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顏淵十二 第11章-2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
<白話>
齊景公說:「這話對極了!假使君不盡君道,臣不盡臣道,父不盡父道,子不盡子道,縱然有糧食,我有辦法安安穩穩的吃嗎?」

<文義>
1.信:真的這樣。
2.雖:即使,縱然。
3.粟:糧食。
4.諸:「之乎」的合音。語助詞,表疑問。

<思惟提綱>
1.齊景公問政,孔夫子給了什麼答案?
2.針對孔夫子的答案,景公又如何回應?
3.夫子的回答,一定是觀待當時的問題,請問當時社會國家出了什麼問題?
4.請問何謂「君道」?「臣道」?「父道」?「子道」?
5.現今社會亂象依然存在,子曰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對今日也是治本嗎?

補註 :【齊景公】
1.在位58年,算是有雄才大略,他在位期間,國內治安相對穩定。
他一心想恢復齊桓公時代的霸業,但沒有辦法達到,很苦惱,就去問了孔子。
2.他一生的功過為何?
 《論語•季氏篇》第12章「齊景公有馬千駟,死之日,民無德而稱焉」。

<義理解釋>  
一、引用經文
1.古代選賢用能兩個標準:“孝”和“廉”。
漢代建立一整套選拔官吏的制度,名為「察舉制」。由孝廉一科選舉的人才最多,所謂孝廉,是「孝子」和「廉吏」的簡稱,於民則舉「孝」,在吏則興「廉」。漢代統治者認為,孝是「百行之冠,眾善之始」,廉則是「官之根本,民之表率」,因此對孝廉的考察和薦舉十分重視。
2.《孝經‧聖治章》:「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
3.《禮記•學記》:「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
4.《孝經‧廣要道章》:「教民親愛,莫善於孝。教民禮順,莫善於悌。移風易俗,莫善於樂。」

二、重點摘記
(原文)
《論語.顏淵.11》後半段:
公曰: 「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

(一) 文義
1.「公」指的是齊景公,是春秋時代齊國的國君,景公問孔子為政之道時,孔子對景公說出了:“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這個倫常之道。
2.實際上,齊國到景公時,政治已經不是很安定了。魯昭公末年,孔子適齊,時值齊國大夫陳氏把持朝政,而景公又寵幸愛妾,多內嬖,不立太子。
3.導致皇室大亂,原因就是 “ 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 
4.景公一聽到孔子這個教誨,就說“善哉”,覺得孔子這個為政之道的總結真是太好了!他說:“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
5.“ 信如”就是如果真的會出現“ 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 的狀況的話。這時景公用反義說出了他的心得。
6.他說:“ 好極了!若是君不盡君道,臣不盡臣道,父不盡父道、子不盡子道,縱然積蓄很多糧食,我有辦法吃得到嗎? ” 
7.換句話說,“ 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人際秩序陷入混亂,各人不守自己的本分了,不履行自己的義務了,國家必然大亂,此時即便有糧食,也吃不到嘴裡的。

(二) 孔子的回答是針對時弊、切中要害
1.孔子回答景公的話,實際上是針對時弊、切中要害!
2.孔子說:做一個國君要仁慈、要愛民、要勤政,要把國家的富強、人民的幸福做為己任,這樣的君才是真正的君。
3.選賢用能,也就是選良臣,要從哪裡選呢?要從孝子裡頭選。古代選賢用能有兩個標準,就是“ 孝 ” 和 “ 廉 ” ,也就是所謂的舉孝廉。
(三)為何選良臣要選孝子
1. 一個人能夠孝順父母,他自然能夠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領導。假如對父母都不孝順,他有可能盡忠職守、愛人民、愛國君嗎?
2.《孝經》說:“ 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 ” 所以愛敬父母是根本,能夠對父母真心愛敬,才能真心去愛敬別人。
3.臣子對君要忠誠、要禮敬,這都是要教育。而這個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提倡 “ 孝道 ”,就是提倡“父父子子“之道的教育。

(四) 孝道是和諧社會的根本
1.現在我們都希望社會和諧,而和諧社會怎麼來的?靠的是教育。
2.《禮記 • 學記》上講的“ 建國君民,教學為先 ” 。教學最重要的就是倫理道德,而這當中最根本的就是孝道。
3.如同《孝經》上說:“ 教民親愛,莫善於孝 ”,所以孝道是和諧社會的根本。
4.假如君臣父子都能夠各安其位、各守其分、循禮而行,遵守自己的倫常之道,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盡到自己的本分與使命,而非濫爭權力、名位、財富,自然政治安定、國家富強、人民安居樂業。

(五) 結攝
1.有學者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個倫常之道,實際上是孔子按名責實,治亂世的大政策,不但為景公設計,更是為天下萬世所說的治國大道。
2.君、臣皆為名位,承擔這個位子的人應該要有一定的德行、能力,不能徒有其名,每一個層級的治理者,有名亦需有實、名實才能相符。
3.所以每一位君、臣、父、子,都應該努力學習,效法理想的君臣父子之道,這樣位越高,越能為人民服務,生命也將變得更輝煌、燦爛、更有意義!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