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孔子曰:「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
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
2-2自諸侯出,蓋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
陪臣執國命,三世希不失矣。
2-3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
<白話>
2-1 孔子說:「天下有道的時候,制禮作樂、征伐叛逆的政令,都從天子那裡發出。
天下無道的時候,制禮作樂、征伐叛逆的政令,就從諸侯那裡發出。
2-2 從諸侯那裡發出,那末這個國家,至多再傳十代,少有不亡的;若是從大夫
那裡發出,那末這國家,至多再傳五代,少有不亡的;如果大夫的家臣把持
國家的政令,那麼這個國家至多再傳三代,少有不亡的。
2-3 天下有道的時候,國家的權柄,不會在大夫的手上。天下有道的時候,
平民百姓,自然也不會私議國事了。」
<文義>
1. 庶人:普通的老百姓 。
2. 議:議論,就是表達不滿,表達對當政者的抱怨!
<思惟提綱>
1.論語的章節安排有其次第性,那麼,本章和前一章有何關聯性?
2.為什麼天下有道〜“庶人不議”;天下無道之極,“庶人亦不議”呢?
3.本章分三部分討論,整段話來看,孔子要傳遞的核心內涵是什麼呢?
4.本章和《論語˙顏淵˙17》季康子問政於孔子,有何關係?
5.孔子的這段話〜看起來是在談論政治大事,天下大勢,
對我們在生活中的運用,有什麼現實指導的意義嗎?
6.今天〜義理講解的李誠一老師 給大家推介的書〜
美國著名作家〜路易斯•海 寫的《生命的重建》,
她在書中寫道:人們常常講以下的兩句話〜
想一想,哪一句是你自己也常常想說的呢?
這句話將會為我們帶來怎麼樣的結果呢?
<義理解釋> 李誠一老師 9分 58秒
一. 引用經文
1.《孝經開宗明義章第一》: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
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
2.《朱熹集注》:上不失政,下不私議。
3.《朱熹集注》:庶人不議,非篏其口使不敢言也。
4. 藕益大師批註:卓吾云〜明誅臣子,隱責君父。
5.《論語˙顏淵˙17》季康子問政於孔子。
孔子對曰:「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二. <義理解釋> 李誠一老師 9分 58秒
(一) 昨天的重點
朋友們好!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論語》季氏篇,第2章。
昨天重點分享了本章的第二部分:“自諸侯出,蓋十世希不失矣;
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執國命,三世希不失矣”。
討論了朝政更替、家族興衰的法則。
得出了一個結論:尊禮則興,違禮則衰。
(二) 今天的進度
今天,我們學習的進度是本章最後兩句:
“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
經過前兩天的學習,“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我們應該容易理解了:天下有道的時候,核心的政權一定是在天子手中,禮樂征伐自天子出,
諸侯不會僭越,更不會出現大夫專政。
(三) 為什麼“庶人不議”?
1.那天下有道,為什麼“庶人不議”呢?
不議什麼?不議論政治。
庶人是誰?就是普通的老百姓啊,最基層的老百姓為什麼要議論政治?
〜說明他們心裡有不平,有怨恨。
議論就是表達不滿,是表達對當政者的抱怨!
(1)《孝經》裡講,聖明的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
上下無怨”。天下有道,上不會抱怨下,百姓自然也不會抱怨上。
如果老百姓喜歡議論,說明政治出了問題。
(2)《朱熹集注》裡說,上不失政,下不私議。想想確實是這個道理,
老百姓最關心的是什麼?
和自己生活相關的事情,民以食為天,只要他能衣食飽暖,
吃得好、穿得好,安居樂業,他哪有心思去關心國家政治呢!
2.天下無道之極,庶人亦不議
(1)還有一種狀況,“庶人不議”不僅不是有道,而是無道更甚〜
歷史上曾經多次出現過暴政,恐怖政治,不允許百姓講話。
明朝、清朝都出現過文字獄,講錯話、用錯字都可能招來殺身之禍,
誰還敢議論朝政。
(2)《朱熹集注》裡說,庶人不議,非篏其口使不敢言也。
如果老百姓不是不想議,而是不敢議,不敢說話,
那便是天下無道之極的狀態,離衰亡也就不遠了。
3.“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
最後這兩句,可以看成是對本章的小結。
孔子所處的正是天下無道的時代。
周天子的大權落入諸侯手中,
諸侯國家的大權落入大夫和家臣手中,
老百姓喜歡議論政事。
4.孔子滿心裝著的是一個有道的天下,一心想恢復鼎盛時期的周朝禮制,
回到“天下有道”,禮制不被僭越,大夫不會專權,
百姓安居樂業,無心議論政治。
(四) 孔子要傳遞的核心內涵〜“尊禮、守禮”
本章的義理分三部分,我們基本討論清楚了。
整段話來看,孔子要傳遞的核心內涵是什麼呢?
