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季氏十六 第1章-11

而謀動干戈於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白話〉
卻還計謀在國境內妄動軍事;我恐怕季氏的禍患,不在外面的顓臾,而是在自家的門牆裡面!」

〈注釋〉
1.動干戈:發動戰爭。干戈,泛指武器。
2.季孫:季氏又稱季孫氏。 
3.蕭牆:屏障大門的牆壁,比喻內部、在自己家裡。

〈思惟提綱〉
1. 總攝本章可以看出,儒家主張為政以德,禮樂之治所要追求的什麼樣的社會?
2. 冉求季路在為政上有相當高的才華,當他們遇到困境時,他們是否還具有弟子相?
3. 冉求遇到困難,顯得退縮的個性,反觀我自己也會嗎?如何改善?
4. 本章所談的為政之道,如何運用在當今社會?

〈義理解說〉  蔡忠道 老師 

重點摘要

(一)收攝本章幾個觀察的角度
我們整個再收攝一下,這一篇我們可以有幾個角度,至少可以有幾個角度去做觀察:
1.第一個:儒家主張為政以德,禮樂之治以追求均、和、安的社會
第一個,就是孔子透過季氏將伐顓臾,子路跟冉求來請益解決的方法,這樣的一個因緣,或者這樣的一個事件,來點出在儒家的為政以德,以及“道之以德,齊之以禮”的禮樂之治之下,還有一個均、和、安的一種為政的一種追求,跟細緻的一個為政的原則。

2. 另外一個角度:冉求跟子路顯現的弟子相
另外一個,我們可以看到,冉求、季路在為政上面有相當高的一個才華,可是面對國君的貪求、不足,然後或者是自己對境上面,這些仁政王道的理想使力不上的時候,還是有所欠缺的。但不過冉求跟子路雖然在為政上有些坎坷,或者說有些困難,還是願意回到孔子身邊跟他請益,那這個還是具備了、某個程度還是具備了弟子相,這一點也應該給予肯定。

3.冉求的性格:遇到困難退縮及推脫
當然如果更枝節的,我們可以看到冉求在這一篇裡面看出他的一個性格,以及在為政上面可以再努力或者比較欠缺的部分,就是比較退縮,或者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會做一種推脫。那這個其實我們也經常犯這樣的錯誤。

(二) 本章談為政之道可以運用在當今社會
1. 君臣關係就是老闆員工關係
這一篇看起來是講為政,古代的君臣關係,其實我們也可以回到現在我們工作的,就是我們工作單位的主管,或者是我們公司的老闆跟員工之間的一個關係。

2. 老闆要營造均、和、安的工作環境
(1)作為一個老闆,怎麼樣在主動的作為上面,營造一種機會均等、公平的一種工作環境,讓所有的員工在手下做事的時候能夠展現自己的才能——就是這個和,自己內心的一種和樂,那也營造出自己跟員工、或者員工跟老闆之間的關係的一種和諧,或者員工、員工之間的一種和諧。
(2)如果這樣子能夠主動去營造這樣的環境的話,那在君臣之間的關係,或者老闆、員工之間的關係,就是一種相互的觀待。
(3)我們前面常常提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員工非常感謝老闆辛苦的創業,也感謝老闆給予這樣工作的機會,讓自己可以展現長才實現理想;那老闆也非常感謝員工,在這樣的一個環境裡面能夠盡心盡力的為公司付出,無怨無悔為工作創造更多的一個價值,讓公司能夠不斷地發展、永續的經營。
(4)我想這個均、和跟安呢,也可以在今天,員工跟老闆,或者主管跟部屬對待之中呢,得到一個很好的一種印證,或者一種引申。

3.和樂的國家會吸引外國人,進來發揮長才。既來之,則安之。
(1)那當然,另外一個,其實不只是員工之間,在所有的今天我們跟國家之間的關係,也是可以從這個角度去看的。
(2)那如果這個社會是一個和樂的社會,是一個能夠發揮理想的社會,是一個機會均等的社會,就是學習機會均等的社會,那這個社會應該是,不只是本國人安居樂業,非常喜歡,長期的居住,或者一直呆在這個地方延續子孫,落地生根。
(3)那也會吸引國外的百姓,到這個國家來發揮自己的才能,那這個是另外一個所謂“既來之,則安之”,近悅遠來這樣的一個功效。

(三) 總結
那整個看下來,《季氏篇》的開篇呢,就是一個以為政為開始的一個開端,可是又不僅限於為政,在這一篇裡面,我們也可以把這一篇所學的一些內涵呢,應用在我們的生活上,或者應用在我們的工作中。
好,那就跟大家簡單學習到這邊。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