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子張十九 第25章-3

25-3夫子之不可及也,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

<白話>

25-3夫子之不可及,就像天一般,是不能踩著階梯爬上去的。夫子如果得到諸侯之國大夫之家的任用。

<文義>
1.階 : 梯也。
2.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也:大可為也,化不可為也,故曰不可階而升。喻其至高。

<思惟提綱>

1. 「夫子之不可及也,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也」,<天>有什麼特點呢?
2. 子貢學習後感到孔子的博大精深,逐漸認定孔子就是聖人,對今天的學人具有何種非凡意義 ?
3. 孔門所有的弟子都稱頌老師,但以子貢之贊為巔,子貢對老師有哪些超絕描繪?
4. 子貢眼中,孔子就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無冕之王”,讚嘆子貢非凡眼界的同時, 想想我們可曾像子貢這樣真正仰望過他人的生命,帶給我們生命的尊嚴感動呢?
                                                                                                  (一) 引用經文 
1.《中庸•27 》: 
大哉聖人之道!洋洋乎,發育萬物,峻極於天。
2. 《張居正》:
古史臣贊堯之德如天,子貢贊孔子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也,誠見其道之同也。
3. 《朱子》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 。
4. 《孟子 •公孫丑上》:“自有生民以來,未有盛於孔子也”。
5.《論衡》:
“子貢事孔子一年,自謂過孔子;二年自謂與孔子同;三年自知不及孔子。”  一年二年之時,子貢未知孔子之聖,
6.《論語 • 子罕•11》:
顏淵喟然歎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
7.《孟子• 公孫丑•上》:
曰:「敢問其所以異?」曰:「宰我、子貢、有若,智足以知聖人;汙,不至阿其所好。宰我曰:『以予觀於夫子,賢於堯、舜遠矣!』子貢曰:『見其禮而知其政;聞其樂而知其德;由百世之後,等百世之王,莫之能違也。自生民以來,未有夫子也!』有若曰:『豈惟民哉?麒麟之於走獸,鳳凰之於飛鳥,泰山之於丘垤,河海之於行潦,類也。聖人之於民,亦類也;出於其類,拔乎其萃,自生民以來,未有盛於孔子也!』」
8.《韓詩外傳•卷8•15》:
齊景公問子貢曰:「先生何師?」對曰:「魯仲尼。」曰:「仲尼賢乎?」曰:「聖人也,豈直賢哉!」景公嘻然而笑曰:「其聖何如?」子貢曰:「不知也。」景公悖然作色曰:「始言聖人,今言不知,何也?」子貢曰:「臣終身戴天,不知天之高也;終身踐地,不知地之厚也。若臣之事仲尼,譬猶渴操壺杓,就江海而飲之,腹滿而去,又安知江海之深乎?」景公曰:「先生之譽,得無太甚乎!」子貢曰:「臣賜何敢甚言,尚慮不及耳!臣譽仲尼,譬猶兩手捧土而附泰山,其無益亦明矣;使臣不譽仲尼,譬猶兩手杷泰山,無損亦明矣。」景公曰:「善豈其然!善豈其然!」《詩》曰:「綿綿翼翼,不測不克。」
9.《論語•子張•22》:衛公孫朝問於子貢曰:「仲尼焉學?」子貢曰:「文武之道,未墜於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
10.《論語•子罕•5》:
子畏於匡。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11.《論語•子張•23》: 
 叔孫武叔語大夫於朝曰:「子貢賢於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貢。子貢曰:「譬之宮牆:賜之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二.重點摘記
(一) 夫子之不可及也,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也 :
1.子貢說:“老師的德行高超,就像天一樣是不可踩著臺階爬上去的。天有什麼特點呢?總結說來有兩點:
第一,天是最高最廣的,“峻極於天”;
第二,天能發育萬物、佈施陽光雨露、澤被群倫。
2. 《中庸》上說“大哉聖人之道!洋洋乎,發育萬物,峻極於天。”中國古人認為,一個人修行到了至高境界就可以德配天地。
3.張居正先生說:
“古史臣贊堯之德如天,子貢贊孔子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也,誠見其道之同也。”
  這是子貢說老師和堯一樣。
4.南懷瑾老先生說:
“這是子貢情深意真的心聲吐露,更是子貢真誠懇切的定論,這也可以說是預 
  言。”
5.德國哲學家卡爾研究人類文化的發展,提出了“軸心時代”:
(1)是說,在同一時期世界上主要宗教、哲學、以及最偉大的人同時出現了。
印度出現了釋迦牟尼,
中國出現了孔子,
希臘出現了蘇格拉底,
耶穌稍晚一點。
這些人的出現,讓整個人類的發展以他們作為中軸來界定。
因為這他們的出現,讓人類的生命變得價值無比,人人意識到透過修行或是覺悟可以成為一個仁者聖者。
(2)孔子就是東方的聖人。
  朱子說“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
