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顏淵十二 第19章-1

季康子問政於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
<白話>
季康子請問為政之道於孔子,問到:「如果將無道的惡人殺掉,以成就有道的善人,你以為如何?」
<文義>
1.無道,指的是惡人。
2.有道,指的是善人。
<思惟提綱>
1.季康子請問為政之道於孔子,而且自己先說出辦法來,與孔子商議,從他的辦法來看,推測當時可能發生了什麼事?
2.季康子問政,他心裡想著要殺無道使國家社會達到他想要的政績?你贊成他的想法和做法嗎?
3.如果我們現在所處的位子,也面對無道、面對惡,我們的想法、做法又會是如何?
<義理解釋>
一、引用經文
1.漢朝韓嬰《韓詩外傳》「魯有父子訟者,康子欲殺之。孔子曰:未可殺也,夫民不知父子訟之為不義久矣,是則上失其道。」
二、重點摘要
原文:
季康子問政於孔子曰: “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一)本章第一段消文
今天先學習第一小段:季康子問政於孔子曰: “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
季康子請問為政之道於孔子,問到:“如果將無道的惡人殺掉,以成就有道的善人,你以為如何?”
(二)當時的歷史背景
1.季康子為魯國大夫,當時魯國公室衰弱,以季氏為首的三桓強盛,季氏宗主季康子位高權重,是當時魯國的權臣。他想要鋤惡成就善道,請問夫子想法。
2.《韓詩外傳》有段記載:魯有父子訟者,康子欲殺之。魯國有父子二人因糾紛而打官司,季康子認為父子之間打官司是不對的,所以想要殺了這對父子。疑此處談到的:季康子欲殺無道,即是指父子相訟之人。
(三)季康子問政的動機
1.季康子問政,他內心關心著---百姓如何才能聽命於他,作為上位者如何才能沒有盜賊?如何殺無道使國家社會達到他想要的政績?
2.這是為政者所思考的,那就我們現在所處的位子,面對無道、面對惡,我們的想法、做法又是如何?
(四)我們的想法和做法
1.國際間面對恐怖主義,採取經濟制裁、政治孤立、軍事圍剿;社會上,聽到新聞報導駭人聽聞的犯行,壞人被警察繩之以法、嚴懲法辦。我們內心是否都嫉惡如仇呢?覺得對,就是要這樣,實在是罪無可赦!
2.站在遠處看季康子,理論上,我們好像可能會覺得殺無道以就有道,不對,但把自己投進去,我們真實的想法好像又有些不同。
3.再試著貼近一點,回到日常生活,管理公司、經營家庭,當員工、孩子犯錯時,我們通常第一反應是什麼?會怎麼處理?罰還是不罰呢?
3.不罰,對整體會不會有負面效應,其他員工、孩子,會不會也跟著亂呢?惡被我們去除,善就會出來呢?罰,怎樣能罰到他的內心裡去呢?
4.邀請大家靜下來觀察、思考,明天我們繼續共學。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