1.藕益大師批註說:卓吾云〜明誅臣子,隱責君父。
諸侯是天子之臣,如果違禮、奪權就會有報應,
十世之內權力就會被奪走;
大夫如果僭禮、專政,五世之內也會被替代。
(1)李卓吾先生說,從表面上看〜(明誅臣子)
孔子的這段話,好像是在批評臣子,責罵他們違背禮制,不仁不義,
“隱責君父”〜
君是指國君,父是指一家之長,
實際上是責備君王和父兄,不應該帶頭做違禮之事。
如果上位者,做了壞榜樣,上行下效,上樑不正,下樑自然歪。
(2)如果希望自己的基業、家道常青,長久堅固,
唯一的正道就是“尊禮、守禮”,做任何事,符順道,符合禮。
2.季康子曾經問政於孔子,孔子回答: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在上位的人做好了一個正的表率,下面的人誰敢不正?
如果你自己不正,要求下面的人正,怎麼可能?
(五) “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孔子的這段話〜
看起來是在談政治大事,天下大勢,
但同樣有著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
可以讓我們懂得一個家庭、一個團隊興衰的關鍵,
讓我們明白一家之長對於一個家庭的重要性,
一個領導人對於一個團隊的重要性,“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1. 先說家庭
家有家道,中國人自古重視家道傳承,可是現在這種傳承斷代了,
父母長輩都沒了方向,爺爺不像爺爺,奶奶不像奶奶,父母不像父母,父母看不上爺爺奶奶,子女更是嫌棄父母out,教育怎麼能不出問題,
孩子怎麼能不出問題,而且孩子的問題基本都是家長問題的複制。
優良的品行可以傳遞,不良的品行傳遞更快,更嚴重。
什麼原因?因為現在社會環境太紛繁複雜,物慾橫流,功利為上,
不良的種子很容易得到滋長的土壤。
2. 再談談團隊
當今社會,最常見的團隊就是企業,從近年的企業統計數據來看,
中國企業的平均壽命不超過五年。
很多企業養不大,一大就亂。頭幾年轟轟烈烈,不出幾年就倒下。
就是說,壽命在十五年以上的企業佔比非常非常少,
用孔子的話來說,半世希不失矣!
問題出在哪裡呢? 無道! 誰無道? 帶領企業的人無道。
企業註冊很容易,有人、有地方、有項目、有資金就能註冊企業,
現在甚至連資金都不需要了。
多數企業都是為了利益而出生的,企業主的目標是利潤最大化,
缺乏社會責任,更沒有符合道義的宗旨目標,
很多企業產品以次充好,偷稅漏稅,
連守法都做不到,更談不上“尊禮”了。
“尊禮”內在的本質是“對人的愛和尊重”〜
真正的企業應該是有靈魂的,如果企業缺少了對人的愛,對社會的擔當,就沒有了靈魂,就是一個無道的利益團伙,自然很快被社會淘汰,
命不久矣。企業如此,我們做人做事也是如此,
基本的禮則一定要遵循,如果自私自利,好貪小便宜,
不懂得待人著想,走到哪裡,都會惹人嫌棄;
如果用不正當的手段,佔了便宜,獲得不義之財,
最終吃虧的還是自己。所謂君子愛財,當取之有道。
(六)結語〜你自己一貫所相信的,都會變成事實
這是一個奇怪的時代!
很多人認為這個時代唯一的生存法則就是競爭;
他們不相信共贏,不認可互助;
他們認為善良會被欺負,禮讓一定會吃虧;
他們認為,有你的就沒有我的;
所以他們的世界只有相互傾軋,
你死我活,充滿了焦慮和不安。
給大家推介一本書〜
美國著名作家〜路易斯•海 寫的《生命的重建》,
她在書中寫道:人們常常講以下的兩句話,
你不妨想想,哪一句是你自己也常常想說的?
一句是:所有的人,對我都是別有用心,不懷好意!
另一句是:所有的人,對我都是有很大的幫助!
不要輕視這兩句不同句子的力量〜
它們往往會為你製造出不同的環境來;
你自己的一貫所相信的,都會變成事實。
你自己的一貫所相信的,都會變成事實。
你自己的一貫所相信的,都會變成事實。
你自己的一貫所相信的,都會變成事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