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先進十一 第6章

季康子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
〈白話〉
魯大夫季康子問孔子說:「你門下的弟子,誰最為好學?」孔子回答說:「曾經有個叫做顏回的最好學,可惜不幸短命早死了,如今沒有這樣好學的弟子了。」
〈文義〉
1. 短命死矣:顏回死時年僅三十二歲。(顏子之年說法不一,《史記》上說”年二十九,髮盡白,蚤死。《家語•弟子解》始云,三十二而死。《尚史》李鍇著,辨說享年四十又一。)
2. 亡:通「無」。

〈思維提綱〉
1.您覺得什麼樣叫″好學”?
2.夫子認為門下弟子,誰最好學?為什麼?跟我們所認為的好學有何差別?
3. 夫子最後加一句″今也則亡”,您覺得有何涵意?
4.本章給您什麼樣的啟示?
〈義理解說〉
一、補充資料

1.《論語•雍也•2》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
2.《論語•公冶長•28》子曰: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3.《論語•學而•8》子曰: 「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4.《中庸•一 》: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
5. 《論語•雍也•5》子曰: 「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
6.《論語•雍也•9》子曰: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7.《藕益大師全集•論語點睛•公冶長》孔子之忠信與人同,祇是好學與人異。好學二字,是孔子真面目。故顏淵死,遂哭云:天喪予。

二、重點摘記

  (一) 恭誦原文並解釋
季康子向夫子請問:“您的弟子裡面哪一位最好學呢?”夫子回答:“只有顏回最好學,很可惜啊,他短命已經死了,就再也沒聽過誰好學了。

(二)文義細究
1. 顏回不幸短命死矣。根據《史記·仲尼弟子傳》當中記載,顏回死的時候大約才二十九歲,還不到三十歲就過世了。
2. “好學”,在《論語》裡面算是一個關注度很高的話題,在〈雍也第六篇〉我們看到哀公也曾經和夫子請問:“弟子孰為好學?”夫子的回答也同樣是顏回。
3. 哀公和季康子為什麼都用好學這個條件來尋覓人才呢?好學和人才之間又有什麼樣的關係呢?
4. 我們知道孔門四科裡面,顏回是德行第一。夫子的弟子們在編排〈先進篇〉的時候,選用了這一章,用好學這個特質來為德行第一的顏回來作註解。

(三) 什麼是好學特質?
1. 好學這個特質到底如何呢?夫子曾經說過:“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夫子本人也是因為好學而成就的 : 在十戶人家裡面,可能還找得到像我這樣忠信、天性善良擁有良好品德的人,但是啊,要找到像我這樣好學的人大概就很難了。
2. 揣摩一下,夫子他為什麼能夠成為聖人,能夠有所成就呢?除了這一些忠、信、孝、悌,這一些良好的品德作為根本以外,還必須要有好學這一個特質。什麼是好學呢?夫子對顏回好學作了一個評價,就是“不遷怒,不貳過。”

(四) 觀察平常我們的狀態
1. 剛開始在想學的時候,有這種學的精神,其實是還不夠的,還要好學,為什麼呢?觀察一下平常我們的心之所向、心之所願,總不外乎為自己想,總不外乎忙眼前的、或者是配我胃口的。我們的狀態和聖者的狀態,其實剛剛好是背道而馳的。
2. 看看自己,我總覺得自己渾身是毛病,而且這些壞習慣、這些問題動不動就來,那怎麼辦呢?真正開始要學習的話,依夫子的標準來說是“學而時習之”。

(五) 學而時習之的標準、狀態
1. 學了之後要時習,到怎麼樣的程度呢?一切時處,這個標準是很高很不容易做到的。學了之後在生活中開始去實踐。
2.  當我們老毛病又來,或者是做錯的時候,師友指出我們要學習、要改過的地方,我們會怎麼樣呢?往往不是生氣就是找種種的藉口來為自己辯解。請問各位,這個時候還算得上是在學習的狀態嗎?
3. 所以“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如果一個人真正立志想要學成聖賢,內心必須自重;接連著外在的行為舉止也會不一樣,也會莊重起來的,會認真地去面對自己的,這時候會好學,會“不遷怒,不貳過”。
4. 當師友指出我們的問題,我們會想:“唉,對呀,他講的這些問題就是我痛苦的所在,以前我都沒有機會看見,現在他幫我指出來,我得要趕快直面這個問題,趕快把它改過,過則勿憚改呀。”所以感激對方、趕快改過都來不及,怎麼會遷怒?會貳過呢?
5. 當我想知道臉上有沒有污垢,照鏡子看到了污垢,怎麼辦?趕快把它擦乾淨。有人像鏡子般指出我們德行上、學習上有所缺失、有過錯的時候,聽到了之後怎麼辦呢?不是生氣,也不是為自己辯解,真心想學習的人,會趕快把它改過來,這樣才可以得到真正的快樂。
6. 《中庸》裡面說到:“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真正有心向道的人,是會把所有的心力放在改過遷善上頭,所以當有人指出我們的缺點的時候,自然不遷怒、不貳過,會呈現出好學的狀態,所以我們看到顏回他呈現出來的生命狀態“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
7. 為什麼可以做到三月不違仁呢?顏回,他所有的心力都把它放在照著老師教導的去做,心心念念放在學而時習之,放在改過遷善這上頭,就如同瀑流水一般,所以才能夠“德日進,過日少”,才能夠自然“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六) 結論
1. 立志於學之後,如何可以堅持學習呢?必須像顏回這樣好學,擁有這樣積極的心態,就可以步步增上,一定可以學有所成,連聖賢都可以成就,更何況成為經國濟世的為政人才呢。
2. 蕅益大師曾經說過:“孔子之忠信與人同,只是好學與人異。好學二字,是孔子真面目,故顏淵死,遂哭云:'天喪予。'”
3. 夫子他良好的品德,可能每個人都可以具備的,但是好學,一般人就不太可能具有這樣的特質,好學二字是夫子的真面目,也是夫子最了不起的地方,而它剛剛好是夫子給顏回的評價。
4. 所以當顏回過世的時候,夫子是非常非常難過的,因為,他喪失了一位最優秀的學生,喪失了在這一條立志於道的路上和他一樣,最願意對自我生命負責、願意鍥而不捨的人。當然我們也間接地透過夫子對顏回這種至高的評價,來理解德行第一的顏回。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