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子張十九 第25章-2

子貢曰:「君子一言以為知,一言以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
<白話>
子貢說:「君子一句話說得當,人家會以為是智者;一句話說得不當,人家就以為不智者。說話不可不謹慎啊!

<思惟提綱>
1. 如果你是子貢,聽到子禽的評論,你會如何回應?子貢又是如何回應?
2.「人說話就在標識自己」你認為呢?
3. 現代常見「語言傷害」,一言的威力不可不慎啊 ! 你有感受嗎 ?
4. 子貢做了大官又賺大錢又能千古盛名,關鍵何在?
5. 總結一下這兩天的學習心得?
<義理講解>
一、引用經文
1.張居正《四書直解》:「智與不智,但係於一言之微。」
2.《孝經•士章第五》:「資於事父以事母,而愛同,資於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愛,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
3.蕅益大師《論語點睛》:「卓吾曰﹕對癡人,不得不如此淺說。向他說極淺事,他便見得深。向他說極深理,他既不知,反認作淺。」
4.《孔子集語•太平御覽•賞賜》: 孔子曰:「自季孫之賜我千鍾也,而交友益親;自南宮敬叔之乘我車也,而道加行。故道雖貴,必有時而後動;德雖高,必有勢而後行。」
5.《孔子集語》卷七:「自吾得賜也,遠方之士日至。」

二、重點摘記
〈子張篇〉第25章 -2
(一)原文及其譯文
子貢曰:「君子一言以為知,一言以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
子貢說:「君子說話一言說對,能使人稱讚他有智;一言說錯,會使人笑他不智,說話不能不謹慎啊。」
錢穆先生說:上一章叔孫武叔毀仲尼,性質比較嚴重,子貢就直接懟了回去,說他是「欲自絕、何傷於日月?」。這一章陳子禽是出於糊塗,用的疑問的口氣,子貢言辭也相對委婉,沒懟他、而是耐心的解釋。

(二)人說話就在標識自己
「君子一言以為知,一言以為不知。」人說話就是在標識自己,出口一句,就好比在自己的額頭上貼上字兒「智慧」或是「愚蠢」,自己貼在額頭上。不願意做愚蠢的人,就得控制說話。「智者知人」,真正有智慧的人,必有識人之明,對了解不夠的人輕下妄斷,就是沒有知人之明。沒有知人之明不要緊、說話謹慎可以彌補,但不明卻自以為明、還隨便就給人下定論這就不行了。

(三) 子貢糾正子禽不要「妄下評判」
1. 我的老師講菩提道次第廣論時講到詮釋正法兩派傳承,第一個是那蘭陀寺,第二個是止迦摩囉室囉的傳承。說我們學的是止迦摩囉室囉的,然後我老師特別提醒「不是說止迦摩囉室囉的這一派就比那蘭陀寺的精彩,而是我們的程度合適止迦摩囉室囉。讓我們千萬不要妄判是非,說這會造成了不應理的取捨。」
2.「妄下評判」這一點就是我們每個人特別容易犯的毛病。原本陳子禽稱讚子貢很好,可是他非要加一個評價「孔子不如你」。這就不好了,如果不是子貢的糾正,他就造成了不應理的取捨。而且,陳子禽可能也不知道。
3.在子貢心中,老師就是日月山海,他怎麼聽得了別人這樣的評價呢?而且,做弟子的直呼孔子為仲尼,也很奇怪。有學者認為,可能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後面有學者認為他不是孔門弟子。《史記》上沒有記錄他。
(四) 現代人易犯語言傷害、語言暴力
語言是我們掌握的一種重要的資源,可惜的是:我們從一歲多學會後,卻很少刻意練習怎麼使用。我們從小就學著大人的樣子用貌似客觀的語言表達判斷。如果老師佈置的作業我不想做,那就是「老師的作業太多了」。如果別人大聲講話,我就說他是粗魯,如果我大聲講話呢,那就是你讓我太著急了。女朋友想要多些體貼,那是「她太黏人了」,如果我需要多些體貼,那就是「他太冷漠了」。如果她太愛乾淨,就是有潔癖,如果我愛乾淨,就是別人實在太髒了。這些輕易出口的判斷絲毫不公正,就是語言傷害。現代社會,我們都很少遭遇肢體的暴力傷害,但大部分人都在遭受語言的暴力。
有一個調查說前一段時間疫情居家隔離,爆發了夫妻和親子關係的兩大矛盾,國內國外都呈現出離婚率上升,家暴上升。瑞典有一項研究:讓男性和女性分別匯報自己和伴侶在家務上承擔多少?研究者發現,當丈夫認為夫妻平分了家務,而妻子認為自己做得更多時,夫妻關係最不穩定。而丈夫承認妻子做了更多的家務並讚揚妻子的,婚姻滿意度最高。這就引出了一件重要的事,表達與溝通。人與人要溝通、更要好好溝通。所有的講話都包含了聽者和說者雙方。不考慮對方,語言的表達就陷入了自傳式,完全當聽者不存在,談話就變得很荒謬。如果說話通篇都是「你應該、你為什麼不做?你不對。」那還和別人說什麼話呢?

(五) 智與不智,但係於一言之微
1.張居正說「智與不智,但係於一言之微。」。
2.什麼是智?就是是非的價值判斷,進退的法則、標準。這不能憑自己的感覺,不然,你覺得對的,可別人恰恰認為是錯的,要依循著經典的標準。
3.《孝經》上說:「資於事父以事母,而愛同,資於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愛,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對女性說話,就需要表達珍愛,而男人則需要敬和愛兩樣。如果你渴望被愛,被呵護,可你說出去的話卻是讓人遠離。對方又要怎樣配合你呢?於是我們是自己為自己的幸福設置了重重障礙。人類擁有語言的資源,可遺憾的是,很多人一直用它製造傷害,不知道如何用它散發溫暖,更談不上言以載道。而子貢說話,可以產生興滅國的威力,他太知道言語的力量了。

(六) 子禽為何批評夫子不如子貢
1.孔子在世時,世人只見他「干七十餘君而不遇」,形容他「喪家之狗」。過世後,就更不了解他了。剛過世,人們就開始比來比去。
2.原本由於孔門後起之多賢,本該讓人益見孔子之偉大,可當時的人卻隨意評價說他不如弟子。世間人評價就是看外相,但同是孔門弟子陳子禽也這樣說,就令人驚訝了。
3.蕅益大師引了李卓吾先生的話說,「對癡人,不得不如此淺說」,這個話很直接,說陳子禽是屬於愚癡的人,沒有智慧,所以子貢對他只能淺說,說他,一言以為知,一言以為不知;又引方外史曰:「世間癡人都如此,向他說極淺事,他便見得深。向他說極深理,他既不知,反認作淺。」
4.什麼是淺事?比如學習論語,有人把他講成陰謀詭計,有人把他講成經營,聽的人就覺得很有道理。反而像這種要求大家老老實實百遍讀書,審定義理和對境實踐,提升自己,大家卻覺得不願意學、太淺。06'26"

(七) 「言談孔子」中,你恭敬嗎?
我在21歲進入浙江衛視,有一次拍片子認識一位韓國教授,吃飯時大家談到東西方的一些哲學思想,忽然有人提到了孔子。當時那位教授騰的一下站起來,一臉的肅穆。我們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我們都很吃驚,有些年輕人覺得他有問題,低下頭偷著笑。結束時,我問他為什麼這樣,沒料到他異常激動,說:「孔子是你們的聖人,你們怎麼這麼不恭敬他,嘴裡嚼著東西,嬉笑怒罵中就提他的名號。」那時我沒學儒家文化,但這件事留給我深刻的記憶。後來,有一段時間韓國人說孔子是他們的祖先,很多人不滿。那時我就想起了那位教授。07'12"

(八) 若我在聖者身邊,我懂得珍惜嗎?
現在我們知道,當年如果有機會成為孔子的學生、跟隨在孔子的身邊,該是多麼的榮耀?就像釋迦牟尼的弟子有機會跟釋迦牟尼一起一樣,人類幾千年,也就只有那幾十個弟子可以離聖人那麼近,也只有那個時代的人,才有機會跟聖人生活在一起。
可問題是:如果我們真與聖人同處於一個時代,我們能認知、會珍惜麼?
耶穌受同時代的人,珍惜了耶穌麼?孔子受當時的人,珍惜了孔子麼?現在看都沒有。
所以陳子禽的問題也不是他一個人的問題。眼看子貢錢比孔子多、官比孔子大,折衝各國之間又有大功,而孔子周遊列國都不見用。換做你我,活在那個的時代,是否也會認為,仲尼豈賢於子貢呢?08'07"

(八)「尊師重教」是子貢一生最有價值的貢獻
1.孔子曾感嘆:「自季孫(魯國大夫季孫氏)之賜我粟千鍾,而友益親;自南宮敬叔(魯國貴族。孟僖子的兒子,孟懿子的弟弟)之乘我車也,而道加行。故道雖貴,必有時而後重,有勢而後行。」
2.「大道」的弘揚必需借重於外部的「時」和「勢」。
3.孔子曾經說:「自吾得賜(子貢)也,遠方之士日至。」子貢能言善辯、遊歷四方、有才幹功勳,關鍵他對孔子的由衷的欽佩和弘揚師道的使命感。他把經商致富、政治外交,一直統攝在宣揚孔子的道學之中。
4.換句話說「尊師重教」,正是子貢一生最閃光、對世界最有價值的貢獻。

(九)子貢依止法的高度,成就享譽萬世的盛名!
而事實就是這樣:若非孔子,即使子貢官做得再大,錢賺得再多,也早已灰飛煙滅,如果沒有孔子,就算是子貢成為王侯將相、國家首富,也依然會淹沒於歷史的長河,唐玄宗開元二十七年,追贈子貢為「黎侯」,陪祭孔子;明嘉靖九年,改稱為「先賢端木子」。
沒有依止法的高度,子貢不會獲得配祭孔子、享譽萬世的功績。

(十)總結 : 子貢智足以知聖人
沒有老師,他就算具有再多的才能,也終將被歷史淹沒、斷不會如此顯榮。而這也正是子貢所具備的智慧,眼光,胸襟和氣魄。子貢的不忘師恩,被後人演繹成「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他身負震驚世人的才能,他對老師的情感震古爍今。但更讓我欽佩的是他有著震驚世人的「識人之慧」,子貢智足以知聖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