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顏淵十二 第20章-2

子張對曰:「在邦必聞,在家必聞。」子曰:「是聞也,非達也。」

<白話>
子張回答說:「在邦國做事,國人都知道他的聲譽;在卿大夫之家做事,大夫全家的人也都知道他的聲譽。」孔子回說:「你說的是名譽顯聞,不是德行通達。」

<文義>
1.聞:名譽。聲名遠播,人人皆知。
2.達:通達、知曉。處人處事都可通達無礙。

<思惟提綱>
1.子張認為「達」是什麼?
2.孔子對子張的回答,又如何回應?
3.你認為何謂「達」? 何謂「聞」?一般人在乎的是「達」還是「聞」?
4.從子張的回答,顯現子張是什麼樣的人?

<義理解釋> 
一、引用經文及資料
1. 鄭玄(127年8月29日-200年),字康成,東漢末年儒家學者、經學大師。
因自幼聰穎異於常人,有神童之稱。他遍注儒家經典,以畢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遺產,使經學進入了一個"小統一時代"。著有《天文七政論》、《中侯》等書,共百萬餘言,世稱"鄭學",為漢代經學的集大成者。
2.《論語•先進•17》:「師也闢」
3.朱熹《四書集注•論語》:師也辟。辟,便辟也。謂習於容止,少誠實也。
4.《荀子•非十二子》:「禹行而舜趨,是子張氏之賤儒也。」

二、重點摘記

 (一)原文
子張問:“士何如斯可謂之達矣?”子曰:“何哉,爾所謂達者?”
子張對曰:“在邦必聞,在家必聞。”子曰:“是聞也,非達也。夫達也者:質
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在邦必達,在家必達。夫聞也者:色取仁而
行違,居之不疑,在邦必聞,在家必聞。”

(二)子張所理解的達—在邦必聞,在家必聞
1.子張問 “士何如斯可謂之達矣?”,子曰 “何哉,爾所謂達者?” 在聽到
老師的反問後,子張馬上作答,子張對曰,“在邦必聞,在家必聞。”
2.這是子張所理解的達,就是在一個邦國做事,一國的人必聞其名;在大夫之家
做事,大夫全家的人必聞其名。

(三)鄭康成的註解
1.漢代經學大師鄭康成註解此處說:“言士之所在皆能有名譽。”
2.換成今天的話,就是一個人在哪裡都能獲得名望,從政,在其管轄之地人人
皆知;從商,在其公司、行業人人皆知,乃至於各種社會名流、明星、網紅,名
聞天下。

(四)子張的回答呈現他是看重名利的人
1.子張認為,如果一個士人沒有名望,不能出名,這個人就沒有成就,就不能算
是通達。這正是子張的病,過分看重外部的名利。
2.孔子評價子張 “ 師也闢 ”。
3.朱熹解釋說:“習於容止,少誠實也。”專注於外在行為舉止,但欠缺內心的
誠敬。
4.荀子就說:“禹行而舜趨,是子張氏之賤儒也。”拼命學習模仿大禹、舜帝走路跑步的樣子,希望自己舉手投足都像聖賢的樣子,但內心的修為卻沒有同步,這就有點“裝模作樣”了。
5.所以孔子就說:“師也過!”太過分了。

(五)反思自省:我有無子張的毛病
1.其實子張顯現的這個毛病,也是我們許多人所共有的毛病,尤其在現今這個資
訊傳播極其便利的時代。
2.很多人乃至公司,較於子張更是有過之無不及,不擇手段拼命搏上位、搏出名,
將出名視為人生成功,卻不想自己是否名不副實(名不符實)。

(六)孔子糾正子張
所以孔子聽到子張的回答後說,“ 是聞也,非達也。 ”你說的這是聞,出名,
不是達。那什麼是聞?什麼是達呢?下面孔老夫子就將為我們深入辨析。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