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堯曰二十 第1章-1

1-1 堯曰:「咨!爾舜!天之歷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舜亦以命禹。

1-2 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簡在帝心!

1-3 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

1-4 「周有大賚,善人是富。」「雖有周親,不如仁人;百姓有過,在予一人。」

1-5 謹權量,審法度,修廢官,四方之政行焉。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

1-6 所重民、食、喪、祭。寬則得眾,信則民任焉。敏則有功,公則說。
 
 
一、白話翻譯:
 
1-1 聖王堯帝說:「真是好啊!你這個舜!天命降臨到你的身上,讓你繼承帝位,你要誠心的把握中庸之道。如果天下都很困窮,你的帝位也就永遠結束了。」聖王舜帝也用這樣的堯所告訴他的這樣來告誡禹。

1-2 商湯說:「至高無上的上帝啊,卑微的我,僅用黑公牛來祭祀你,向你禱告。夏朝最後一位天子桀,他是無道有罪的人,我絕不敢赦免。天下的賢人都是上帝之臣,我都不敢隱瞞,您無所不知自然心中有數。

1-3 如果我有罪,請不要牽連天下百姓,如果百姓有罪,罪都應歸結到我的身上。」

1-4 周朝受天賜予天下,使真正善良的人,都能安居樂業,生活富足。武王接著說:「商紂王雖有至親,都不如我周得到諸多的仁人共同來輔佐天下。百姓有錯,在我一人。」

1-5 孔子說:「謹慎的審定計量,周密地制定法度,改正官制或廢除不合理的官制。讓國家的法令暢通無阻行於四方。復興滅絕的國家,承繼斷絕的世族,提拔被埋沒的人才,天下民心都會真心歸附。

1-6 掌權者應該重視人民、糧食、喪葬跟祭祀四種事情。寬容就能得到人民的擁護,誠信就能使人民幸福,勤勉就能取得政績,公正就能使人民歡悅。」
 

二、讀誦進度:
 略!
 

三、思惟提綱:
 
① 本章出現了哪些人物?分段為何?分別說了哪些話?
 
 
四、義理解說:
  
重點摘記:
 
(一)本章注解分歧,以朱熹的注解為主:
 
今天我們進入到《論語》的第二十篇,最後一篇《堯曰篇》的第一章。
 
這一章因為注解分歧,有的說斷簡漏句,有的指出是《論語》的後序。就是說《論語》到最後總是要有一個總結,那這一篇好像就是一種總結的序言。這一章涉及到古代堯、舜、禹禪讓,以及湯武革命得天下不同的制度,所以他們因為得天下,他們宣佈了這個誥書,也就是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治國宣言。文句在現今的這個中國最早的史書——《尚書》都沒有記載,所以引起注解家的許多爭議。我今天要跟各位說明是以朱熹的注解為主。
 
(二)分段白話翻譯:
 
因為這一章頗長,我把它分為四段,一段一段來翻譯給大家。先翻譯完,然後再進行義理的分析。因為這一章頗長,所以我今天也會只針對第一段有關於禪讓制度稍微做一個說明,然後呢,以下分兩三段再跟大家說明後面的三段,所以我們今天的重點放在第一段。
 
【 堯日:「咨!爾舜!天之歷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舜亦以命禹。 】
 
這是第一段,白話的翻譯我簡單說明如下:
 
聖王堯帝說:「真是好啊!你這個舜!天命降臨到你的身上,讓你繼承帝位,你要誠心的把握中庸之道。如果天下都很困窮,你的帝位也就永遠結束了。」聖王舜帝也用這樣的堯所告訴他的這樣來告誡禹。
 
這是第一段的翻譯跟原文。
 
【 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簡在帝心。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 】
 
這是第二段。第二段有關於商湯的治國宣言,所以這是商湯、聖王商湯的誥書。白話翻譯如下:
 
商湯說:「至高無上的上帝啊,卑微的我,僅用黑公牛來祭祀你,向你禱告。夏朝最後一位天子桀,他是無道有罪的人,我絕不敢赦免。天下的賢人都是上帝之臣,我都不敢隱瞞。您無所不知自然心中有數,如果我有罪,請不要牽連天下百姓,如果百姓有罪,罪都應歸結到我的身上。」
 
這是第二段,是商湯的這個誥書,也就是商湯的治國宣言。
 
第三段是有關於周武王的治國宣言。第三段的原文比較短。
 
【 周有大賚,善人是富。「雖有周親,不如仁人。百姓有過,在予一人。」 】
 
白話翻譯如下:
 
周朝受天賜予天下,使真正善良的人,都能安居樂業,生活富足。武王接著說,「商紂王雖有至親,都不如我周得到諸多的仁人共同來輔佐天下。百姓有錯,在我一人。」
 
好,所以這邊的「賚」就是給予的意思,「周有大賚」的「賚」是給予的意思。這邊的「周有」「雖有周親」的「周」是至親的意思,指的是商紂王雖然有至親,但是都不如我周得到諸多的仁人。這是第三段。
 
講完了三段有關於堯舜的誥書,再來就是商湯聖王的誥書,再來聖王武王的誥書。講完之後,第四段孔子做一個總結。這個總結的內容是這樣:
 
【 謹權量,審法度,修廢官,四方之政行焉。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所重:民、食、喪、祭。寬則得眾,信則民任焉。敏則有功,公則說。 】
 
白話翻譯如下:
 
孔子說:「謹慎的審定計量,周密地制定法度,改正官制或廢除不合理的官制。讓國家的法令暢通無阻行於四方。復興滅絕的國家,承繼斷絕的世族,提拔被埋沒的人才,天下民心都會真心歸附。掌權者應該重視人民、糧食、喪葬跟祭祀四種事情。寬容就能得到人民的擁護,誠信就能使人民幸福,勤勉就能取得政績,公正就能使人民歡悅。」
 
那這裡涉及到「興滅」、「繼絕」就是「興滅國,繼絕世」,指的是比如說堯、舜、夏、商,前一代被後代取代之後,那麼「興滅國」這個國家被滅掉了,可是不代表他們的後人就也被滅掉了,會給他一個封地,繼續讓他們後代的子孫能夠繼續延續著香火。「舉逸民」也是一樣,前朝的國家被滅掉了之後,可是前朝有一些賢能的人,會把他舉用在新王朝時代來重用他。所以這個「舉逸民」是這個意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