,您對子路、冉有、公西華的志向怎麼看呢?」夫子說:「只是談各自的志向罷了。」

<文義>
1. 三子者出:子路、冉有、公西華走後。
2. 曾皙後:曾皙就刻意留下來,請問。因為他自知所答非正,卻得到夫子稱讚。

<思惟提綱>
1. 「三子者」是指誰?
2. 曾皙為何留下來,問夫子問題?
3. 如果是曾皙,你會像他一樣,內心有疑惑,而留下來問清楚嗎?
4. 夫子如何回答?

<義理解釋>  
一、引用經文
二、重點摘記
〈先進篇〉第二十五章:
三子者出,曾皙後。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一) 三子者出,曾皙後。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三子者出就是子路、冉有、公西華走後,曾皙單獨留下來。他繼續問孔子:“老師,您對子路、冉有、公西華的志向怎麼看呢?”

(二)為何曾皙會留下來,各家說法不同
1.他為什麼會單獨留下,而且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呢?這又引起了後世學者極大的興趣。
2.上一講,我們講到歷代學者對本章的評價,總體來說,宋代學者比較推崇曾點,朱熹甚至贊他是堯舜氣象;
3.但明代學者對曾點略有微辭,認為曾皙的才學在三子之下。
4.明末清初作家、史學家張岱說:“曾點呢念念與三子比量,所以不能信受喟然之意。”
5.楊升庵也說: “曾點因為種瓜的小事就把曾子打得昏倒在地上,這哪裡是春風沂水的情懷呢?所以畢竟信不過。”

(三)曾皙留下來問老師,是謙退的心態
1.正常來講,當老師提問弟子“如果被人賞識,打算做怎樣的事業?”那弟子們就應該直接回答夫子的問題,正面回答自己的人生抱負,以抱負對,這是正遵師命,是問答之正。
2.可是曾皙,他自言“春風沂水,詠而歸”,這就不是正面回答夫子的提問,非答問之正。但曾皙卻獨為夫子所許,所以曾點也沒弄明白這是怎麼回事。
3.《義門讀書記》上有這樣一段話:說曾皙呢並不是因為高興自己為夫子所許,真以為夫子必薄三子而複問,而留下來繼續問的。
4.曾點是孔門狂士,狂者必然心中灑落,不暇於細務。但再怎麼他也知道,三子之言志,那都是實事,都是切務,都是必不可少。所以“異撰之言”呢,就是寓謙退在其間。
5.他說“異乎三子者之撰”的時候,就證明他也覺得自己說的是個人情志,不足為夫子所讚歎,所以留下來再問老師,這也是他的謙退。
6.可是單獨面對曾皙的提問呢,孔子的回答就更為輕巧,說:“各言其志也已。”只是談各自的志向罷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