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公冶長第五 第7章 -2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 


解釋: 請參考10/30
文義:
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子路,或稱季路,魯國卞人,是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門十哲之一屬政事科,少孔子九歲,也是弟子中侍奉孔子最久者。亦為《二十四孝》中為親負米的主角。前498年隨孔子周遊列國。後任衛國蒲邑(今長垣縣)之宰,也是當地大夫孔悝的家臣。

思維題綱
1.之前,〈為政第二〉17章(子曰:「由,誨女知之乎…..」加上本章,試著揣摩夫子對子路的了解及用心。
2.經過昨天義理解說後,試著體會夫子和子路師弟間的情誼。

引用經文
1.《論語••先進•12》閔子侍側,誾誾(ㄧㄣˊ)如也;子路,行行(ㄏㄤˋ)如也;冉有、子貢,侃侃(ㄎㄢˇ)如也。子樂。「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2.子路之死《史記•仲尼弟子列傳29》
初,衛靈公有寵姬曰南子。靈公太子蒯ㄎㄨㄞˇ聵ㄎㄨㄟˋ得過南子,懼誅出奔。及靈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ㄧㄥˇ。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輒在。」於是衛立輒為君,是為出公。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蒯聵居外,不得入。子路為衛大夫孔悝之邑宰。蒯聵乃與孔悝作亂,謀入孔悝家,遂與其徒襲攻出公。出公奔魯,而蒯聵入立,是為莊公。方孔悝作亂,子路在外,聞之而馳往。遇子羔出衛城門,謂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門已閉,子可還矣,毋空受其禍。」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難。」子羔卒去。有使者入城,城門開,子路隨而入。造蒯聵,蒯聵與孔悝ㄎㄨㄟ登臺。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請得而殺之。」蒯聵弗聽。於是子路欲燔臺,蒯聵懼,乃下石乞、壺黶ㄧㄢˇ攻子路,擊斷子路之纓。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結纓而死。
《禮記•檀弓上》孔子哭子路於中庭。有人吊者,而夫子拜之。既哭,進使者而問故。使者曰:「醢之矣。」遂命覆醢。

3.《論語•先進•17》:「柴也愚。參也魯。師也辟。由也喭。」喭:粗俗率直

由夫子和子路的對話略了解:
《論語•為政第二•17》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論語•子路第十三•3》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這部分,我們可以學習的地方,  日常老法師於《論語摸象》針對夫子所言約略解釋並指導:
 (你這個人好野啊!對於所不知道的事情,你不要輕下斷言;這個正名有它非常重要的理由在,然後就詳細的告訴他種種的理由。雖然子路平常就是這副樣子,但我們不要小看他,不要因為聽見了這個故事就覺得子路不足取。其實一般人如果能夠做到像子路那樣的話,就已經太了不起了。子路有個非常大的長處----聞過則喜,人家指出他的錯誤,他很歡喜,覺得這樣才能不斷改善自己。反觀我們對於自己的過失,不知道已經很糟糕了,知道了不但不肯改,還要保護它,這是我們最嚴重的毛病。
子路特性是衝勁很大, 也就是所謂的狂者。夫子曾經說過,如果不能得到最好的人,「必也狂狷乎」。 因為狂的人至少進取心非常強,但是往往問題不一定把握得很準;狷的人是反過來,非常耿介,非常仔細和固執,不輕易動搖。)

據載:
顏子死後,次年子路又死,子路死後,不到半年,夫子也曳杖逍遙而逝...

孔子蚤作,負手曳杖,消搖於門,歌曰:「泰山其頹乎?梁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既歌而入,當戶而坐。子貢聞之曰:「泰山其頹,則吾將安仰?梁木其壞、哲人其萎,則吾將安放?夫子殆將病也。」遂趨而入。夫子曰:「賜!爾來何遲也?夏后氏殯於東階之上,則猶在阼也;殷人殯於兩楹之間,則與賓主夾之也;周人殯於西階之上,則猶賓之也。而丘也殷人也。予疇昔之夜,夢坐奠於兩楹之間。夫明王不興,而天下其孰能宗予?予殆將死也。」蓋寢疾七日而沒。《禮記·檀弓上》、《孔子家語·終記解》

1 則留言:

Paul 提到...

細思維,何以孔子如是說: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
如果僅說了:「道不行,乘桴浮於海。」,我等當不能瞭解孔子當時的意向如何,
但是後面加入了:「從我者,其由與?」,似乎便是藉由子路的特質,顯示出孔子當時的意向。
若說子貢善巧言說,孔子此處也顯此善巧言說。
然而子路這時的回答,卻也顯出依止善知識的好樂心思,實在也令人傾羨啊!
雖然孔子給子路的反應,看來有些約束,但也不失親愛之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