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先進十一 第5章

南容三(ㄙㄢヽ)復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ㄑーヽ)之。
<白話>
南容反複誦讀“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的詩句,孔子便把侄女嫁給了他。
<文義>
1.白圭:白色的瑞玉
2.「三」復:代表多次。
3.毛詩大雅抑篇:「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玷是玉上的缺點,尚可磨滅,若言語有缺失,則不可磨。
<思惟提綱>
1.“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為什麼玉上的缺點,尚可磨滅,若言語有缺失,則不可磨呢?你有類似的經驗和體會嗎?
2.為什麼南容反複誦讀“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的詩句,孔子便把侄女嫁給了他?
3.從這一章的學習中,您有得到什麼啟發嗎?

<義理解釋>
一、引用經文
1.《詩經·大雅·抑》之的詩句:“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
2.《論語·季氏·13》陳亢問於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對曰:「未也。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聞斯二者。」陳亢退而喜曰:「問一得三,聞詩,聞禮,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
3.《毛詩·大序》:“詩者,誌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
4.《論語・子張·13》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5.《孔子家語·弟子行》中說:“獨居思仁,公言仁義,其於《詩》也,則一日三覆'白圭之玷',是宮縚之行也。”
6.《論語.公冶長·1 》子謂公冶長,「可妻也。雖在縲絏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7.《論語.公冶長·1 》子謂南容,「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於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8.《中庸·1》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者也,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9.《史記·貨殖列傳》故曰:「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夫千乘之王,萬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猶患貧,而況匹夫編戶之民乎!

二、重點摘記
(原文)
南容三復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一)本章消文
“白圭”,在這裡指《詩經·大雅·抑》之的詩句:“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意思是:白玉上的污點,還可以磨掉;我們言論中有毛病,就無法挽回了。這是告誡人們要謹慎自己的言語。整句話的含義是:南容反複誦讀“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的詩句,孔子把侄女嫁給了他。
(二)詩,是人的志趣所在
1.孔子非常重視《詩經》的學習,曾經教育兒子孔鯉:“不學詩,無以言。”
2.儒家經典著作《毛詩·大序》中說到:“詩者,誌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詩,是人的志趣所在,在心裡是志,發出來成為優美的言語,就是詩。
3.南容反覆念誦《詩經》中的這段話,說明他內心有白圭的志向,有了這種品性,他就會非常重視自己言語上不能有什麼過失。他一再提醒自己,玉的潔白是不能夠有一點瑕疵和污點的,但白玉即使被污點,他還可以把它磨去;但人如果說錯了話,則無法挽回。
4. 「斯言之玷,不可為也」的故事
(1)記得夢秋老師在分享《八佾篇》第二十章時,講過一個故事,有一個小男孩脾氣很差,總是無法控制自己。有一天父親給了他很多釘子,告訴他:“你生氣的時候,就釘一根釘子在後院的圍牆上。”
(2)第一天,他就釘了40顆;慢慢的他可以控制他的情緒了,就釘了很少;到最後不再亂發脾氣,就不再釘了。
(3)於是他父親告訴他,如果你每天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你就從院子裡以前釘的釘子中拔一顆出來。終於有一天,小男孩非常高興地告訴他爸爸,說:“把所有的釘子都拔出來了。”
(4)於是父親就拉著他的手走到後院,告訴他:“你做得很好!可是你看到圍牆上那些坑坑洞洞,永遠也不可能回到原來的樣子。”
(5)這個故事剛好說明:言語行為上的過失,就像釘子一樣,會給自己和他人留下難以彌補的傷痕。
(四)品德的修養---反省自己,改過自新
1.儒家文化倡導“學而優則仕”,有家國天下的情懷。日常小事都需要謹慎,更不用說是國家大事,所以極力提倡慎言。要做到這樣一點,其實更重要的是要重視品德的修養。
2.《孔子家語·弟子行》中說:“獨居思仁,公言仁義,其於《詩》也,則一日三覆'白圭之玷',是宮縚之行也。”這是在誇讚南容有“慎獨”的功夫,從起心動念處觀察自己,用聖賢的教誨來對照自己,來培養自己的品德,他面對公眾講話時都合乎正義。
3.曾國藩也非常注重慎獨,他三十二歲開始寫日記,名之曰:《過隙集》。每日一念一事,皆寫之於冊,以便克服缺點,凡日間過惡,身過、心過、口過,全部寫出來,終身不間斷。由於這樣天天寫日記,念念不忘改過自新,不斷的提升自己,曾國藩最終成為近代史上為數不多的聖賢之一。
4.一個人要想修成白玉一樣完美的品德,需要像曾國藩和南容一樣,要不斷的反省自己,改過自新,逐步培養出坦蕩的胸襟,邁向冰清玉潔的道德境界。
(五)聖賢首先考察的一定是品德
1.孔子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公冶長,把侄女嫁給了南容。兩個弟子差異非常大,在邦無道時,公冶長和南容的遭遇是很不同的,公冶長剛正不阿,卻受了縲絏之刑;而南容懂得進退,免於刑戮。
2.但從聖賢的角度來看,會發現孔子首先考察的一定是品德,他絕對不會因為弟子口頭上在背誦“白圭”的詩篇,就決定侄女的婚事。
3.重要的是平時對他們言行的觀察,發現南容非常注重品德的培養,他讀到這篇詩歌的時候有特別的感慨,被孔子聽見,就決定把侄女嫁予了他。
(六)總結
1.《中庸》中有這樣一句話:“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意思是一個人在失去監督的情況下,更應該謹慎小心,潔身自好,自覺遵守法律與道德的約束,不要抱著僥倖的心理去做壞事。
2.當今社會,“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我們學習這一章,要去體會南容自省自律的境界,面對各種誘惑,在別人看不見的時候,在別人聽不到時候,同樣愛護自己的品德,謹慎自己的言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