  孟子說“自有生民以來,未有盛於孔子者”。
(二) 子貢學習後感到孔子的博大精深,逐漸認定孔子就是聖人 :
子貢初拜孔子為師時,也沒感到孔子有什麼了不起。
1.《論衡》載:
“子貢事孔子一年,自謂過孔子;二年自謂與孔子同;三年自知不及孔子。”
一年二年之時,子貢未知孔子之聖,
2.子貢是透過學習越來越感到了孔子的博大精深,逐漸認定孔子就是聖人。
他對孔子由俯視到平視、再到仰視的自我蛻變,對今天的學人具有啟示性的意
義。為人子弟,只有追隨師長,一門深入的學,才能真正成才成器、締造奇跡。
(三) 古代學者都瞭解孔子在弟子心中偉大超凡評價 :
 孔門弟子不唯子貢這樣評價老師 :
1.顏淵評價孔子時說:
“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我越努力鑽研,越覺得不可窮盡,
看著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在後面。
老師一步一步地誘導我,我想停止學習都不可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已經用盡我最大的努力,可仍然感到它在前面矗立著。”
2.一百多年後,孟子追述宰我、子貢、有若的話,宰我說:
“以予觀於夫子,賢於堯舜遠矣!”子貢說:“見其禮而知其政,聞其樂而知其德,由百世之後,等百世之王,莫之能違也。自生民以來,未有夫子也。”有若說:“豈惟民哉?麒麟之於走獸,鳳凰之於飛鳥,泰山之於丘垤「ㄉ一ㄝˊ」,河海之於行潦「ㄌㄠˇ」,類也。聖人之於民,亦類也。出於其類,拔乎其萃,自生民以來,未有盛於夫子也。”
3. 莊子裡形容,顏淵跟老師學習 :
說顏淵在後面追著孔子跑,孔子慢慢走,他也慢慢走,夫子快步跑,他也快步跑,最後夫子奔逸絕塵,跑的太快了,灰塵都停下來了,找不到蹤跡可以跟了。這是莊子的描寫。
4.這都代表古代學者都瞭解孔子在他弟子心中偉大超凡。
  孔門弟子對老師的評價,讓我們看到了依止法的高度,弟子相的高度,也正是  
  因為孔門弟子達到了這樣的高度,儒家傳承千年不斷。
5. 現在的教育,不講究弟子相了,只強調老師的責任。如果“師不師,生不生”,老師再高明又能怎樣呢?
(四)孔門所有的弟子都稱頌老師,但以子貢之贊為巔 :
1.子貢以“天高地厚”“江海之深”“泰山之高”比喻孔子 :
《韓詩外傳》上記載了這麼一件事:
子貢使齊,齊景公謂子貢曰:“先生何師?”子貢說“魯仲尼。”齊景公問“仲尼賢乎?”子貢說“聖人也,豈直賢哉!”景公嘻而笑曰:“其聖何如?”子貢說:“不知也。”景公勃然作色。說:“你說是聖人,又說不知道其聖如何?”子貢曰:“臣終身戴天,不知天之高也。終身踐地,不知地之厚也。
我跟著老師學習,就像拿著瓢到江海裡飲水,喝飽而去,又安知江海之深乎?”景公說:“先生之譽,得無太甚乎?”子貢說:“臣何敢甚言,尚慮不足耳。我對老師的讚譽,譬猶兩手捧土而附泰山,無益其光明;反過來說,即便是任何人想損老師的名譽,也不過是用手挖走泰山上的兩把土,也不會有損於泰山的崇高。”景公曰:“善!豈其然?善!豈其然?”我們看,子貢以“天高地厚”“江海之深”“泰山之高”比喻孔子。可以說孔門所有的弟子都稱頌老師,但以子貢之贊為巔。
(1)子貢是最早意識到孔子對於中國、乃至世界文化的偉大意義的,是子貢指出孔子是古代文化的最偉大的傳持者。
(2)子貢說:“文武之道,未墜於地,在人。”唯孔子這樣的聖賢無所不學,從而把握了文武之道的根本精神。子貢的這一點見識是非常不容易的。
這一點孔子自己受困於匡地的時候也說過“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孔子也自認是文武之道的傳持者。
2.第二,子貢指出孔子是中國文化的宗廟 :
(1)子貢用“及肩之牆”自比,卻以“數仞之牆”比孔子,
指出孔子思想之博大精深,非普通人所能探知的。
這不是他自謙,而是源於他對老師思想的深刻認識。
子貢有才,但才能多表現於處理實際事務、思考問題的敏捷,這很容易被外人看到。
而孔子的思想體系既關係到國家的治理、理想的社會關係的確立、文明的繁榮昌盛,又探索了人生的意義、完善人格的途徑和思維方法等等。
(2)中國人常說“堯天舜日”。堯舜盡心盡力照顧百姓但他們沒留下思想的系統,他們照顧百姓最多幾十年,照顧不到三代以後。
而孔子有思想有體系,世世代代的人都可以被他照顧到。
3.第三,子貢把孔子比喻為日月 :
(1)指出了孔子在東方文化史上的獨一無二的特殊地位。
以歷史的眼光看。孔子作為數千年東亞文明的精神導師,在東方是無人與之相匹的,當今西方戰略家也是用“儒家文化”的概念來概括東亞文化傳統,把它與基督教文化、伊斯蘭文化並列,把他視為當今和未來世界最有活力的精神文化。
因此,子貢對孔子的頌揚並非只是出於學生對老師的敬仰之情而表達的溢美之詞,而是一個有廣博知識、豐富閱歷和卓越眼光的學者、一個政治家和外交家,對孔子的思想學問和道德人格做出的一種超絕描繪。
子貢用詩一樣的語言把孔子的道德文化比喻成日月之光明、天地之高厚、江海之深廣、泰山之偉大,他是這樣讚美孔子的“中國第一人”。
(2)而且,義正詞嚴辭地批駁詆毀孔子的言論,正史記載,子貢也是同門中僅見的一位。
子貢眼中,孔子就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無冕之王”,這也顯示了子貢令人驚歎的非凡眼界。後來的歷史也驗證了子貢的評價。
(五)總結 :
想想看,我們在生命中可曾有值遇過這樣的人,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也?
我們可曾真正仰望過他人的生命?對父母師長,可曾體會過這份仰望帶給我們生命的尊嚴和感動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