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子張十九 第23章-2

子貢曰:「譬之宮牆:賜之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
<白話>
子貢說:「人的德行有深淺,譬如房屋的圍牆有高矮一般。賜的牆,不過和人的肩一般高,所以很容易看得見房屋裡面美好的陳設;
<字詞解釋>
1.室家:房舍;宅院。
2.窺見室家之好:換句話說,這個家裡有多少內容,給人家一眼就看透了,我的學問、修養、作人就是如此被人看得見,程度只到這個樣子而已。(南懷瑾《論語別裁》)
<思惟提綱>
1.為什麼一般人難以理解聖人的道德成就呢?
2.您曾經在哪些書本的篇章中看過描述聖人的功德?
3.在子貢看來,認為自己的本事都是淺近的,那深遠的又是什麼呢?我們感興趣嗎?
<義理解說>
一、引用經文
1.《中庸·31》:唯天下至聖,為能聰明睿知,足以有臨也;寬裕溫柔,足以有容也;發強剛毅,足以有執也;齊莊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別也。
2.《中庸·27》:大哉,聖人之道!洋洋乎發育萬物,峻極于天。優優大哉!禮儀三百,威儀三千,待其人然後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3.《中庸·26》:博厚所以載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無疆。
4.《中庸·30》:辟如四時之錯行,如日月之代明;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為大也。
二、重點摘記
(一)在子貢心中,孔子就像天一樣高,無法企及
1.叔孫武叔對大夫們說:“子貢賢於仲尼。”子服景伯把這句話,傳給了子貢。子服景伯也是魯國的大夫,是子貢晚年教出來的學生。
2.如果叔孫武叔是說:子貢比孔子有錢,子貢倒不會否定。但是,說子貢賢於孔子——這個賢字是指德能,子貢當然不認同。因為他深知,若論修行,自己絕不可能跟自己的老師相提並論,更不要說超過老師了。在子貢心目中,孔子的道德就像天一樣高,根本無法企及。
3.孔子是大成至聖。怎麼去認識聖人的功德呢?這的確是一個大問題。不要說是一般人,就連身為大夫的叔孫武叔也是外行,所以他才說出了外行話。
(二)聖人的道德成就難以瞭解的原因
1.聖人的道德成就——是指聖人的智慧和仁德。智慧是對萬事萬物的本質和作用規律的直接通達,仁德則是博施濟眾的胸襟與情懷。這些都不是文字,而是聖人身心切實的感受。
2.這些感受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別人可以揣度,但是無法體驗。要想感受到,除非自己親自去體驗。就像對沒嘗過巧克力的人,你再怎麼形容,他也很難知道那是什麼味道。
3.有人說,聖人的心法固然難以體會,但聖人的言行,我們還是可以看得到的。聖人的言行,是聖人心法的外在表現。如果不能根據他外顯的,去體驗他內在的,其實,還是不能瞭解聖人心境。就像即使看到巧克力,還是不知道它的味道。要認識聖人的功德,難就難在這裡。
(三)《中庸》裡對聖人之德的讚歎
1.例如:“唯天下至聖,為能聰明睿知,足以有臨也;寬裕溫柔,足以有容也;發強剛毅,足以有執也;齊莊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別也。”這是說,聖人完滿具備——聰睿、寬容、剛毅、中正,以及對一切最細密的地方,也都能照察無餘的功德。
2.《中庸》又說:“大哉,聖人之道!洋洋乎,發育萬物,峻極於天。”“博厚所以載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無疆。”
3.又形容聖人澤被萬物時說:“辟如四時之錯行,如日月之代明;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為大也。”這是形容聖人的教化之力,能夠發育萬物,而且大到——只能以天地、日月來做比喻了。
4.聖人教化的功用,都需要有一定的週期;而且教化的過程,往往如潤物細無聲,也都不是轟轟烈烈的。
5.這些深邃的內涵,確實不是一般人能直接看得見的;一般人能直接看見的,都是些淺近的東西。
(四)為了啟發子服景伯,子貢講了一個比喻
1.子貢深知這裡面的差別,他為了啟發子服景伯,就講了一個比喻:“譬之宮牆。賜之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
2.宮牆就是院子的圍牆,賜是子貢自稱其名。他先說自己:就像院牆一樣,我家的院牆只有肩膀那麼高,屋裡的好陳設、好傢俱,人們從外面,一眼就望見了。意思是:我雖然也有些可觀之處,但都是很淺近的,別人很容易就看到了。
3.雖然子貢的確不凡,又當宰相,又是首富,又會辦事兒。可是,他自己卻認為,這些很容易看到的,都不算什麼,因為都是淺近的東西。
4.子貢的這些本事,都是令人羡慕的。但在子貢看來,這些居然都是淺近的,那深遠的又是什麼呢?我們感興趣嗎?

沒有留言: